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花都

張筱敏
user

張筱敏

1986-11-01

瀏覽數 13,700+

血濺花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6 / 11月號雜誌 第005期遠見雜誌

今年九月四日至九月十七日,十三天之內,恐怖份子在巴黎製造爆炸事件達六次之多,造成六人死亡,一百六十五人受傷,更使法國陷入「戰爭」的陰影中......。

恐怖份子的第一枚炸彈,是在巴黎通往近郊的火車上,幸好一位乘客機警,及時報警,沒有造成傷亡。但是其後的五次,就沒有這樣幸運。如第二次炸彈是放在市政府的郵局內(法國總理席拉克身兼巴黎市長,這枚炸彈就在他市府辦公室附近),而第五枚炸彈則公然放置在警備總部發行車牌執照的辦公室中,使得一死五十一人受傷。至於第六次,更是駭人聽聞,恐怖份子乾脆將汽車開往市中鬧區,而由車內向人群中投擲炸彈,造成五死五十一人受傷的慘劇。

恐怖份子作亂的近因

這一連串的恐怖事件象徵阿拉伯恐怖份子向法國政府公然挑戰,要強迫法國政府釋放「黎巴嫩革命軍」首領阿伯達拉(I. Abdallaa)。阿伯達拉在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被法國警察以身帶違禁武器逮捕入獄。當時法國政府並不知道他是該組織的領袖。

為了營救首領,恐怖份子於翌年三月將法國駐黎巴嫩的文化參事貝羅雷捕為人質,其父貝賀特是法國有名的左傾作家。或許為此原因,法國社會黨政府透過阿爾及利亞官員與恐怖份子達成協議,雙方互換人質。就在貝羅雷獲釋後不久,法國警察在阿伯達拉的巴黎公寓內,搜出一批軍火,其中一件經驗證是一九八二年殺害美國官員查理斯.瑞和以色列官員巴西門多夫的兇器,而殺死上述二人的正是阿伯達拉的情婦伊絲柏。

在此發現後,法國政府不便放人,而將案件懸而不決。阿拉伯恐怖份子於是在八五年底發動了六次爆炸事件,其中兩件是聖誕節前夕在巴黎有名的兩家大百貨公司內發生的。

八六年初法國舉行眾議員大選,社會黨因極有下台的可能,就將此棘手案件留給下任政府來處理。而在三月的大選前,恐怖份子確也安靜了一陣,似乎也在看法國政局的變化。右派政府上台後,對於前政府的諾言,竟有「一諾千金」的看法,於是判了阿伯達拉四年的刑期,減去他已在獄中的兩年,本可於今年十月底前假釋出獄。

但雷根政府對於法國政府如此輕易放過殺害美國官員的主謀,深感不滿。法國總統密特朗也一反往態,禁止放人。阿伯達拉二度出獄的希望再次幻滅,就激起了阿拉伯恐怖份子的忿怒,要給法國政府一點「顏色」看。

恐怖份子猖獗的遠因

法國前任社會黨政府執政五年,要對今日的恐怖事件負極大的責任。社會黨左派人士曾本著「人權」和「博愛」精神,在一九八一年上台後,舉行大赦,將九千名罪犯釋放不說,並撤銷其罪名。這批人中包含了兩百名恐怖份子。

社會黨政府同時修改憲法,先後廢除「驅逐不法入境者」「國家安全法庭」和「戒嚴法庭」等法令。廢除這許多禁令,使法國法律有了許多漏洞,非法入境者大量增加,法國更成了恐怖份子的活動中心,如義大利的「紅色組織」(Brigade Rouge)就以巴黎為其「國際聯絡站」。

全年唯一超值優惠!兩年訂閱送一年,最低25折起,錯過要再等明年!

中東政策舉棋不定

社會黨政府卻沾沾自喜,認為對恐怖份子放寬尺度,法國就可免除禍患。但當八三年七月巴黎奧爾良飛機場的恐怖事件發生後,這些左派執政者才開始改變觀念,因為該案的主謀阿沙拉就是兩年前釋放的恐怖份子之一。

法國右派政府執政期間,雖不若左派政府荒唐,但是季斯卡還是釋放了當年在慕尼黑刺殺以色列世運選手的首腦人物。而何梅尼除了得到政治庇護外,更大肆宣傳革命,以致造成了日後伊朗王室的滅亡和今日對伊拉克無止境的戰爭。

法國與中東地區的關係,早在十一、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期就建立起來了。除了巴勒斯坦是西方基督徒的朝聖地外,對於現今居住黎巴嫩的基督徒,法國也一直以道義支持者自居。這些歷史因素在法國傳統中早已生根,法國政客一時是不能改變的。

但是法國自戴高樂起,就走親阿拉伯的外交路線,表面上與以色列保持外交關係,實質上在購買石油和銷售武器方面,卻與阿拉伯國家來往親密。近十年來黎巴嫩的回教徒與基督徒衝突轉劇,聯合國派遣「和平軍」前往看守,法國就是其中之一。號稱為和平軍,實際上卻在暗防以色列侵佔鄰國。但是阿拉伯國家對法國的鎮守中東非常不滿,除了逮捕數名法國記者為人質之外,法國和平軍經常遇害,在巴黎九月一連串的恐怖事件當中,法國駐黎巴嫩武官亦被刺。

除了對以、阿雙方的態度模稜兩可外,法國在國際上也不與西方國家站在同一陣線上抵制恐怖份子。如一九八四年利比亞大使館射殺一名英國女警,法國並不予以嚴厲指責,當美國新近責罰利比亞狂人,問法國借境加油時,竟遭拒絕。

中東的恐怖份子組織,看似繁多,實際上後面都有主使人,以敘利亞、伊朗、利比亞為主。在這次巴黎恐怖事件當中,法國政府卻一直不敢明指是敘利亞主謀,而將重點放在投擲炸彈的阿伯達拉兩位兄弟身上。而關於法國人質問題,法國政府又不得不與阿拉伯國家暗地談判。這種不暗不明、不軟不硬的態度,更助長了阿拉伯國家和恐怖份子的氣焰。

對付恐怖份子的措施

在這一連串的恐怖事件後,法國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例如:(一)實行簽證制度。除了歐洲共同市場國家和瑞士外,外籍人士進入法境,須申請簽證。(二)出動特種部隊,協助警方戒嚴邊界,防止非法入境。(三)重新實行驅逐法條。(四)各行政單位和公共場所加強警戒。

除此之外,在巴黎和重要城市,並增派軍警巡邏,救護車、消防隊二十四小時待命,法國人民也提高警覺,出入公私場所和商店,均與警衛人員合作,讓其檢查手提袋。

這些恐怖事件對法國上下而言,實在無異於一場「戰爭」。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