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社團活動是否會浪費孩子學習和溫習功課的時間?大部分的家長提出這樣的疑問。然而,竹東國中的師生們,都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累積了人生的豐富養分。
今年考上台北教育大學的楊震銓從小個性害羞、不敢上台。後來就讀新竹縣竹東國中,參加偶戲社團和英語話劇表演,才發現自己原來有表演天分,和同學合演《小紅帽與大野狼》,還得到全國偶戲比賽第2名。
現在總是笑臉迎人的楊震銓說,國一時參加相聲表演,才曉得自己有膽量上台,從此自信大增,變得大方活潑。念新竹高中時,主動和同學打招呼,人緣竟變好了。
回想起來,國中的社團經驗影響了他今天選擇就讀心理諮商系,因為他希望以後能幫助有同樣困擾的人。
又如得過新竹縣學生美術比賽第1名的馮容潔,沒學過繪畫,也是在竹東國中獲得啟蒙,在老師彭雅芳的啟發之下,今年考上新竹女中美術班。
念竹東國中時,她就熱中參加社團活動:直笛、電腦繪圖、戲劇,還和同學得到縣內科展比賽佳作、數學金頭腦競賽第1名。
參加社團,發掘自己的興趣
「國中是自我試探的時期,除了課業,也透過社團活動開發潛能,」竹東國中校長陳雲月說。這位拿過師鐸獎的校長重視社團活動,規定學生人人都要參加,老師額外準備教材,社團因而成了師生共同打造的另類學習環境。
也是竹東國中校友的陳雲月回憶,自己走過升學主義的高壓時代,可是,她相信行行出狀元,希望下一代找到自己潛在的才能,因此,從2007年開始,設立羽毛球、跆拳道、口琴、合唱等多種社團,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
「社團訓練溝通的能力,」目前就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校友李書昀說,國中時擔任社團幹部,負責幫老師分配工作,進入新竹高中後,成為畢聯會會長,籌辦畢業典禮,是人生寶貴的經驗。
竹東國中輔導主任劉淑瑜說,每週三下午是學校的社團活動時間,全校24個社團,在老師的帶領下,熱鬧開展。到了星期六,還常見一大堆師生回到學校,聚集一起,又是為了社團。
在許多家長看來,星期六應該上補習班、安親班,再不就是該留在家裡複習功課,因此假日還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會不會浪費時間?
「原本有家長擔心孩子功課會退步,但事實正好相反!」陳雲月笑著表示,學生學習時間管理,分配社團和念書的時間,讀起書來反倒可以專心,提升效率。「有同學本來排名100多名,參加口琴社後,進步到全校第10名!」劉淑瑜說道。
就讀以羽球聞名的高雄市新莊高中的彭鳳均,得過全台羽球賽第8名,在班上功課也始終保持前3名。劉淑瑜認為,社團活動讓學生學習技能,甚至參加大型競賽,爭取榮譽,堪稱一舉數得。
以口琴社為例,學生從零開始,去年到新加坡參加亞太口琴音樂節,竟獲得少年組合奏銀牌,成為他們人生第一個國際獎項,畢生難忘。
找出性向,行行出狀元
竹東國中有1700名學生,人數在新竹縣的國中裡算數一數二,學生互異性質高,社團也比較容易組成。負責數理社團的老師翁文記說,社團課程不同於教科書,由六、七名老師另行設計,事先討論教法,為了訓練學生邏輯思考力,還找來大華技術學院教授教導學生設計機器人程式。
果然,這群學生在去年的WRO機器人競賽得到新竹縣冠軍、全國優等的榮譽,其中,跳級就讀的虞富崴只有12歲,更拿到美國中學數學能力分級測驗AMC8的滿分,全世界只有400多人達到這樣的成績。
竹東國中社團表現獲得各界肯定,老師願意付出心力,藝文老師彭雅芳認為,社團活動加強師生感情,凝聚向心力,老師也樂意花時間陪伴學生。
至於想學習一技之長的學生,校方在國三那一年安排技藝教育課程。
例如今年考上新竹高工資訊科的張仕恩、機械科的黃立州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不只會設計程式、拆卸機器,還喜歡做中餐。
「參加技藝課的同學具有勤勞的特質。」校長陳雲月有這樣的發現,她表示,為了發現學生性向,新生入校後,會發給《生涯學習手冊》,當中記錄國中三年的興趣發展、人格特質,學校也安排心理測驗,幫助學生認識自己。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各行各業,這本手冊介紹高職、五專、大學和就業的關連,從社工人員、人類學家、文書人員、農林漁牧業到司法人員等職業,建立學生基本概念,足見校方的用心。
如果竹東國中學生未來能從事合適職業,校長和老師功不可沒,也是迎接12年國教新局的全國各國中,值得參考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