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培養財金專業與全球化視野

財經學群

溫怡玲、鄭景尤
user

溫怡玲、鄭景尤

2011-09-19

瀏覽數 23,850+

培養財金專業與全球化視野
 

本文出自2012研究所入學指南

財金所

經濟所

風管所

會計所

財管所

隨著政府加快金融自由化腳步、兩岸金融往來頻繁,過去嚴格管制的金融業,已逐步解禁,使得金融機構擴大營業項目與規模,對人才需求隨之增加。

同時,全球化時代來臨,經濟型態變動既快且劇,各大產業均須掌握瞬息萬變、密切連動的國際趨勢,以掌握市場先機。因此,國內外各大企業及研究機構,積極建立經濟研究部門,需要大量的產業分析師、金融分析師或總體經濟分析員,也使得財經學群研究所畢業生擁有相對優勢。

財金所向來是考生投考財經學群的熱門選項,例如今年報考中興財務金融系所的考生就高達1000多人,錄取率不到2%。而各校財金所的課程設計,多橫跨財經法、保險、財務管理、不動產、金融、會計與等各種不同領域,財金所畢業生,出路相當多元。

由於橫跨多種領域,所以財金所的發展方向也和各校特色有密切關聯。

例如,由於鄰近新竹科學園區,交大財金所與清大計量財務金融系所善用地利之便,將財務理論結合實務,設計高科技產業風險控管、企業理財規劃、財務工程等課程內容。

而東海與世新財金系所則強調「手腦並用」,世新財金將實務報告或金融模擬競賽融入課程中,研究生除具備財務理論與實務專業知識外,還要熟悉如何使用財金相關資料庫與財經軟體。東海財金建置「財金數位模擬實驗室」,提供學生電腦模擬與資料分析的平台。

科際整合是重要趨勢

至於全球化影響所及,最明顯的是2008年美國次級信貸危機和今年美債危機,台灣都無可避免地捲入其中,所以,風險管理也成為財經學群中的顯學。由於風險管理牽涉甚廣,除了借重風險管理所的專業,產官學三方攜手合作也成為常態。像淡江多會邀請業界教師授課,政大也推出「國泰壽險經營管理實務講座」「富邦產險經營管理實務講座」,讓學生對財經環境有更全方位深入瞭解。

同樣強調「整合」的還有會計、資訊與財務專業間的合流,這樣的趨勢在各校會計所特別明顯。例如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所,就是強調培養兼具「會計」與「資訊」雙領域專長的會計專業人才。

另外,國際視野也是財經學群的重要能力,包含台大、政大、成大等大學的會計所,紛紛推出國際雙聯學位,學生可於在學期間提出申請,以一年時間獲得原本學校的學位及國外學位,對有意考取美國會計師資格的學生,是一大誘因。

金融產業新鮮人想順利求職,須具備基礎證照,如財務風險管理師、中華民國精算師、證券投資分析師等,順利通過考試的關鍵之一,正是學校的扎實訓練,這也是財經學群一直深受歡迎的主因。

學長姐分享∕在校篇 黃美瑜

重視理論推導過程 團隊合作很重要

交通大學資財系

交通大學財金所

(甄試,碩二 )

致勝祕訣∕

1.大學時先旁聽碩士班課程,

瞭解自己對該領域有沒有興趣

2.善用零碎時間

在大三、大四學分沒那麼多的時候,我想嘗試不同的課程,便選修了財金所的課,之後透過推甄上交大財金所。我大學時參與各樣社團,大四時也申請去法國擔任交換學生。我嘗試在繁忙的事務與課業間做良好平衡,做事講求效率,每接到一個任務就會利用零碎時間擬好藍圖,屆時便可以順利執行,遇到困難的時候再修正。

交大是我熟悉的學習環境,因為理解財金所大部分教授的專長,在學習上也較得心應手,但是我認為在財金的領域裡頭,大學教育比較偏奠基,研究所的課程難度相對較高。像是投資學,有一些推導過程,大學只要記推導結果就好,但在研究所,老師上課時會推一次給你看,考試的時候就必須靠自己推導出來。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畢業學分高達39學分,除了謹慎規劃每學期的學分之外,我們總在「做中學」,不懂的地方就要找書來看,我覺得交大圖書館是很好的資源,學弟妹要多利用。另一方面,同學間討論的風氣很盛行,例如有人本來是數學系畢業的,就會利用自己的專長指導同學。

我們在碩一下的時候開始找指導教授,暑假時每個禮拜都要跟老師開會,我的老師鍾惠民教授是交大EMBA的執行長,我認為他可以教我很多實務面的知識, 同時又因此有機會接觸更多EMBA的學長姐,老師的個性很活潑,他很鼓勵我們在課堂上表達心中的想法。

碩士已成金融業管理職門檻

研究所的討論報告很多,像是個案的問題討論就必須透過團隊合作才能臻於完善。我們每個禮拜就有一個固定時間,大家一起待在研究室討論報告、寫作業等,我覺得這裡的學習風氣很好。

以台灣目前的教育情況來說,要應徵金融業高階管理職務,碩士學位已成為大部分企業的篩選門檻,例如許多同學都會參與各大金融機構MA(Management Associate,儲備幹部)的甄選計畫。MA起薪約5萬,大部分畢業生會往金融業、銀行業或是各大企業下設的金融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目前大家仍是以就業導向為主。

而要讓自己更順利地求職,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金融分析師證照) 或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財務風險管理師證照)也是熱門選擇。(鄭景尤整理)

學長姐分享∕就業篇 王彥翔

研究所畢業生獨立作業 能力較強

政治大學會研所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現職∕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理

工作年資∕4年

研究所對工作的幫助∕8分

我大學念政大法律系財經法組,當時老師曾經說過「會計是商業的語言」,剛開始跨領域修會計課程,遭遇很大的挫折,但之後就漸入佳境、申請會計輔系,我相當認同國外的理念:念法律的人要有第二專長,因此我決定投考會計學研究所。

從法律跨到會計,雖本質都屬於規範性的知識,但會計有標準答案,法律專業則讓自己的思考邏輯進步。

準備研究所的過程是複習以前過往所學的好機會,在這段期間我重新審視自己所學,我認為我的會計底子奠基於這個時候,我學著將過往的學習片段串連起來,藉此比較不同個案之間,處理方式的個別差異原因。

我建議想報考研究所的學弟妹,要調整好心態,只跟自己比較,像我一個同學與我同屆報考,他就會很關心我的進度,反而患得患失,結果不如預期。

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期程規劃裡務必要設定緩衝期,讓自己有退路可走。

壓力能逼自己成長

研究所的訓練讓我們能在公司的大量資料裡抽絲剝繭找出問題,我都在工作的過程中,慢慢學習並累積經驗。

會計師必須隨著經驗的累積,讓處理工作的方法愈來愈成熟,會計事務所剛開始給新鮮人的位置並不會因為學歷而有所差異,我自己現在帶新的員工也當他們是一張白紙,但是研究所的訓練能夠幫助員工單獨解決問題,與大學畢業生相較之下,研究所畢業生比較能夠獨立作業。

研究所畢業的新鮮人在這裡工作,很努力的話就能在第二年成為小主管,得獨立帶團隊出去查帳、扛起責任。

我認為壓力會逼迫自己成長,因為會計師的工作不只是顧好查帳就可以,還須兼顧其他層面。縱向部分必須要注意下屬有沒有學習、成長,同時也要跟高層溝通協調,讓主管能夠適時掌握自己的狀況;橫向部分則要與客戶維持良好的關係。

我們團隊有十個人以上,服務現在的客戶已四年,在客戶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例如,在一般企業裡,三年資歷的人沒有機會接觸到重大購併案,但今天我在會計師事務所就有機會能夠在企業端參與會議,因而視野更加寬闊。

會計師事務所中所提供的教育訓練也相當扎實,在這裡所能看到的面向比較完整,從客戶端的財務報表當中,我們經常能夠發現很多數字背後的意義,財務因而不再只是數字。

當你進入客戶端,你可以更瞭解生產流程、著重的策略中心在哪,透過經驗的累積,就能一眼辨識出企業概況。(鄭景尤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