台灣景氣轉呈黃藍燈,這個現象很明顯,我們中華民國未來的經濟成長一定會減緩。因為產業結構在改變,過去我們以生產事業為主,成長比較快,生產事業又以外銷為主,國際市場是無限大的,台灣到現在也不只占國際市場百分之二點多而已,只要把國際市場占有率提高一點點,就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但是現在一方面台幣大幅升值,工資漲、地價也漲,再加上勞工不足,就使得台灣對外競爭力喪失了許多(還沒有完全喪失),所以出口成長已經呈現停滯現象,三月份還下降了一點。
換句話說,過去台灣依賴廣大國際市場的條件已不復存在,國內市場畢竟有限,就不可能再有高經濟成長率。另一方面,產業結構上服務業比重提高,而大部分的服務業以內銷為主,需求量不會很快增加。從生產面來講,要提高服務業生產力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像工業,因為一自動化,一個勞工可以由管一部機器變成管十部,生產力馬上可以提高,服務業就不行。從這種觀點來看,就可以知道未來經濟成長減緩是必然的。
但是經濟成長減緩並不表示經濟不成長,也不是經濟衰退。台灣過去經濟成長率平均百分之九,是高度成長,將來可能平均百分之六、六點五,也許偶爾會接近百分之十,也許偶爾只有百分之四,所以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不要老想高度成長。事實上,百分之六、百分之五的成長率也不壞,因為還是在成長。台灣的經濟結構變了,基礎變大了,要成長自然比較困難,這倒不需要太憂慮。基本上,快速成長的時代已經過了。
有可能變成藍燈
過去我們說台灣是「經濟掛帥」,現在變成「政治掛帥」,但是民意機構和行政部門天天吵吵鬧鬧,施政拖延,浪費了多少納稅人的錢?現在企業界不願意投資,一方面是因為政治惡化,群眾跑到工廠來,政府也不管,個人生命、財產沒有保障,所以大家都往外跑。另一方面企業界眼看政府天天吵鬧,連最起碼的能源都無法供應,怎麼能投資?現在景氣是黃藍燈,如果政府不好好弄,連變藍燈都有可能,而且也許下半年或明年就會發生。
七十四、七十五年間我們也出現過黃藍燈,但是那一次基本上是經濟問題,低迷一陣子就會好,而這一次是本質上、結構上的變,好像一個人有生理周期,情緒會有好壞,那沒有關係,但如果是因為得了癌症而引起的情緒變化,那就糟糕了。
所以在作法上,我們需要趕快有所調整。客觀情勢已經改變,在外銷上,台灣不可能像過去一樣每年成長百分之二十、三十,所以穩定的內銷市場還是很重要,也就是要擴大國內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公共投資,包括環保的投資應該增加。
因為經濟成長,不是大家口袋有錢就好,還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如果口袋有錢,但呼吸的是爛空氣,結果得癌症死掉,有錢也沒有用;或是一出門就人擠人,交通不通,車子沒地方停,有錢也沒用;或是治安不好,人與人關係惡劣,有錢又有什麼用呢?所以生活素質要提高,除了民間的努力外,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好公共投資,把交通建設、治安、水質、空氣弄好,是最重要的。
此外,台灣的能源、原料都有賴進口,所以我們不能把外匯花光,不好好搞,只是吃喝玩樂,外匯一下子就會用掉的。有許多國家,像巴西、智利過去有很多外匯,吃喝玩樂就花完了,所以外銷還是很重要。但是要外銷,第一,對沒有競爭力的產業,要把工廠移到東南亞,但是台灣對外投資了一大堆,從來沒有人把錢匯回來。有時候連我都想移民,這就有問題了。
另外,政府應該和民間通力合作發展高科技,政府提供資訊、人力的訓練、低利融資,政府和民間一起作研究發展,這是應該馬上做的。而許多事涉及法律修改,也是政府該做的。
但是現在立法院議事無效率,民間也要負責任,因為民間動不動向政府抗議請願,但是立法拖延的損害有多大?為什麼箭頭老是對準行政機構,不向立法院抗議?所以民間也有責任。民間只知道環保訴求,核電廠不能蓋,發電廠不能蓋;其實發電廠可以蓋,但是怎麼蓋可以制訂法律,嚴格監督品質和安全。民間如果亂搗蛋,政府也要有法律來處理,這都是該做的事,而不應該拖延。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麼事情都拖,拖了以後怎麼樣呢?
需要強有力的政府
公營事業也是隱憂之一,尤其阻礙服務業的提升,阻礙商業的發展。裝一支電話要花一萬多元,(編按:目前已調整),其實裝電話不需要資本,因為有人要裝電話會付裝設費,電信局自然就有資本,還有得賺,將來又可以賺電話費,為什麼不去擴充?如果政府無能,就交給民間做,不要占著位子不做事。立法委員一天到晚亂修理,這麼重要的事為什麼不提呢?而且依我看,所有的公營事業都可以開放民營。政府可以用拍賣公營事業籌措的資金做公共建設,有人以為拍賣公營事業等於是賣祖產,其實不然,因為賣來的錢又不是花掉,而是從事公共建設,造福人民。
如果要讓政府有積極作為,政府效率首先要提高,整個憲政體系要改,如總統直接民選,有民意基礎,而且是全國的民意基礎,立法院的民意只是區域性的,總統尊重立委通過的預算,預算通過後,總統就要強有力執行。民意代表的角色也要改變,現在是民意代表搗蛋,行政機構也不做事,這像什麼樣嘛!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動作,需要強有力的政府。
也有人提倡內閣制,也就是讓民意代表來當官,但是想想看議員競選時花了多少錢,等於是用錢買官嘛,是很可怕的事。要實行內閣制,前提是有良好的文官制度,但是我們沒有。其次,我們民主意識不夠高,選舉時不規矩,選出來的不一定是真正有民意基礎的人,可見台灣目前沒有這個條件。我當然反對獨裁,但如果獨裁者是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獨裁是很有效率的,而像現在這樣的民主政治,把納稅人繳的錢胡搞亂搞,納稅人竟不敢講話?
「根」是感情問題
現在台灣納稅人花錢請民意代表看守政府的荷包,是要讓政府有效率,而不是把政府癱瘓掉!現在如果不好好的做,不但政治,連經濟都會被拖垮。
企業外移已經是擋不住的趨勢,現在大家流行說「把根留在台灣」,什麼是「根」?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才要留下來,第二是對台灣要有感情。過去華僑作苦工賺了錢都匯回家,現在是大把大把鈔票從台灣匯出去,在外面賺了錢就放在當地,或是瑞士等國。這種情形下政府就很難了,這是感情問題。
真希望全國國民都有共識,特別是政府,要起來做事。我們的部長們忙得不得了,每天開會,例如經濟部部長好了,他要參加行政院院會、中常會、經建會,現在又有大陸事務委員會,還要兼十幾個職務,如海外基金等,老是幾個人在忙,你說事情會處理得好嗎?
改變文官制度
我們最近在研究文官制度,因為經濟發展和文官制度很有關係。像台灣這樣,政務官要當一輩子官的,是全世界的大笑話,總統換了,政務官本來就應該隨政策同進退,但現在有的人不讓他作官,他就發脾氣、演戲。你有沒有聽過哪個政務官說他的政策在那裡?可見他們都是事務官。
台灣現在的經濟發展,雖然有經濟結構上的原因,但是政治上糾紛不斷,更讓人看了討厭,想一走了之,要不是因為對台灣還有感情,我老早就走了。
(何亞威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