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變遷太快,年輕人應該要創造機會、創造價值。
今年《時代》雜誌選出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其中由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親自撰文推薦的沙爾瑪.可汗(Salma Khan)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是孟加拉裔,是麻省理工大學的高材生,數理成績很好。一開始住在遠方的表妹數學成績不好,因此在網路上教她,沒想到表妹數學突飛猛進。
更萬萬沒料到的是,他上載至YouTube的影片,也幫助了無數有此需求的人。他於是創辦線上學習機構Khan Academy,連比爾蓋茲的小孩也是受惠者。
年輕人難有可學習的典範
任何時代的人都要想辦法創造自己的價值。我一位出版界朋友,高中畢業到台北找工作,老闆不願意雇用他,他就志願幫老闆無薪工作。他把老闆所有名片分類得清清楚楚,每當老闆要找誰的名片時,他很快就找出來,讓人刮目相看後,因此被錄用。
1980年時,我出版《青年的四個大夢》一書,提出17歲到33歲間,有四個人生夢想需要重整,找到人生的定位後,才會有方向。四個大夢包括價值觀、良師益友、課業與事業、感情與愛情。
有趣的是,30年過去了,近來這本書又經常被提起。今年初總統大選政見發表會,就有人站起來問候選人說,1980年左右,吳靜吉寫了一本書叫做《青年的四個大夢》,請問,你們認為目前青年的四個大夢是什麼?
我覺得現在年輕人的困難是很難找到、可學習的典範,導致價值混亂。
以前我們看的偉人傳記對現代年輕人太遙遠了,他們需要的是立即可學習的典範。
例如,國中學歷卻拿到世界麵包冠軍的吳寶春。小六畢業時同學送他卡片,上面寫著「傻人有傻福」,他也認為自己傻。小時候要跟爸爸拿錢買參考書,爸爸卻說:「反正你不會讀書,」就不買了,其實是家裡窮。像吳寶春這樣的人如何走出困境,其實就是值得現代年輕人參考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