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二月十一日的十三屆中央委員會臨全會中,分別推選了李登輝先生與李元簇先生為下屆國民大會國民黨的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
這是執政黨的一個重大決定。因為總統在今後六年中將主宰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可惜的是,在推選過程中,沿用站立與舉手的方式,使「黨內民主」的說法難以令人信服。
台灣不要強人領導
在這一歷史性時刻,我們要提出一些殷切的期望。
當前的台灣,正陷入講空話、爭私利、鬥權術之中。政府缺少政績,企業缺少社會責任,人民缺少公德心。
在這迷惑的時刻,也許仍會有人嚮往:再有一位強人出現。這種想法,正如我近兩年所一再表示:在今天的民主潮流中是危險的。台灣社會今天所需要的不是強人領導,而是民主制度的建立與運作。
塑造一個強人,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冒太多的風險,以及花費太多的心思;不僅不切時宜,也是不可能的。在民主社會中,「強人」的兩個特性:「不可預測」與「堅持己見」,就不容易被接受。
在當前蘇俄也在走向民主改革的時候,我希望苦難的中國,海峽兩岸經過半世紀的人治之後,不要再出現「強人」。因此,當「李登輝時代」這種凸顯個人強勢的名詞,最近不斷出現在媒體上,令人憂慮。我們所需要的是「李登輝政績」透過憲法賦與的權力,在制度運作之下,使台灣成為一個真正民主的社會,也使台灣成為整個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模式。
建立制度以及推展制度,只需要大公無私及政治智慧。經國先生在晚年已奠定了基礎。因此當他逝世以後,副總統李登輝於四小時之內宣誓,繼任總統,並且立刻得到執政黨、三軍將領、民意代表、社會各階層的支持,就是全國上下對民主制度的尊重。他自己是這個民主制度下的受益者及見證人,以他的國際知識與民主素養,一定會發揚光大這個民主制度的幼苗。
李總統是三軍統帥,在民主制度之下,他就要監督軍人保衛國家,不可干預政治。正如國防部長郝柏村接受遠見雜誌訪問中所說:「我個人的信條是不介入政治鬥爭,對國家、政黨我是團結和諧的符號,不是負號。」他又指出:「台灣的政治,老實說需要團結。今天為了本身台灣同胞的前途,除了中國統一找不到出路。」(見本期專訪)
慎選行政院長
總統的另一個重要責任是任用優越、幹練、眾望所歸的人才擔任行政院長。一經選擇,就要全力支持。如果做得不好,就更換他。這樣的態度就是在建立行政院本身的權威。這也就是推動制度所表現的苦心。
總統更是一國國家共識的建立者與推動者。當前令人憂慮的分離意識與省籍觀念,更需要予以澄清化解;大陸政策也需要明朗與積極的來推動。「立足台灣、胸懷大陸」的消極口號要提升為「改善台灣,轉變大陸」的積極政策。
李總統將是國民大會推選的第一位本省籍中華民國總統,相信他有政治智慧為所有的中國人建立一個民主的制度,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這是他今後六年應走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