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蘇聯、美國,小國寡民的以色列花不起大錢研發超大形的武器系統(如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等),但手下幾種應用武器,在國際上素以精悍實用聞名。以下是猶太人比較出名的武器:
烏茲衝鋒槍(Uzi sub machine gun)
台灣黑白兩道都視為珍品的烏茲衝鋒槍,同時也是世界主要國家特戰部隊最廣泛使用的制式武器。從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到美國總統身邊的護衛人員,都隨身攜帶這既輕便又火力威猛的武器。在以色列像兵工廠等主要部門,守衛也是使用烏茲衝鋒槍。
標準型烏茲衝鋒槍全長只有十七吋,身材高的人可以藏在西裝外套裡。子彈射速每分鐘五五0發,射程視口徑不同從一百五十到三百公尺不等,彈夾最多可容納四十發子彈。
烏茲的優點除了體積小,還具有發射時震動輕微,不易卡彈,防沙性強等優點。
很少人知道,這枝槍在一九五二年就問世,烏茲則是設計者的名字。
少獅戰機(Lavi有人譯為雄獅)
少獅戰機是以色列立國以來耗用資源人力最多的武器系統,研發經費超過二十億元(中華民國經國戰機研發成本約為十億美元),原為迎接九十年代國防需求而設計。
第一架少獅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出廠試飛,設計原則儘量採納世界先進戰機技術(特別是美製F16)及以色列空軍的實戰經驗,具兩倍音速,全天候作戰功能。
和F16不同的是,幼獅機身較小,翼展較大,有更靈活的空中翻滾纏鬥及載彈能力。配合前方加裝的小形三角翼,便短場起降及對地攻擊力,超越F16。
少獅採用美製F100引擎而不選擇用在F16的PW1120引擎,雖然推力較小,速度較慢,但維修卻遠比F16容易。
由於財務壓力太大及美國干預,以色列內閣終於表決放棄幼獅的生產計畫,改為向美國採購F16C為替代品。幼獅原型機則繼續在實驗中研究發展,定期試飛,亦外銷發展幼獅而培養起來的技術。
以色列並不排除幼獅將來敗部復活,迎向二十一世紀的可能。
無人駕駛小型偵察機(unmanned air vehicle)
以色列曾在一九八二年,使用無人飛機偵察出黎巴嫩貝卡山谷內的敘利亞每一個飛彈陣地的位置,再派出戰機成功予以精確摧毀,無人偵察機一夕成名。
最先進的一種無人偵察機JIMPAS,可以遙控持續飛行十二個小時,載重一百多磅,白天黑夜都能深入敵後,不怕犧牲己方人員。加上小飛機聲音小「雷達很難捉住它的小身軀。美國也讓展小型無人偵察機,並不成功,乾脆向以色列採購。
原子彈(Atomic bomb)
在南部沙漠,友人指點下,傳聞中的核子研究基地依稀可見。
原子彈在國際上已經是老技術了,但在兵兇戰危的中東,卻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武器。
根據一名參與以色列核武發展計畫長達九年的科學家,一九八六年在英國公開透露,耶路撤冷南方約一百公里的沙漠地表下,以色列二十多年前就已開始發展原子武器,估計已製造了約兩百顆廣島級的原子彈,配合以色列的各種載具,足以把中東每一個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夷平。
一九七九年九月,印度洋某處海平面上約兩萬六千呎高處突然爆發了一枚不明來歷,由重砲發射的核子炮彈。西方情報機購估計,這是以色列和南非合作的產物,傳言台灣亦涉及其中,但無確實證據。
麥卡瓦第三代戰車(Merkava III)
Merkava希伯來文原意就是「戰車」。世界最優良主力戰車之一,今年才開始服役。
以色列發展麥卡瓦是無心插柳。因為英國不肯繼續供應坦克,以色列就決定自己動手做。
麥卡瓦的設計原則是:能承受飛彈攻擊,絕對保護車內人員。
它的引擎革命性的置於前方,為駕駛員提供額外裝甲保護,車身使用模組化可拆卸裝甲,隨壞隨換,還可以視戰況重點加強,裝甲設計還能使襲來的砲彈往外爆炸,能降低對坦克的殺傷,防護力遠勝當代戰車。
採用一三0公釐可拆卸戰車砲,火力大,易維修。
引擎為美製,屬世界最高級的一千兩百匹馬力。
採用最先進電腦雷射射控系統。而為敵方雷達及雷射光束鎖定時,車內會自動發出警告。
又為了應付生化戰,車內有空氣過濾系統,並輕微加壓,防止生化物質滲入,傷害乘員。
麥卡瓦第一、二代戰車曾經在黎巴嫩作戰,雖然被飛彈、火砲命中過,但乘員生命無損。遭擊中的麥卡瓦坦克很快就修復,再次開赴前線。
天使飛彈(Gabriel,又譯加百列飛彈)
這已經是以色列的舊武器了,但因為它是人類第一枚貼海攻艦飛彈,又是我國「雄風飛彈」的媽媽,在中華民國軍方相當出名。
加百列飛彈共分三型,射程由十到三十公里,速度是音速的0.七倍,最早部署以色列飛彈快艇之上。因為有成功的實戰紀錄,為新加坡、巴西、阿根廷、南非、馬來西亞等國家採用。
在中華民國海軍服過役的一些官兵,都曾操作過這型飛彈。
以色列近年則已逐漸以美製魚叉飛彈替換天使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