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日本人又篡改歷史

馬耀輝
user

馬耀輝

1986-11-01

瀏覽數 20,550+

日本人又篡改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6 / 11月號雜誌 第005期遠見雜誌

繼一九八二年夏天的「教科書事件」後,今年五月底,日本文部省又檢定通過一本引起爭議的高中歷史教科書。

乍看之下,這本歷史教科書的檢定過程好像不值一書,但是它卻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毛病出在它的內容仍然犯了一九八二年夏天發生「教科書事件」的相同錯誤-歪曲史實,而且立刻遭到中華民國、韓國、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國的指責,使得文部省不得不一審再審。

侵略正當化

這本教科書最令人爭議的有四點。第一、有將日本對外侵略加以正當化、美化的傾向。例如,滿州事變日本關東軍安排炸毀張作霖座車,該書認為「大概是中國的抗日組織所為」。又如蘆溝橋事變被說成「中日兩軍突然發生衝突」、「中國方面的戰意擴大了中日的全面戰爭」等等,都是引起爭議的地方。

第二、有強調日本和日本人受害的傾向。例如南京大屠殺沒列在本文,而列入註解,有淡化日本人罪孽之嫌。本文和年表都強調蘇聯「撕破日蘇中立條約向日本宣戰」,而隻字不提條約締結三個月後,日本關東軍以演習的名義,企圖侵入西伯利亞(結果沒有發動)。

第三、反美色彩非常濃厚。該書在美日開戰之初,寫道「東條內閣雖以交涉來避免對美開戰......但是美國不加重視」,也刻意提出:日

本戰敗之後,美佔領軍實施的「徹底檢查」。

政治團體編書

第四、混入皇國思想和神道意識型態。例如在書上列出九十五位天皇名字,還對大皇用敬語。連日本戰敗後,裕仁發表否定天皇神格化的「人問宣言」也被改成「有關建設新日本之詔書」。

保皇色彩濃厚

這本問題教科書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叫做「保護日本的國民會議」,議長是加瀨俊一(原聯合國代表),運作委員長是黛敏郎(作曲家),是一個國族主義的右傾組織。它成立的宗旨足促進元號法制化、舉行天皇在位六十年慶祝活動以及制定以元首天皇制為前提的自主憲法。成員包括自民黨右派人士、民社黨員、神社宗教團體和教育團體等等。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由這麼一個以政治人物為主要成員的團體來編纂教科書,堪稱史無前例。原因就在於去年發生的「教科書事件」造成日本接受中、韓抗議而提出道歉。該會議將此事引以為恥,發表聲明,召開「有關教科書問題的懇談會」。討論結果,決定成立「歷史教科書編纂委員會」,以「實現教科書的公正性」和「青少年愛自己國家的歷史」為方針來執筆。

除了這個「保護日本的國民會議」本身具有濃厚的保皇色彩外,負責編纂的人也特異突兀。例如村尾次郎是以寫皇國史觀而出名的平泉澄博士的高徒,其他執筆人像小堀桂一郎(東大德文教授)、村松剛(筑波大學法文教授)都不是史學專家,甚至有些竟然是神社職員。

儘管日本文部省對這本高中歷史教科書提出七百多處修正與改善意見,最後不知道是因為國內壓力讓檢定通過,還是因外來壓力才一審再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文部省的檢定態度曖昧不明。

例如,原書上寫看日本「因為東亞解放」而加入大東亞戰爭,文部省將「東亞解放」刪去,代以「目標在於建設大東亞共榮圈,將歐美列強的控制逐出亞洲」。

淡化南京大屠殺

另外,像南京大屠殺,該書在欄外註解寫看「南京攻防戰極為激烈。中國人強烈要求日本方面反省當時對中國人民的屠殺行為。關於此點,已在本國造成不知真假的爭論,在學術上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到了文部省被修正為「南京攻防戰極為激烈。中國人強烈要求日本人反省在當時讓中國軍民所蒙受的犧牲(也就是南京事件)。我國人民在戰後始知此事,爾後為追究真相,將繼續查證史料和關係人的說詞。」修正的結果,仍像四年前一樣,沒有「侵略」兩個字。

對於這個事件,日本報章和學術界有不同的反應。「朝日新聞」在五月二十四日的社會版上刊出兩頁報導,對這本新版教科書非常不滿,並在三十日的社論上以「為什麼有這種教科書」為題,表明態度。

另外學術界則有兩派看法。十月號「中央公論」上發表文章的拓殖大學教授秦郁彥就認為,這本教科書的作者都不是近代史專家,而且痛陳「平時生活在與現實政治無關的學者很少有發揮機會,但是必要時,必須不計一切,敢於指摘、說明事實真相」。

輿論與學術界反應不同

十月號「文藝春秋」上,日本參議院議員林健太郎則認為教科書的編纂不能受外來壓力變更,「問題仍在於我方的態度,如果外國一叫,馬上修改教科書或停止發刊,會傷害國家的自主和教育的根本」。

不論日本朝野對這事件的處理和見解如何,從一九八二年的教科書事件到今年再度爆發相同事件,甚至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亂說話被罷官,這一連串事件看來,到底編纂者有意篡改歷史?還是日本政府一搭一唱地演戲?不禁令人懷疑日本軍國思想依然存在,而且企圖逐漸淡化戰爭責任、洗脫罪孽,並且灌輸錯誤觀念給日本下一代,實在是不容忽視的現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