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郭台銘:面對2013應有的5「要」5「不要」

特邀貴賓》鴻海集團董事長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12-12-14

瀏覽數 19,850+

郭台銘:面對2013應有的5「要」5「不要」
 

本文出自2012峰會專刊

我今天的講題是「展望2013年全球景氣變化,企業因應應有之思惟」。我雖然在全球有140幾萬的員工,但我認為出很多問題,所以不能算是個好的領導。但我在這裡可以給同業先進報告2013年全球經濟的變化。

2013年經濟會低還是會高?我的想法是,不用聽太多經濟學家的言論,我有個特別助理是史丹佛大學經濟博士,我每次問他對景氣的看法,他總說經濟學做的是對過去的研究,對未來他一向no comment。所以有這麼多經濟學家,到底應該聽誰的?我覺得問自己最準。

面對2013應要有的5種思惟

首先,我要講五個面對2013年應該要有的思惟。第一個是,要了解國際政治結構對全體經濟面的影響越來越大。

因為不景氣,政府這隻看不見的手影響很大,剛剛進來有人問我,歐巴馬當選對經濟的衝擊。我認為,不論是好是壞,它的延續性應該是正面的。我們在大陸出口,單單我一家企業,今年1到7月占了出口的4.7%,所以我對大陸十二五提出的,他們的經濟如何真的做到「穩增長、促民生、調結構、擴內需」這12個字很關心。國際政治對經濟的影響是愈來愈大。有一句話說,做政治的可以不必要了解經濟,但是我們搞經濟的一定要了解政治,這是第一個思惟。

第二,要重新檢視自己「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談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當然你可以列個10項,但我認為其中有一項必然不可或缺的是企業文化。而我們企業文化,是多元、是包容。我每個月都給大陸與台灣員工辦一個動員月會,就像台灣每個月都有一個會一樣。那麼,到底什麼是鴻海的企業文化,我們的DNA基因是什麼?其中一個,是移民的、是包容的。

當大陸開放探親後,從我1988年第一次回鄉探親至今,一轉眼,我們在大陸的員工已經超過130萬人,企業文化是我們繼續的動力。李開復說他是大陸原料,台灣製造,美國加工;而我是台灣加工,到大陸再加工(笑)。

回想幾百年前台灣被荷蘭占據過,要不是光復,我們現在講的是荷語。之後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台灣被清朝割讓給日本50年,看電影《海角七號》還能回憶這段歷史。

多元融合文化是核心競爭力

後來1949年國民黨失敗,來到台灣,它帶來的不是上海銀行的金幣,而是200萬來自各種地區各個階層的移民,與台灣剛從日本光復的文化做一個交融,然後我們開始做美國的生意。

1974年開始做RCA、開始做TV的生意、開始和美國人交往。我從小穿的麵粉袋褲子上還有美國國旗。當然這不是對美國人的不敬,而是褲子有美國國旗那一塊質料比較好、不容易破。所以我們就是這樣長大。

接下來,我們的文化整合加入深圳、廈門和廣東的文化,從10幾年前開始,我每年在中國大陸招募很多人,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在深圳集合、整合、融合,從中部一直到西部。

如果今天我硬要跟文化扯上邊,顯示我們是個有文化的公司,我要說我們是一個移民的文化、一個融合的文化。經濟的歷史不能改變,但文化我們必須認同。我是市井小民,覺得文化就是吃喝拉撒睡,是一種對價值的認同,像是應該早睡早起、不應該欺騙、做生意要誠信。別人說我有山東基因,山東人做生意,喝杯酒握手就能搞定,這是一種買辦文化,你簽了約都不一定有用,這就是文化。我們回到本題來,檢視自己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我認為企業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Top down決策模式因應變局

第三,要採top down決策模式,才可以應付整體環境的快速變動。現在是網路經濟的時代,所有的訊息能在最短的時間送到每個人的手裡。

龍部長剛說,希望台北小孩和鄉下小孩能得到同樣的資訊。我最近看一則報導,美國MIT大學有開放講堂,讓印度10幾歲的女孩子也能得到相同的學分。網路雲端都是我們現在在推廣的。最近台灣有很多熱門電視,我們不賣電視而是賣載具,我們和中國電信合作,希望能有高清畫面,有內容讓大家吸收。現在整個決策模式快速變動,我們要top down,這是第三個思惟。

第四,持續地推動創新,讓創新變成一種習慣。因為有這麼多員工在大陸,在融合的過程中,我們在山西也發生一些事,但這就是一個調整與融合的過程,我們去嘗試、了解就能學習。

第五是要創造環境歷練國際化的經營人才,我們花很多時間培育我們的人才,我們最近嘗試邀請了10幾位美國人,純美國人,不是大陸原料、台灣製造那種,而是美國原料、美國製造、美國加工,到台灣和大陸。

我們要讓這些工程師學中文,提供他們三個advantages,有學中文環境,有下去動手製造的環境,現在美國人不要說做iphone、ipad,連做鞋子都很困難。他們現在要找工作,必須要彎下腰和台灣的工程師、大陸的工程師一起來學習,我們提供他們這樣一個環境。

第三是我們提供他回美國做自動化設廠的環境,這是面對變局要培養的思路。

5個不要 找到變局中的機會

此外還有五個「不要」的思惟。第一是面對困境時,「不可動搖」永續經營的決心;二是面對政府的決策「不要倚賴」。大家現在什麼事情都埋怨政府、倚賴政府,但我很喜歡美國第45任總統甘迺迪講的一句名言:「不要問政府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政府做什麼,」我覺得我們應該讓政府放手做一些事情。

三是面對經營策略的調整,「不要忘掉」你所能掌控的有效資源。我剛跟龍部長講,等下把帳戶告訴我,今天在座有這麼多企業家,我相信大家應該會響應您的號召,如果那一項預算被砍掉,這一頭可以補足,各位企業家這樣好不好(眾人鼓掌)?

四,面對挑戰,「不要畏懼」,因為它才能讓你學到真正的經驗與能力。龍部長出的書叫《大江大海》,我說我一生的經歷若寫成回憶錄,我想要的書名是《大風大浪》(笑)。

第五個,面對變局「不要悲觀」,因為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外在景氣的變化,而是你對自己的信心。

最後我的結論是,「景氣變化」往往是孕育著嶄新機會的關鍵時刻,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是華人領袖互動的學習平台,今天我來也學習很多。在此波世界變局中,要有「化危機為轉機,實現轉型升級」的喜悅,用這種心情來看外界的變化,切記「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