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時,一句外語也不會講,就隻身獨闖1996年的杜拜,向阿拉伯人兜售中國的襯衫、女鞋和飾品;38歲時,勇敢踏進安哥拉,在六支衝鋒槍的護衛下,將中國的水泥、鋼筋、鋁合金賣到當地。
諸如此類的經歷還很多,東方之星集團董事長童昌茂,憑著比別人更能吃苦的毅力,以及更敏銳的市場嗅覺,一手建立了龐大的轉口事業,近三年的營業額從人民幣30億元、35億元,一路攀升至44億元,人稱「杜拜王」。
東方之星就位在中國東方沿海的浙江,一個靠近全省中心點的小縣級市:義烏。
沒有礦產,沒有重工業,義烏卻是聯合國評定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貿易城。鬧鐘、玩具、鏡子、相框、燈泡、手機吊飾等50多萬琳琅滿目的小東西,齊聚在這個城市,應有盡有,等外國商人來批貨,義烏,就像是全球貿易商的「超市」。
奇特的是,隨便駐足詢問在此處任何一間店家,沒有人不知道東方之星,因為在義烏,長時期接到東方之星訂單的,高達1萬5000多家。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杜拜、蘇丹與埃及的外貿市場,因為東方之星是他們做「China生意」的最佳伙伴。
與國際新興市場24小時接軌
實地踏進東方之星位於義烏國際商貿城旁的大樓,還沒到大廳,先聽到的是阿拉伯人豪邁的笑語聲,接著看到地上擺放著巴西來的巨尊紫水晶,旁邊還有標價。洽談區的角落,一位中國翻譯正在努力傳達身旁黑人貿易商的意思。這就是假日也沒休息的東方之星公司寫照,與國際新興市場24小時接軌。
牆上掛滿一整面的木質相框,照片裡清一色是童昌茂夾在一群高大的中東、非洲或南美臉孔之間,笑得很燦爛。賣場中,明亮的展示架上,香氣濃郁的化妝品全是針對這些市場而開發,色彩大膽俗艷,按一下還宛如天女散花般打開層層粉盒。
公司不只是和新興市場往來,還聘雇了多位來自新興市場的員工。黝黑的29歲埃及人阿星(Ahmed Abdel Aziz),一開口竟是完全沒有埃及口音的流利中文,還娶了中國老婆,從他對每個人都報以善意的微笑中,看得到他對東方之星的未來,充滿了鬥志及美好的願景。
東方之星在全球有1300多位員工,遍布15個國家,其中有200多人是外國人,而且是印度裔、伊朗裔、南非裔、哥倫比亞裔等,說的誇張一點,簡直可以踢一場世界杯足球賽了。
「哈拉斯!」今年43歲的童昌茂笑著說了這麼一句,這是阿拉伯語「成交」的意思,掌管這個王國的最高領導人,還擅長英語、印度語和波斯語。 誰能想得到,15年前童昌茂卻是在一句外語都不會的景況下,拿到人生的第一筆外貿訂單。
前進中東大虧錢,打死不退
那是1996年,從機械工人轉行銷售自行車的童昌茂,聽別人說杜拜人對小商品的需求很高,也沒搞清楚地理位置在哪裡,就來到這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做為創業的第一個舞台。
杜拜,是世界貿易轉口的中心,也是世界四大免稅港之一,全世界知名的銀行與海運公司,在此處都設有據點。 看似機會很多,但童昌茂卻連續兩次虧了錢。
「運了十幾個貨櫃的襯衫到杜拜,去了就傻眼,」童昌茂回憶說,沒料到襯衫的尺寸小了好幾號,完全不符合中東人的身材,只好認虧了50幾萬人民幣。
接著轉賣女鞋,興忡忡從家鄉拉了1萬多雙來杜拜,卻因當地炎熱,鞋子盡數脫膠,賣不出去。
連續的虧損,並未打消童昌茂的堅持下去的念頭,「我當時想的,就是不成功勢不返鄉,」童昌茂說。他借了弟弟工廠生產的飾品,企圖東山再起,卻一連八個月一張訂單也沒拿到。
童昌茂打死不退,持續在45度C的沙漠高溫下,挨家挨戶推銷,不會說阿拉伯語,也不會說英語,唯一的溝通方式是比手畫腳,按著手上的計算機,指著螢幕上的數字,告訴別人那是他的售價。
那時他最常聽到的單字是「Go!」童昌茂起初還不明白,後來才知道吃了別人的閉門羹。 靠著每天這家站站,那家轉轉,終於,一個印度商人覺得童昌茂誠懇,飾品物美價廉,向他下了第一張價值8萬美元的訂單。「這件事告訴我,做事一定要認真,」這是童昌茂的經商心得,卻更能凸顯他的不屈不撓,很能吃苦。
這一筆生意使得印度商賺到了可觀的利潤,其他印度商人聞訊,也紛紛找童昌茂下單,情勢終於好轉。
「一個人的成功,與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東方之星總裁鄧超鋒認為,自己跟了一個追求完美的老闆,非常有韌性,如果換一個產業,這位老闆同樣會成功。
做第三方服務 把買賣變服務
在中國組織貨源,把中國的貨運到杜拜,並在當地開店銷售,童昌茂是第一個創造「義烏賣杜拜買」這種商業模式的人。直到如今,東方之星平均每天都有高達150個貨櫃往來於兩地,堪稱義烏第一,同時也是杜拜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中國經營者。
不過,榮景卻在2003年發生了異變,愈來愈多的義烏商人到了杜拜,親自來到義烏採購的中東商人也愈來愈多,加上網路的普及,洞燭機先的童昌茂,發覺不能再在紅海中廝殺,於是,他把重心轉回義烏,轉而替來到中國的外國商人提供服務。
他的服務很特別,叫「第三方服務」,凡是想採購小商品的外商,人還沒到中國,東方之星就幫忙安排好,從確認行程到發邀請函、訂機票,等到航班在上海或義烏機場降落後,專車已經等在出口。
看工廠、走市場,均有翻譯陪同一起貨比三家;待下了訂單,後續的採購、組貨、驗貨、裝櫃、發貨,通過東方之星的ERP系統,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
結束來華採購的公事,還有中國風情之旅,足浴、撞球一應俱全;若吃不慣中國菜,義烏街上則有中東餐廳、印度餐廳、高加索餐廳伺候。 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東方之星卻只收取這次採購總貨款5%的佣金,不再像以前一樣賺價差。
「我是義烏第一家這樣做的,」童昌茂說,新的商業模式讓童昌茂得以跳脫和同業的競爭泥淖,也沒有一位義烏人的海外經驗與深厚人脈,能與童昌茂相比。而完整的一條龍服務,不僅外商客戶滿意,更讓義烏的商家變成東方之星的合作伙伴,「我相信這種模式可以做200年。」
把買賣關係變成服務關係,聰明適應市場變化,童昌茂就像靈活的變形金剛,靈活有彈性,形塑出無敵的核心競爭力。
買全球賣全球,做法在地化
2009年,「變形」童昌茂再度展開了新的升級,這次的擴張行動,同樣領先對手,卻更令人驚訝。
「我們要利用五年時間,把進口事業做得像出口一樣大,」童昌茂說,進口其實是個好生意,因為人民幣不斷升值,加上中國製造的毛利太低,無形中使得進口的利潤大於出口。從財務報表就能看出端倪,近三年,集團進口事業的成長率,超過40%。
童昌茂積極進口全世界的商品到中國,「買全球賣全球」,做法卻追求在地化。
他培育公司精英,再派到新興市場國家,如今已在15國成立了辦事處,包括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蘇丹、埃及、迦納、坦尚尼亞、南非、安哥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馬來西亞、智利、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等。 就這樣,他把中國缺乏或是具有低價優勢的物品,整櫃運到內地,像是哥倫比亞的有色寶石、巴西的小葉紫檀,最近則是看上台灣的農漁特產,打算深入研究。
由於新興市場國家許多政治仍不穩定,童昌茂周旋其中,身處險境可說是家常便飯。
另外有一次,童昌茂到坦尚尼亞,獨自上街就被搶了。
被搶無數次而「很有經驗」的他,學會不戴手錶,只帶舊手機與50美元在身上,即使被搶也不會損失太大。 「膽識是壓出來的,」童昌茂的商業信條是,個體戶每天面對困難,司空見慣,只要對公司有利,就要克服困難。
東方之星的成功,既是一家中國公司努力國際化的過程,也是童昌茂的個人奮鬥史,點點滴滴,更彰顯了一份「沒有山不能跨越、沒有海不能冒險」的韌性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