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官場寵兒連戰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0-05-15

瀏覽數 18,200+

官場寵兒連戰
 

本文出自 1990 / 6月號雜誌 第048期遠見雜誌

以新鮮人姿態接長外交部近兩年,嗜彈鋼琴的連戰,依照李登輝總統「務實外交」的樂譜,敲出了一連串輕快愉悅的小品,接連與五國復交或建交。

儘管我國外交問題沈痾已深,務實手腕也僅能施展於一些開發中的小國家,連戰畢竟一雪「斷交部」之恥,對外關係展露一線生機;甚而已有新聞媒體將原屬錢復專利的「外交才子」稱號轉贈給他。

而多位觀察家更指出,沈穩內斂、謹守本份的從政性格,使連戰成為李登輝內閣新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生於宦門世家,連戰不以辯才無礙或鋒芒畢露引人。雖然他否認父親連震東曾教誨他為官有如騎腳踏車--「頭要不斷點,腳要不停踩」,但廁身政界十五年,他確實保持了不與人爭、踏實做事的風格;不染強烈派系色彩,不濫用權貴,也不顯露旺盛的企圖心,一位外交部官員甚至形容他「大智若愚」。「李登輝用他,最能放心,」一位熟悉高層政治運作的學者也說。

名列「四大公子」之一,連戰卻並不流露浪漫瀟灑。他勤讀書,但不看「都是人自己編的」小說,只限於經世致用之作,特別偏愛「資治通鑑」。外交部新聞司專員朱婉清不諱言,多年來,連戰一直為早年曾在海外參加台獨組織的傳聞所擾,有位連戰在美即結識的友人也駁斥此說,根本的理由是連戰「並沒有革命性格」。

足以調和省籍情結

祖籍台南的連戰,打破了過去外長必是外省籍的傳統。他抗戰時期出生於西安,母親和妻子都是外省籍,「國語有東北腔、台語有台南腔」,較易同時獲得台籍和大陸籍人士的認同。連民進黨籍立委陳水扁也認為,連戰有條件調和至今仍未全解的省籍情結,爭取更寬廣的政治資源。

連戰的祖父是有「台灣孔夫子」雅號的連橫,父親連震東是第一位台籍部長。據行政院副院長辦公室主任方妙才瞭解,連戰不僅承繼龐大家產,自幼更培植了豐厚的人脈,「他和許多工商界的第一、二代都很熟。」

而回顧連戰的從政史,不難窺出當局刻意栽培的痕跡。台籍政治人物中連氏首創父子先後入閣之例;連戰每接任一職都是歷來最年輕的首長之一;民國七十三年他是唯一獲選為中常委的部會首長。得天獨厚的連戰,如今已是政壇同輩中黨政資歷極完備的一位。 連戰在「後沈昌煥時代」人主外交部,甩開了「漢賊不兩立」的包袱,憑恃我國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二的經貿實力,趁著東西冷戰解凍,順風扯帆,將外交戰線往外推展;除了邦交國增至二十七個,觸角更進一步伸向東歐和蘇聯。歷任噓聲多於掌聲的交通部長,以及韜光養晦的行政院副院長,連戰原本平淡的政治生涯於此達到高點。

事實上,正如台大政治系教授張麟徵指出,除了大環境推波助瀾,連戰擁有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奉派為我國出席聯合國代表團顧問,並普出使薩爾瓦多,並非全然是外交門外漢。而他「委曲多年,終於在外交部找到了他懂得,也能暢所欲言的最愛,」一位與連戰相識多年的教授說。

連戰一改他個人與外交部過去避見新聞界的作風,不少記者登上原為禁地的外交部五樓專訪他,甚至直接打電話到他家裡查證消息。連戰在交通部和行政院的舊屬方妙才也發現,過去不苟言笑的他如今笑容變多了。

政治是可能的藝術

非職業外交官出身的連戰,為官僚文化深重的外交部引進一絲清新的空氣。一位部屬透露,初上任時,連戰懶得細讀承襲舊規呈上來的宴客公文,秘書只好代他蓋章了事。相較於沈昌煥任外長時在菜單中加批「芝麻球的芝麻要多灑些」,連戰管政策,不管事務的作風,符合政務官的分際。

連戰說話不疾不徐,用辭遣字準確,並不時舉西方政治理論佐證。他深信德國首相俾斯麥名言:「政治是可能的藝術。」因此曾不拘外交禮儀,持普通護照走訪歐洲、埃及和泰國,也鼓勵部內人員多出去走走。外交部表示,部內七十八會計年度的「國際事務活動費」已動用至預備金,而正在立法院審查中的八十年度外交部預算,比上年度增加編列了三分之一,以支應日趨頻繁的對外活動。

與連戰兼有公誼私交的新聞司專員朱婉清率直地說:「連部長願意永遠擁抱外交工作。」但是,當此政壇新舊勢力替壇之際,雖然閣揆落在郝柏村身上,中生代竄升勢已難擋,連戰的實力不容小覷。

一位經常評論時政的報人分析,群雄競逐中,足以與連戰匹敵的是才學優越,格局恢宏的經建會主委錢復。論經貿背景,連戰猶遜一籌;但錢氏過去「恃才傲物」的形象尚未消除,在人和為貴的中國政圈中是個致命傷。另一中生代佼佼者陳履安,則在經濟部長任內飽受五輕、六輕案和王永慶出走事件之困擾,復於日前高層政爭中被歸為「非主流派」,受創甚鉅。而學養俱佳,曾任法務部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台籍人士施啟揚,在李總統眼中的份量則與連戰勢均力敵。

銅板必有兩面,深諳宦海浮沈的連戰也被一位政壇老將評為「太會打太極拳,缺乏果斷;」政大法律系教授黃越欽甚至認為,如果我國未來走向內閣制,可能所有未經選舉試煉的官員都難合格。

然而,當李登輝強勢主導的作風不變時,一位國民黨大老意味深長地指出:「大家不要低估了李總統對連戰的重視。」

專訪連戰:犧牲奉獻也夠了

外交部長連戰,一改不苟言笑的形象,暢談從政心得。說到外交部佳音頻傳,掩不住欣喜;被詢及一度有望將出任閣揆的傳聞,忙不迭否認。

問:你對於「第一位台籍外交部長」的稱呼有何感受?

答:我不管當什麼,都以中華民國國民的身分來參與,因為身為中華民國的國民而能服務公職,我感到非常榮譽,我倒是沒有常常想到我是那裡人。

問:李總統對外交工作很關心,他的理念為何?是否常有指示?

答:外交工作的原則性問題,總統已有很明確的指示,不必每次和他談。他希望我們用更靈活務實的方法,本著日益提升的國力,有前瞻性的作為,來提升或突破當前實質外交的困境。 問:自七十八年元月以來,我國先後與五國建交或復交,請問有何主客觀因素的配合?

答:主觀上,我們的外交政策有了新的定位。外交是政府部門的一部分,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國家的政策沒有改變,但是實現目的的方法必須前瞻、靈活、、務實。

當然,國家的力量也很重要。這是個講實際、講利害的國際環境,光談理想正義是不夠的,我國政治民主化、經濟成長,都是我們對外關係發展的主要條件。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不過,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很繁複、很難分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家談的是「地緣政治」;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又有許多「民族性」的解釋;目前則偏重經貿力量。但我們千萬不要做單一因素的分析(single factor analysis),將國力完全認定在一個因素上。

外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外交不是一朝一夕可辦成的。我們過去跟友邦的友誼,誠心誠意,工作人員兢兢業業、胼手胝足的精神,他們都非常瞭解。比如當年駐賴比瑞亞農技團團長鄒梅先生,他在那兒翻車,到今天還在病榻,這都是無形的、感人的關係。

問:務實外交政策的前景如何?是否有其限制?

答:當然有很多困難,主要是中共對我們的孤立、矮化,變本加厲。但外交人員應以樂觀進取、大無畏的精神,突破限制,因為我們努力的方向,絕對受到全中國人的支持,我們要爭取在國際間生存發展的空間才能進步繁榮,提供將來中國統一最好的生活模式。

問:聽說你即將有布拉格之行?

答:東歐國家自由化、民主化,我們不但樂觀其成,也願積極地與他們建立夥伴關係來幫助他們。我的確有訪問東歐的計畫,不過時間、行程、方式還要加以研究。我當然希望能以正式的形式去看看。

問:自你接長外交部後,一改過去門禁森嚴的作風,樂於與新聞界溝通,請談談外交工作與新聞界的互動關係。

答:兩者關係太密切了。外交政策沒有民意支持很難實行,中外都是這樣;而且,外交部門雖有許多官方消息,仍必須和新聞媒體的消息互補。此外,新聞界有很多深入的分析、專欄、社論,和對外交政策的評論建議,對外交工作幫助都很大。

問:外界一度傳言你極可能出任下屆行政院長,你有何看法?

離開公職最幸福

答:這個問題沒有辦法來答覆。沒有這麼一回事,叫我如何能答覆起?不過,公務人員基本上是種犧牲奉獻的工作,我個人服務公職有相當久的時間了,說是犧牲奉獻恐怕也夠了,並沒有任何其他的計畫。假如能夠離開公職,對於我個人來講恐怕是最幸福的一條途徑,哈哈哈哈!

問:你曾任交通部長六年,請談談你的心得?

答:我不是推卸責任,我要替現在的交通部長講一些話,現在被人詬病的這些交通現象,應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交通部長負責的是政策的規畫和重大建設的推動。

我的前任有很多,後任也有很多,我在任的時間比較久。台北鐵路地下化在我任內開工;電信現代化、華航環球航線、陽明海運環球航線的完成;第二條高速公路的規畫,都是具體的績效。

當然一個為政的人不會一天到晚講這條路是我修的,那條橋是我弄的,太肉麻,但我想交通部所負責的都是很具體的,在交通部六年,回想起來非常有收穫。

問:請問你用人時特別注重那些條件?

答:我想服務公職最重要的是能力、人品,還有奉獻犧牲的精神。

問:近日國內政情起伏不已,你覺得國人應如何看待這些現象?

答:要很冷靜、很團結、很堅強,同時要瞭解這是過渡時期。解嚴前那種體制、法律都已過時,取而代之的東西還沒完全出來,很多法案都卡在那裡,無所遵循。

問:你覺得為因應民眾需要,政府有那些當務之急?

答:很多啦!政府所涵蓋的層面太多太廣,要挑幾種很難,舉一而排除其他,也不好。

(林蔭庭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