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免試採抽籤制,7大領域當門檻

地方做法4.〉宜蘭縣 跨區考生少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1-09-13

瀏覽數 14,450+

免試採抽籤制,7大領域當門檻
 

本文出自30分鐘看懂12年國教

當其他縣市還在為「免試入學到底要不要抽籤或採什麼標準」而苦惱時,宜蘭縣政府已經從去年度開始,採取抽籤的免試入學方式,而且成效不錯。連宜蘭縣教育處處長吳清鏞都說,「宜蘭縣或許可以成為12年國教的示範城市。」

為何宜蘭縣可以採用抽籤的免試入學方法呢?

早期因教育資源缺乏的關係,宜蘭優秀子弟會選擇到台北「進京趕考」,也培養出一批傑出人士,如衛生署長邱文達、榮總醫院院長林芳郁、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都畢業於宜蘭高中初中部。

但是,這十幾年下來,宜蘭縣推動國中教學正常與多元價值、在地特色的教育政策後,升學主義色彩已愈來愈淡薄,跨區到台北考試的學生也逐年減少。

宜中、蘭女、羅高 升學率佳

吳清鏞說,每年宜蘭縣的國中畢業生約6000名,現在僅二至三位會跨區到台北考試,而且這些孩子大多是因為家長在台北創業或上班的關係,才會選擇到台北。

詢問今年剛考上宜蘭中學的林孟欣,有沒有班上同學報考北一女?她搖搖頭說,沒有,同學並不熱中討論這種事。

而教育部中教司科長徐振邦根據觀察指出,宜蘭有很特殊的地域性,幅圓大小適中,每個區域都有指標性高中,所以學生外流率低,較易於推動12年國教。

確實宜蘭縣有先天的好條件。以蘭陽溪為界,分成溪南與溪北區,兩地區的教育資源分配相當平均,溪北有宜蘭高中與蘭陽女中,溪南則是男女合校的羅東高中,每年約6000名國中畢業生當中,溪北與溪南大概各占一半,差距不會超過100人。而宜中、蘭女、羅高約1800個名額,國立高中錄取率約為30%,剛好滿足溪北與溪南學生的需求,讓宜蘭縣的高中職就近入學率高達近98%。

「除離島馬祖外,是全國就學率最高的縣市,」吳清鏞說。

吸引子弟就近讀書的主要原因,當然與升學脫不了干係。幾年下來,宜中、蘭女、羅高三所學校的辦學績效好、升學率節節高升,贏得家長肯定。今年光是宜蘭中學就有十位學生考上醫學系,羅東也有六名學生上榜。

為何三所高中升學率會提升?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曾在蘭女任教13年、羅高六年、宜蘭高中五年的吳清鏞指出,這與三所學校的良性競爭、緊密合作有關。三所學校的校長每月都會召開校務會議,彼此在會議中分享治學理念與方法,共同朝優質化與均質化目標邁進,進而提升教學的品質與成效。

一位因為工作關係,從台北搬到宜蘭的家長說,剛開始很掙扎,要不要讓孩子回台北念書,住一段時間後,漸漸喜歡上宜蘭純樸的民風,以及校園裡孩子與同儕互動的模式,「這裡不像台北那麼追逐明星學校,孩子也變得更為快樂。」

衡量主客觀因素後,宜蘭縣從去年開始落實免試入學,以減低學生的升學競爭壓力,尤其在免試入學名額的分配與申請免試入學超額時的篩選辦法,採取關鍵性的配套措施,提前對推動12年國教75%免試入學奠定好基礎。

根據宜蘭縣教育處學務管理科科長林郁欣指出,99年度第一次辦理免試升高中職及五專時,免試升學輔導委員會多次與國中校長、教師代表與家長團體溝通研議,最後決定在國中生申請免試入學人數多於高中提供人數時,不直接以學科成績比序篩選,而是採取全部申請者一起抽籤或採計國中生在學表現做為門檻,通過門檻者都可以參加抽籤的方式辦理。

尤其,在採計國中學生在校表現方面,不偏重考試科目,而是全面採計七大學習領域八大科,包含藝能活動科目與日常生活表現,例如有小過以上紀錄者不得申請免試等,符合標準的都可以參加三所學校免試入選的抽籤。

例如,宜蘭高中分配給某國中的名額是20個,該校符合資格者都可以來抽籤,抽到1號至20號的學生都可以進入學校就讀。「這時候,就只能憑運氣了,」一位家長到現在都還在抱怨,「我兒子明明全校第一,因為抽到45號,就沒資格免試進入宜中就讀,還要參加基測,真得很不公平。」

林郁欣坦承確實有極少數家長會有怨言,但經過不斷溝通與宣導後,愈來愈多家長認同這種方式,少數家長也開始順從多數人意見。「我們希望家長不要斤斤計較分數,如果再按照成績排序來篩選,就失去免試的精神了,」林郁欣說。

確保學習品質是未來重點

兩年試辦下來,吳清鏞根本不擔心要如何制訂免試入學辦法了,他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協助國中端做好適性輔導工作,再來是,民國103年不考基測後,如何確保孩子的學習品質。

吳清鏞決定將在高中施作的學習檢測制度,運用在國中端,讓老師可以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課程、修改教學計畫,並希望導師、任課老師能負起責任,與輔導老師共同做好職涯規劃的工作。

在技藝學程部分,宜蘭縣每所國中都已開設,參加人數為1527人次,共有11個職群,每學年自辦技藝課程有36班,合作班20班,另外,大同國中與蘇澳國中各有一班技藝專班,總計投入了3395萬元,教育部補助專班約358萬,打破歷年開班數量與選修人數。

在各種條件的搭配下,難怪吳清鏞會說,「我對12年國教看法樂觀,現在,只剩下技術面的問題而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