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未來5年內,自有品牌要占營收五成

獨家專訪海英俊、鄭平

楊瑪利、呂愛麗
user

楊瑪利、呂愛麗

2012-10-02

瀏覽數 16,450+

未來5年內,自有品牌要占營收五成
 

本文出自 2012 / 10月號雜誌 當日本買釣魚台 台灣正在買日本

做品牌,毛利比做硬體高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 可否談談未來幾年,台達電的新願景或新策略?

海英俊答(以下簡稱海) 大方向已經定出來了,不會因為人的改變而改變。第一、我們要從零組件供應商,做到系統集成,再做到解決方案。

第二、以前總說台達沒有品牌,事實上,台達是一個很大的品牌,在電源供應器上面都有台達的牌子,只是塞在產品裡面,看不見。現在,要從Delta Inside變成Delta Outside。鄭平就是第一屆的品牌長。

鄭平答(以下簡稱鄭) 2010年,品牌占營業額大概15%,現在已經25%。兩年的時間達到25%,後續會持續提升。接下來三到五年,希望達40%,甚至到一半。

問:品牌獲利比較高,對嗎?

鄭:應該比較高,但目前剛開始,營業規模還不夠大。以往只要賣單零件給客人,客人把它集成賣到市場。而市場的需求,我們不了解。現在我們要往這個方向移動,提升技術門檻和對市場的瞭解度,都是要加強的。

海:你看IBM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以前做硬體,毛利大概20%~30%,現在它做系統的集成、做服務,毛利都有60%以上。

做品牌,像摸著石頭過河

問:從2010年開始經營品牌,到現在不過兩年,有什麼樣的心得?轉型最困難的是什麼?

海:其實轉得比我想像來得快,大家都覺得大船要轉彎很難。但我們都有這個共識,也談了很久。如果共識夠的話,做起來並沒有十分困難。

我們2010年正式宣布是品牌元年,去年Interbrand來台灣做品牌評價,台達就進入前20,排第17。今年9月底新排名,是第19名。

做品牌,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很幸運的是,有很多大師願意給我們指導,像施振榮先生,以及可惜意外過世、過去為宏碁品牌操刀手的王文燦。讓我們一開始釐清了很多觀念,少走很多冤枉路。

問:宏碁走的是消費者品牌,台達電能借用宏碁的經驗?

海:宏碁是消費者品牌,我們是工業品牌。消費品牌更難做,產品的生命週期太短。工業產品的生命週期較長,起碼是五年。一個手機大概只有五個月。

所以我們有幾個工業品牌的benchmark(標竿),像西門子、施耐德,它們都是工業界的大品牌,雖然一般老百姓對它們的了解不是很深。

問:組織上有重新調整?

鄭:我們增加了一些單位,像品牌辦公室,另外還有行銷部門。我們還成立了一些新事業單位,甚至在前端,因為做品牌或提供解決方案,必須靠近市場。

海:經銷網的建立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中達電通在中國已有20年,簽了500~600家經銷商,平均一年簽20~30家。新疆、蒙古都有了,但還是不夠。施先生做電腦的就很清楚,把中國的城市分成六級。我們做工業產品,不至於做到六級城市,但是三級城市總是要的。我們繼續在布建經銷網。做工業品牌,經銷商是很重要的伙伴。

大陸人工貴,對台達反有利

問:既然提到大陸,請問你怎麼看大陸接下來三年的景氣?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海:現在媒體把大陸說得好像不能做生意了,這太聳動了。大陸GDP成長7.5%,就說像世界末日,事實上還是非常好的。它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年成長7%,我覺得已經很好。

我們花那麼多精神在中國布建經銷網,鄭平接中達電通董事長,就是看中了中國大陸的市場潛力。

我們的工業自動化,就是給工廠用。而大陸的工廠有幾個發展趨勢,這對我們來說,是相當有利的。

第一,人工愈來愈貴,人愈來愈少,需要自動化的程度愈高,這是我們的強項;第二,中國對進口能源倚賴愈來愈大,70%進口。他們希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是日本,中國只有日本1∕4。中國十二五計畫,節能減排是重點。我們就提供這種整合方案。

講回來大陸的經濟,事實上,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悲觀。勞動力變貴,對我們反而是好的。台達電今年的工人比去年底少了10%,就是因為自動化。

我們公司有自動化部門,已經做20幾年。以前,你要廠長買自動化機器,他不要。現在人工成本愈來愈高,大家更積極投入自動化。

現在管人很難,不只80後,還有90後的,講都講不得,一不高興就離職了。舉個例子,我們做筆電adaptor(連接器),以前80人一條生產線,現在最好的一條線,只要20個人。

還有,以前管風扇的射出成型機,每一個機器都需要一個人管,現在,一個人管9~10部機器。每個廠都在慢慢改。

建立經銷網20年,對手不易跟上

問:請問台達電在中國大陸推自有品牌,客戶多是台商、外商,還是當地企業?

海:我們做大陸市場的,大陸企業比較多。像浙江很多中小企業,我們工業自動化的產品賣很多。浙江的民企特別發達,像做紡織的、鞋子的等等。

我們建立經銷網已經20年,就算對手比我們厲害,經銷網要做到跟我們一樣大,少說也要花十幾年。以前一個單子就是1000萬美元,現在,經過經銷商來,可能賣個3、5、8個,聚沙成塔,一點一滴積上來。

建立經銷網很難,但是單子要被搶走也很難。現在代工的單子,客戶在內湖瑞光路幾家科技廠問一問,只要差一毛錢,就被搶走了。

問:今年台達電的表現比去年好,滿意嗎?

鄭:今年成長只有5%,說實在,內部是非常不滿意。

問:可是股價比起去年好很多?(從低點70元左右提升到100多元)

海:那是因為利潤比較好,股價比去年成長30%,原因是產品組合比以前好,利潤高的賣比較多,流程也有改善。

太陽能供過於求,未來看好

問:台達電也很積極投入太陽能和LED,可是這兩個產業近年不是很好。要跟大陸競爭,又要把大陸當市場,該怎麼做?

海:我是這麼看,替代能源還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太陽能,取之不盡。它的問題是太貴,要靠政府補貼。現在供過於求,價錢一直往下掉,長期對產業是好的,不用倚賴政府補貼,現在,電池價格已經掉到3毛多美元1瓦特,比最高的時候,掉了一大半。

大陸的競爭,你看這幾家大的,膽子都很大,非常積極。會有幾家撐不住,因為負債太高。存活下來的,不只是技術產品強,還有財政也要很強。

他們一定會對台灣造成壓力,因為成本比較便宜,譬如當地政府提供的土地,銀行也借了很多低利率的錢,人工一定比你便宜。但我們就趁此機會練功,少做一點,把管理加強。

問:所以這兩個綠能產品市場,只能保守經營?

鄭:太陽能是這樣,LED不是,LED有很多機會,LED的產品線,很多技術門檻開始很高。

海:像恆春大鵬灣的整座橋,是用LED燈做,就是我們的,澎湖低碳島,整個路燈系統,1300盞,也是用我們的。政府有換LED路燈專案,20幾億,幾個縣市政府也在推動,所以是很有機會的。(呂愛麗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