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財富管理業務的決戰點將在網路新富世代。
財管市場經過10多年發展,正邁向競爭白熱化的成熟期,金字塔頂級客戶早被搶占一空,可以預見隨著世代的交替,銀行必須經營新的市場,否則將面臨客戶萎縮的命運。
《遠見》雜誌於原有的財管形象調查之外,特別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針對25至39、40至49歲兩個年齡層的網路族群進行網路世代理財行為調查,共分為整體形象、投資行為與報酬、網路理財行為、以及對理專的認知與態度四大面向。
整體形象〉中國信託奪7冠,外商銀較受網路族青睞
在整體形象方面,網路調查結果與電話民意調查的前10名差異不大,但排序卻有明顯變化。形象廣告曝光率愈高,與年輕族群互動較多的銀行排名愈前面,尤其外商銀行擠進排行榜的家數比電話調查還多,包括滙豐、渣打與瑞士銀行。
銀行形象前10大分別是中國信託、玉山、花旗、臺灣銀行、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台新、滙豐、第一與華南。(表1)
財管形象前10名則是中國信託、花旗、滙豐、台北富邦、國泰世華、臺銀、玉山、台新、渣打、瑞銀與兆豐同為4.4%並列第十名。(表2)
而親友推薦方面,依序是中國信託、花旗、臺銀、滙豐、玉山、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台新、第一與渣打。(表3)
總計網路的三項排名中,中國信託全部囊括第一,連同六項電話調查的整體形象排名,總共拿下了七項第一。
外銀部分,滙豐表現相對優異,在網路調查的名次遠高過電話調查。遠智證券董事長陳怡芬指出,這都是得利於滙豐所推出的HSBC Direct服務。
由於滙豐在台灣分行數不多,為彌補弱勢,率先於2006年9月推出網路銀行理財服務,提供高利率活期存款、24小時網路及專人電話服務,企圖打造成便利性的理財平台。
一位28歲、在服務業上班的粉領族熱中新科技,又酷愛走到哪裡都能領到錢,她分享使用心得說,「滙豐的網銀服務最適合我,用網路管理帳戶不僅方便,帳戶明細也很清楚。」
投資行為與績效〉七成靠網路獲訊息,逾四成靠報紙和親友
毫無疑問,網路族群取得理財資訊的主要管道就是網路,比例高達70.3%,其次是報章雜誌(45.6%)、親友與同事(44.2%)、再來是電視、理專等等(頁110表4)。
東方線上&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進一步分析,年紀愈輕取得理財訊息的管道愈多元,但沒有網路理財經驗的年輕人更仰賴親友的介紹。
中國信託資深副總隋榮欣就有切身經驗。當外甥女向其請益理財問題時,他告訴她可以找理專詢問,沒想到外甥女竟然回說:找舅舅會讓我更放心。
檢視2011年的投資績效,網路族群報酬率遠低於電話調查的族群,賺錢的只有19%,賠錢的高達51.2%(頁110表5)。
而理專在賺錢與賠錢時,是否會主動告知?有高達51.4%的網路投資族答有主動提醒並提供建議,但也有28.9%沒有被主動提醒(頁110表6)。
至於網路族群是否滿意理專的表現?32%感到滿意、14.7%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為理專服務不夠主動,高達70.2%,其次是理專的投資建議沒有賺錢(48.9%)、專業不足(44.7%),以及推銷不必要的商品(36.2%)等(頁110表7-1、表7-2)。
網路理財行為〉四成擔心網路交易安全
對於習慣使用數位工具的網路族來說,上網消費已是家常便飯,現在連理財也在網上執行,有高達63.9%的受訪者2011年已經透過網路從事買賣股票、基金等理財行為。而會吸引他們上網理財的首要因素就是隨地可以操作,高達92%,其次是節省時間(74%)與便於追蹤管理投資績效(59.8%)(頁112表8)。
至於擔不擔心在網路交易的安全性問題?有39.8%的人感到擔心,大多數的人(47.8%)都認為還好,不擔心的只有12.4%(頁112表9)。
李釧如進一步指出,沒有網路理財經驗的人愈擔心安全問題,有55%的人不放心,對於網路理財年資含三年以上而且理財年資含五年以上的雙高族群,25至39、40至49歲兩個年齡層都只有兩成會擔心,期間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有網路理財的經驗值。
對理專的認知與態度〉四成八不信任,超過四成五信任
由於財管業務十分競爭,網路族對理專的認知與態度將影響市場未來的發展,其中對理專感到信任的只有45.2%,不信任的有48.4%(頁114表10);當問到需不需要理專幫忙投資或建議時,有42.5%的人覺得需要,54%不需要(頁114表11)。
不需要的主因是資金有限,無法理財(42.2%)、不信任理專(35.5%)以及自行透過網路進行理財(34.5%)。
至於網路族對理專印象最差的行為是什麼呢?
有高達92.5%的網路受訪者認為理專在推銷商品時,不會清楚揭露產品風險,只會提到報酬率的遠景,連有理專的受訪者比例也不低,25至39、40至49歲兩個年齡層分達高達83.4%、77.8%,顯見銀行端在揭露產品風險方面,仍無法取得消費者的信心(表12)。
同時,也有89.7%的人認同理專只顧到業績壓力,推銷不適合的產品。 其中沒有理專的受訪者更有高達九成以上的人認同,而有理專的兩個年齡層還分別達到了80.9%、77.2%,顯見消費者很難接受理專衝刺業績的推銷行為(表13)。
另外,還有80.6%的網路族認為理專專業背景不夠,無法贏得信任,回答信任的只有19.5%。其中有理專的網路族,不分年齡層,也有高達6至7成表示無法信任理專,而且沒有理專的不信任比例更高,25至39歲是86.2%、40至49歲為83%。(表14)
多數人需要理專,是希望理專能即時提供金融商品或市場動態,卻有71%網路族認為並無法取得即時資訊(表15)。當問到該如何挑選理專時,有83.7%的人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理專,連有理專的受訪者也有七成以上不知該如何選擇。(表16)
各銀行搶攻年輕世代的網路市場
為了搶攻這群高學歷、高數位化、高度與全球連結的新富世代,玉山銀行特地針對26至30歲的族群打造客製化的服務。玉山銀行財管部資深經理張綸宇說,這群年輕人自主性強,常使用科技產品,所以智慧型手機、網路等數位通路變得更重要。
2009年國泰世華推出「30而利」青年理財專案,提供年輕世代申購基金39折優惠,並透過網路提供理財資訊,該年度新增客戶當中,年輕人就占了20%,2011年更一口氣提升至60%。
總結這次的網路世代調查發現,40至49歲的網路族,學習能力強、上網時間長,尤其是網路理財年資3年以上、理財年資5年以上的雙高族群,將是最棘手的客戶群,銀行勢必要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吸引他們上門。
至於25至39歲的網路年輕世代,李釧如研究指出,這個族群多以生活為導向,習慣使用與生活消費相結合的信用卡,例如看電影買一送一、咖啡買一送一或是餐廳優惠折扣等等,當他們需要理財資訊時,也會優先想到最常用的信用卡發卡銀行。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數位化生活日臻成熟,財管業務排名將會重新洗牌,銀行該如何與網路新世代互動、如何將網路銀行設計到更為實用與便利,以及如何扭轉年輕人對理專的負面形象,將是各銀行下個10年最大的考驗。
誰說理專不能換?
根據網路調查結果,有83.7%的人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理專。其實,中信銀資深副總隋榮欣說,顧客有權利選擇理專,隨時可以要求更換。他建議只要問理專:我有100萬,你會如何幫我規畫?就知道是不是合格理專。如果只忙著幫你配置基金、債券等商品,不先瞭解你的短中長期需求再給建議,就不要選擇他。
玉山銀張綸宇則提出挑選三大原則,第一是公司長期累積的形象與制度,再來可請親友介紹,第三則是理專到底了不了解你的需求,以及是否有主動服務的熱忱。(彭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