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決定延長國教到十二年,最大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變革?
答:大家談到教育有很多問題,我覺得今天國民教育不能夠落實到五育均衡,這是最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會造成五育不均,主要就是源自於升學壓力,所以紓解升學壓力,是我們要延良國教的第一個用意。
拉齊各校水準
另外,從國家資源的角度來有,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只有靠人力資源。所以提高人力素質也是我們積極要做的。我們規畫到本世紀末,也就是未來十年內,希望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從千分之二十調到千分之二十,達到美、日、西德等國的標準。
國教從九年延長到十二午,事實上並不是強迫入學,所以「國民教育」這個名稱將來還要修正。我們預計從七十九年升國中的學生開始實行,等他畢業是三年以後,所以在這三年之中,我們要把高中、高職的水準提升拉齊。
問:三年之內要做到,這時間很趕?
答:那當然,但是我們必須要做到。我們是一邊在規畫,一邊在進行。
要實施延長國教,就要先把九年國教辦好,教育部幫助台灣省政府辦好中小學教育的經費,已經提高到占總預算(五百二十四億)的一六%,以前只占一一.二%(總預算為四百億),目的就是要把地方教育辦好,把偏遠地區的學校水準提高,現在則要幫助私立學校把水準提升。如果各校的水準能提升,那大家就不會去擠明星學校,造成升學壓力。
避免重蹈惡補覆轍
另外,我們也要把技職教育辦好,其實大多數學生是進技職學校的,現在普通高中和高職學生的比例是二八%比七二%。我們希望把技職教育也能辦成學生的第一選擇。
問:一旦實施延長十二年國教,很多人擔心九年國教的後遺症都還沒有解決,延長國教後要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例如惡補問題?
答:對,惡補問題就是因為升學壓力沒有紓解,大家都以智育為主,就得依靠補習。
問:如果採取五育成績都計算,平時在校成績都列入分發依據,會不會造成科科都得補習,時時都得補習的情形?
答:這就要有在校成績如何計算,事實上是不需要去補習的,找們要把絕對分數改成相對分數來計算,智育計分的方式和其他因育計分的方式不一定完全一樣。
問:你是認為計分方式規畫出來之後,不會造成科科都要補習的情形?
答:只要注重德育就行了。
目的就是希望五育都得到重況,成績是學生和學生相對的比較,都是要真正反映學生的表現,在這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可以加級,不是純以分數來算。
問:自從提出在較成績列入計算,家長們一直有一種憂慮,擔心老師執掌生殺大權,會有重重的人情負擔,你認為呢?
「學生只要唸書就好了」
答:所以要用相對的計分方式,將來公布的計分方式會考慮到這個問題。細節要等全部討論後,才有詳細的方式出來。例如統計是以班為基礎,還是以整個年級、或學校、或整個區域、或是以全國為基數。要把人為的、不均衡的因素排除在外,不會造成學生很大的負擔,學生只要唸書,平常應考就好了。
問:九年國教有很多「放牛班」的問題,延長十二年國教後可不可能也有同樣的問題?要如何避免?
答:對,所以我們正從修訂各級學校的課程標準做起。國小、國中已經修訂了,目前準備高中也要做。修訂課程標準,然後重寫教科書,現在國小一年級和國中一年級已開始用新的教科書,比以前改進了很多。
我們希望教科占的難度和分量都減少一些,今天的國民教育是所有的學生都去唸,是基本的教育,所以教科書應該是要照顧到大多數的學生,如果教科書太難或分量太多,很多學生會提早放棄學習的興趣成了「放牛班」,或者惡補去了。
難度調整之後,那些程度好的學生怎麼辦?要讓他們能夠跳級,所以跳級制度要有彈性。
問:如果有學生不喜歡唸書,卻因延長國教而繼續升學,是否也會成為「放牛班」問題?
答:他可以不要去,因為是憑志願和考試分發,而不是強迫入學。
問:但是照目前社會的實際狀況,有多少家長會願意讓孩子依志願去唸職校,而不繼續升學?
答:所以我們要加強國民教育的輔導工作,讓家長和學生都瞭解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是什麼。
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技職教育,讓學生也能在技職教育中得到他所要的。
問:分發方式除了依照在校成績之外,是否還要加上其他考試?
答:我們考慮到單單用在校成績來計算,只是學校內學生互相的比較,而沒有顧到和其他學校的比較。所以預計在學校現有的段考中,抽出一次來統一命題,這樣抽樣可以更廣、更多樣一點。
問:除了憑考試分發之外,學區(或稱分發登記區)又是如何畫分?
答:學區的畫分標準,一個是依現在高中高職聯招的學區,全國共十八個學區;一個是比這十八區畫得更細一點;一個是比這十八區更擴大一點。就是這三種組合。
還有就是考慮是不是可以跨區。例如住在A區的人,可以去登記B區的學校,但是不能再回頭登記A區,只能選一個區域。我個人覺得區域限制不能那麼緊,不要戶籍在那裏就只能唸那裡,事實上延長十二年國教是自願的,不是強迫的,沒有理由依戶籍來限定唸那一區的學校。
現在學區畫分是要更細一點還是更大一點,就要實際上的地方教育行政單位去研究。同時,有那些地方明顯的缺乏學校,現在就要開始增加。
不會有戶籍大遷移
問:會不會又造成一次戶籍大遷移?
答:不會,如果具有彈性的話。要是硬性規定戶籍在那裡就只能唸那裡,那就會有戶籍大遷移了。對於登記入學,我們現在也在考慮是不是要參考一個人的志願。
問:你希望紓解升學壓力,但國教即使延長到十二年,後面還是有大學聯考這一關,目前只是「緩刑三年」,這陰影要如何解決?
卻除「緩刑三年」陰影
答:所以我們成立了「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由李崇道先生擔任主任,就是要規畫將來大學入學的方式。現在大家雖然擔心學校分發等等問題,都假想是還有大學聯招的情形之下,大家還是會擠學校。如果這個中心研究出來,他們將來可能也要考慮高中在校成續列入計分,那又不一樣了不是嗎?
整個體系包括學生人數增加,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已經開始一系列的討論規畫。七十九年上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是使用新的教科書,等我們開始執行延長國教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入高中了,從現在算起,他們進大學是六年後的事。如果將來大學聯招方式要改,而且如果在六年之內改的話,就是這一批學生了。
所以我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應該在六年之內會提出新的方式,如果六年還提不出來,這中心我看要關門了,哈哈哈。根據李崇道先生的討論,我想是這樣。
持續性的改
問:整體來講,你覺得延長十二年國教能真正有效的解決升學壓力造成的教育偏差嗎?
答:我認為不論是升學壓力或是教育上的其他問題,很多是大家觀念的問題,不是單單憑教育體系本身改了就可以的,例如社會上「望子成龍」種種的觀念就很有關係。事實上照學校的數日來看,國中升高中的壓力並不大,但為什麼壓力卻好像每年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必須把其他的學校也辦好。
問:面對延長國教這樣重大的改革,你個人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我個人到部裡來就是希望把教育辦好,有很多問題需要改的就要去改,而且這改是持續性的改。我常講,教育問題的改變是一個連續的曲線,不是一個階梯式的曲線,我們所做的改變都不是突然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這方向對我來講,就是希望中小學的教育要正常化;在高等教育方面能夠重視學術、提升學術水準;在技職教育則希望能落實,讓年輕人真正喜歡去唸,是第一選擇,而不是第二選擇。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成人教育。
不過整個施政上,就是教育機會均等要落實,每個人不光是受教育的機會一樣,而已所得到教育的品質也應該一樣。
問:在實際推行上,你認為會碰到什麼樣的阻力?
答:這次談十二年國教,大家好像有個誤解,以為教育部在瞎子摸象一樣。實際上我們成立了專案小組,把和延長國教有關的十個問題可能的解答先列出來。十個問題中比較有爭議的,第一個是計分方式,第二個是分發區域的畫分,第三個是私立學校的定位,第四個是五專如何定位。較有阻力的可能也是這四項。目前由小組先提出幾個議案,然後委員會和大家座談討論。
問: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地方基層有時會說「中央在決策,卻沒有重視基層意見」,你認為呢?
不是閉門造車
答:沒有嘛,我們還沒下去嘛。現在是討論,不是決定,要去座談,座談討論後由委員會帶回來,再做決定。可是大家都還是用以前的眼光來看,以為教育部講一個什麼就是決定了。
現在運作方式改了,是要徵詢大家的意見。說什麼「閉門造車」,我門還沒有開,我走出去要跟人家討論,當然在走出門之前要先把衣服穿好,一切準備妥當,我不能開了門在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