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寶貴,不應該浪費時間在蹉跎上,張家瑜沒上第一志願新竹女中,決定不重考,直接念第二志願的新竹高工,走自己喜歡的化工之路。
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出爐,新竹市光華國中九年級學生張家瑜拿到387分,距離心中的第一志願新竹女中,只有答錯一、兩題的距離。補習班老師對她說,你只要手伸過去,就鉤到新竹女中了。「但我就是沒有抓到,就差那麼一點,」張家瑜說。
在兩張申請書上,張家瑜分別填上新竹女中和新竹高工,還存著一點希望。但當申請結果出來時,並沒有奇蹟發生,一如所料,新竹女中就這樣從手掌中溜走。
但是她的高分,通過新竹高工的登記門檻,可以選填竹工任何職科。抉擇時刻來臨。
熱中做實驗 選讀化工科
很多九年級學生都會面臨像張家瑜一樣的選擇,要放棄申請入學,拚二次基測,等一個未知的機會,還是就去報到?拚還是不拚?
掙扎的那幾天,張家瑜想起許多小時候的事情。三歲時,媽媽買了昂貴的化妝品。好奇的張家瑜拿起化妝瓶的滴管,胡亂加了其他東西進瓶子裡,想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媽媽覺得味道奇異,還差點拿去跟店家理論,最後才知道是女兒的傑作。
別的小女生多玩芭比娃娃和扮家家酒,小時候的張家瑜喜歡玩積木、七巧板,一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想把它拆開,研究裡面有什麼玩意兒。「她可以定下心來,玩一件事情玩很久,」張媽媽笑著說,只要整個下午沒有聽到張家瑜的聲音,就知道她一定又躲在某個地方,家裡可能又有某個東西被她玩壞了。
有一次,媽媽新買了一台卡拉OK機,還連著一個麥克風,把卡帶放進去,就可以讓家人大展歌喉。張家瑜異想天開地想讓大家隨處都可以歌唱,就拿著剪刀把麥克風的線路剪斷,以為這樣就會變成無線麥克風,讓媽媽好氣又好笑。
《小牛頓》《少年月刊》是陪伴張家瑜長大的童年食糧,書裡的科學世界總是充滿魔力,讓她沉浸其中,一看就忘記時間。張爸爸喜歡看發現(Discovery)和國家地理頻道,她也坐在旁邊跟著看。宇宙、板塊、氣壓等複雜的地球科學,轉換成生動活潑的動畫解析,她興奮地睜大眼睛。
張家瑜的實驗精神,發揮在理化科目。酸鹼變色的石蕊試紙、搭架鹽橋的鋅銅電池實驗,每一個化學反應與變化,都讓她充滿驚奇。她很確定,自己可以悠遊理化領域,在其中找到無窮的樂趣。
面臨抉擇時,張家瑜心想,高中三年和國中三年一樣,難道只是為了考試嗎?畢業後要做什麼呢?她做了決定:既然確立了志向,就早一點上路;放棄二次基測,去新竹高工化工科報到。
父母曾勸說 溝通後尊重
媽媽一直勸她,要不要試試看再考一次,說不定能考上竹女?她反過來對媽媽說:「妳不要有明星高中的迷思。」
「我們當然掙扎過,也會有虛榮心,」張爸爸坦言,當初當然希望張家瑜第一次基測就申請上竹女,頂著明星高中的光環,但他後來轉念一想,家長想要光環,怎麼可以把壓力放在孩子身上呢?如果勉強擠上竹女,在同儕壓力競爭下,女兒會快樂嗎?他想了又想,對女兒說:「如果這是妳要的選擇,我就支持妳。」
經過溝通後,張媽媽也釋懷了,尊重張家瑜的決定,放手讓女兒展翅高飛。當初女兒玩壞她的化妝品,現在進化工科,她開玩笑地對張家瑜說:「妳要負責我的臉,我可以當實驗品。」
張家瑜不是沒有掙扎過。竹女或新竹高工、一次基測或二次基測、夢想或後悔,所有的名詞排列組合都在心裡試想過,但至少,她清楚知道,申請上新竹高工的那一刻,她很開心。
看著一些同學最後在二次基測拿下高分,考上第一志願,她豁達地說,既然已經做了選擇,就無法改變,「既然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就不要後悔。」
這個15歲的小女生,留著一頭俏麗短髮,有時看起來古靈精怪,有時又展現超齡的成熟,她說自己不喜歡被束縛,喜歡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
張家有三個女兒,張家瑜是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就讀國中的妹妹,和五歲的老么。一個女兒才剛考上高職,馬上又要送一個女兒入戰場。訪問那天是假日,二女兒現身一下,就離開了。「她跑去補習啦,」張媽媽說。
三個女兒,雖然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升學方式——基本學力測驗和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但家長的心願都是相同的:只要孩子快樂無憂地成長,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就已足夠。張家第一位女兒已經踏步,勇敢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