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2年國教非拼裝上路, 會考只是指標選項之一

專訪 教育部次長 陳益興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1-09-03

瀏覽數 15,850+

12年國教非拼裝上路, 會考只是指標選項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30分鐘看懂12年國教

教育部為推動12年國教,近年來已召開了200多場座談會議,但外界仍有批評的雜音,這也讓教育部同仁頗為受挫。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在接受《遠見》專訪時,再三強調:「12年國教計畫絕對不是拼裝上路,」從民國72年倡議到現在已有28年之久、期間專業研究計畫就達60多個。經不斷討論修正後,共有包括入學方式、課程統整等一系列的29個配套方案,是中央與地方共同的事情,必須靠各界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厚植國家競爭力的目標。

以下即是專訪摘要:

103年如期執行不打折 大方向絕不輕言改變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12年國教會如期於103年執行嗎?還有沒有局部修正的機會?

陳益興答(以下簡稱答):103年絕不打折,一定會準時執行。等行政院核定計畫後,於3年啟動期間,如果各界還有更好的建議措施,還是可以循行政程序修改,但是對於入學方式等重大政策就不能輕易改變,須謹慎妥切研議、演練與決策。

總之,希望能制訂出更為公平與合宜的執行辦法。

問:台灣執行大部分免試入學的優勢與條件是什麼?

答:比起民國57年推行9年國民義務教育的時空背景,現在高中職學校的硬體設施更為完善,招生容量比也超過了,是百分之百(每位學生都有學校可以讀),師資合格率達到90%。

再來,是推動高中職社區化後,就近入學比例已成長至六成多,還有推動高中職均質化與優質化計畫,藉此整合區域資源與提升學校品質。

而且從委託宜蘭大學「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比較」的五年研究結果,可以反映出高中職社區化與優質化的具體成果,讓推動12年國教來到水到渠成的階段。

12年國教2007年已宣布 非臨時起意的拼裝上路

問:「103年」的執行時間點是如何推算出來的?

答:其實,2007年3月,行政院就曾宣布開始推動12年國教。拖延至去年8月28日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各界達成共識要立即執行,馬總統與吳院長也認為是到了該起而行的階段,總統遂於元旦宣布103年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的大方向。

很多學者專家因為不瞭解整個決策推動的過程,誤以為是臨時起意,拼裝上路,殊不知民間團體還嫌103年太慢了呢。

而且任何重大的教育政策都必須在一年前宣布,例如升學方式的改變,或是基測從兩次變為一次。而12國教啟動期延長為三年,是希望能夠有充裕的時間溝通與演練,也讓家長、學生、老師有調適的時間。

問:12年國教的基本理念為何?

答:平等論;讓孩子有平等受教的機會;正義論:長期以來,中學教育面臨高中職發展不均、城鄉不均與公私立不均的問題,這也是12年國教要克服的三大問題,希望透過高中職社區化,拉近高中職的差距;透過優質化彌平城鄉不均的落差,而免學費就是要打破公私立不均的現況。

還有大學繁星、科技繁星、技職繁星計畫,給予社區高中職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達到教育改革的初衷:校校有特色,成就每個孩子。最後是適性論,給予各種學術、職業的課程選擇。這些從平等論到適性論的一系列規劃就是12年國教的基本理念,希望孩子能就近入學、快樂學習成長。

中央與地方權責及預算會全力協調,以達暢行無阻

問:執行工作多落在縣市政府身上,中央與地方的權責與預算該如何劃分?

答:12年國教是大家的事情,不會只是中央或地方的事情,必須中央與地方以及各界通力合作。教育部制訂全國共同遵循的入學方式原則,例如免試不採計在校成績、國中會考、不能設計免試入學門檻、適性輔導、要給畢業生生涯發展建議書等。

地方則是根據就學區的個別需求與各校的招生名額制訂入學作業要點,而牽涉到國立高中職的管轄問題,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明年組織再造後,變成國民教育署)會全程參與協助。

地方政府只要遇到任何問題,保證教育部輔導小組會全力協調解決,達到暢行無阻。至於12年國教經費問題,大原則是統籌調度,確保無虞,目前受到影響的只有五個直轄市,共有60個國立高中職要移轉給五都,現在教育部編列多少預算,將來一毛錢不少都會移交給地方政府。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會考作為確認學習成果 不宜做為超額比序指標

問:75%免試入學部分,如果有學校超額報名,該如何處理?

答:教育部會在行政院核定草案後的6至9個月內,協助地方政府制訂出超額比序的相關規定。教育部近期將有專案小組,從教育性、公平性與可操作性三方來規劃,研擬可供縣市參考的指標,而這些都必須經過不斷地演練,以找到具體可行的方案,以維護學生的權益。

如果縣市自訂的比序條件經過該地方的教育審議委員會通過,教育部會予以尊重。

問:會考成績可以當作超額的比序參考嗎?

答:其實會考主要目的在於保證學生學習的品質,如果萬不得已,就學區的縣市要當作超額的比序指標,只要經過當地教育審查委員會的同意,教育部會予以尊重。但還是強烈建議不要完全採用會考成績,希望只是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選項,不然就會走回考試領導教學的老路了。

問:免學費後,將提升私校的競爭力,但私校又是財團法人,將如何監督管理?

答:教育部絕對會加強管理,政府每年補助每位私校學生4萬5000元的學費,一旦被查出有巧立名目,亂收代辦、代收費,將不適用免學費政策。包括師資專業化、教學正常化,教育部都有一套嚴謹的管理辦法,請不要拿政府的威信開玩笑。

參加特色招生前要深思 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問:有學生為了參加特色招生,放棄第一次免試入學的機會,一旦特色招生落選後,再回去參加第二次的免試入學,已選不到自己想要念的學校,該怎麼辦?

答:其實,學生必須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因為政府已經提供學生適性輔導,自由選擇的入學管道,當學生最後決定放棄免試入學機會,而參加特色招生時,就要有所心理準備,學校不可能為你保留名額,這樣對其他學生並不公平。一旦沒考上特色招生,可以再參加第二次免試入學登記,如果還是不滿意,必須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當然也可以選擇明年再重來。

問:為何特色招生的上限25%?

答:這是教育部廣納各界意見,堅守教育原則所制訂而成。其實從民國95年開始,教育部就推出特殊產業的免試入學,先從特殊類科、體育科,以及特定地區例如偏鄉、原住民地區開始。因為成效不錯,到了98年9月4日就宣布擴大免試入學方案,擴及到一般學科、高職群科、一般地區,試行兩年下來,再與地方主管機關、家長、老師、學者專家溝通討論後,最後達成上限25%包括術科與學科考試的特色招生共識。

特色招生並非著重升學 希望造就不同領域精英

問:特色招生學校是不是就是明星學校?也就是精英教育嗎?

答:每個國家都需要精英人才,都需要精英教育,但是特色招生不等於精英教育,而是大於精英教育,不是以升學為重的精英教育,而是包含職業精英、學術精英、工程精英、文創精英、餐飲精英等多元明星的觀念。

我們絕對不能放棄精英教育,但是也一定會以「機會均等」為起點來推行。 問:12年國教強調適性輔導入學,學校該如何輔導?教育部有什麼規劃? 答:輔導是所有教職員該共同要承擔的責任,連校長也不例外。99學年度,全國國中老師共有5萬1991人,導師就有2萬8146人,未來還要增加1288位專任輔導教師、602位專業輔導人員(社工師、諮商師),共1890人,加上現有輔導人力1905人,人力已足夠。 今年5月,教育部已送發學校生涯輔導教育工作手冊,22縣市也成立了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政府會逐步挹注人力與經費,希望老師能發揮人師、經師的功能,共同參與輔導學生。

問:至今仍有地方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說不清楚12年國教?

答:雖然召開了200多場會議,但是每個單位可能都派不同人參加,導致無法瞭解全貌。 不過從8月初,在金門召開完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後,相信大家已有所瞭解了。外界常說教育部12年國教的草案不成熟,其實在民主社會,我們要傾聽各界的聲音,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需求,而且草案的推出就是為了廣聽各界聲音再予以修正。

一旦行政院核定草案後,教育部將進行地毯式的宣導。我親自控管12年國教宣導列車,中央與地方都要組成宣導團,已經培訓出12年國教種子老師,要求全國740所國中校長、教務長都要參加,而且要一一點名,另外,490所高中職也要充分瞭解。

12年國教並非萬靈丹 未來會不斷溝通宣導

問:你給家長、學生、教師應對12年國教變革的建議?

答:希望老師能正常教學、適性輔導,找出每個孩子的優勢。

其次要有效教學,發現需要補救時,立刻適時補教教學,對於學習卓越的也要給予肯定,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所長。

第三則是要兼具人師與經師的熱情、理想,不要放棄每個孩子,要有推動12年國教捨我其誰的使命感。 建議家長瞭解、尊重、協助孩子;要親師合作,共同協助輔導孩子;建立行行出狀元的價值觀。 而給學生的建議是瞭解自己的性向、接納自己、發展自己;學會對自己的人生作決定;不要迷惑於主流價值,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價值。

切記《禮記》大學篇的「定、靜、安、慮、得」,知道自己的專長與優勢,就能定下來,專注學習,好好蓄積能量,在各個領域闖出一片天。

問:有沒有評估過第一年執行後的狀況?

答:曾預想過會發生哪些狀況,所以在三年啟動期間內,會不斷地溝通與解決,畢竟12年國教不是萬靈丹,不可能一次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一定是解決完一個問題後,又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但是我們會保持信心,運用專業予以克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