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擦!」走進新竹科學園區草地一角,一場業餘攝影同好會的外拍活動剛開始。七、八個平日浸淫於工作的工程師,手上皆拿著高級數位單眼,對著好風景、模特兒,認真擷取影像,架勢絲毫不輸專業人士。
台灣人個個愛拍照,每到週末,熱門景點常見人手一台相機,許多還是價值上萬的高檔器材。但是,許多國人未必知道,這股愛攝影的文化,也同時成就了台灣擁有全球市占第二大的數位相機產業,產值約為6420億元。
「DSLR數位單眼,台灣人只有需要精密機械的快門還做不出來,其他的光學鏡頭、晶片,早就沒問題,」華晶科技總經理暨執行長夏汝文,指著攝影記者手上專業人士使用的高檔數位相機,得意地說。
由他一手創立,台灣最早掌握相機晶片技術的華晶科技團隊裡,死忠攝影玩家比比皆是。正是這股愛拍照的精神,將台灣數位相機產業的競爭力提升到世界級。
根據資策會2010年統計,台灣是僅次於日本的數位相機生產國,台灣廠商像華晶科技、鴻海、佳能等,在協助Canon、Kodak等廠牌,做ODM或OEM上,占有重要地位。去年產量破6000萬台,已超過市場的一半。
也就是說,現在全世界每兩台數位相機中,就有一台來自台灣!
事實上,台灣業者的好成績,是從一路堅持,艱苦走出來。華晶科技夏汝文回憶,數位相機領域,日本人走得最快,在美國擁有多年相機產業工作資歷的他,早在1987年就見識過日系廠商的研發,那時就覺得這是股未來趨勢。可是,他認為若要創業,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技術,才有根。
1996年華晶科技在裕隆集團投資下成立,夏汝文一開始就決定自行研發數位相機的核心晶片。公司初期,曾聘請一批種子部隊到美國和幾個做電影攝影機的工程師一起研發,當時連色彩學都不懂,拍出的照片還是黑白的。
他大嘆,足足燒了四年經費才開始賺錢,那種在黑暗中摸象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想像。
後來,華晶科技一路創下國內最早切入中高階機種研發,最早開發百萬畫素相機等紀錄,至今10多年研發的核心晶片,已被超過4000萬台各款相機採用,日本富士、美國柯達等大廠牌都是長期合作客戶,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相機ODM廠商,在全球相機的ODM市占率超過10%,2010年營收約288億元。幕後成功關鍵,就在於一群對攝影充滿熱情的台灣人。
華晶科技市場行銷部事業三處專案副處長李君偉分享,公司創始宗旨,是「讓人人都能享受美好回憶」,意思是用攝影為回憶做紀錄,就可以看出來。事實上,公司裡一直都有攝影社團,還有不少人拍得不輸大師喔。
李君偉指出,每有閒暇,公司同事就會選新竹周邊景點拍照,還發現竹科不少「私房風景」,樂在其中。因此,他們從愛攝影到愛研究相機,就這樣默默耕耘出全球頂尖的數位相機產品。
與日廠關係深,是獨特利基
除了核心晶片技術,台灣和日本的相機廠商淵源深厚,也造成獨特的利基。全球最大相機品牌日本Canon,今年大舉來台慶祝台中潭子建廠40年,這也是Canon第一個海外製造據點。
中日長期合作,已慢慢培養出一群擁有超高專業的周邊廠商。例如光學鏡頭領域,成立於台中的今國光學正是日本Canon全球唯二的製造代工廠,客戶涵蓋所有日系相機品牌。許多專業攝影人士手上的高階數位相機鏡片,都是由這個創立30年的老企業所製造。
今國內部人員驕傲地指出,公司目前有九成的產品訂單來自日系廠商,早造就把玻璃鏡片的每一個細節做到無可挑剔的程度,否則龜毛的日本人不會埋單。去年,全球人士把傻瓜相機升級為DSLR單眼相機的風潮大起,今國出貨量曾創下歷史新高。
資策會指出,日系廠牌愈來愈願意授權高階技術在台生產,是台灣廠商全球占比這幾年提升的主要原因。
台灣廠商包括光學鏡頭、晶片等關鍵零組件,製造技術水準已非常精良,成本又比日本廠商自己生產低得多,創造了很大的優勢。
這兩年,有相機鏡頭的智慧型手機興起,許多人拍照改用手機,數位相機產業會否就此沒落?
華晶科技總經理夏汝文說,他們早就不再定義自己是個數位相機廠商,曾開發出融合GPS導航功能的數位相機;去年於新加坡通信展展出的自創品牌altek Leo機,有三倍光學變焦鏡頭,卻也是個Android平台手機,非常受到需要專業拍照功能的消費者喜愛,已成功進軍大陸市場。足證台灣廠商從影像加手機這一塊,已走出國際級競爭力。
夏汝文認為,現在絕對是台灣廠商發展自有品牌的重要時刻,缺的,已不是技術,而是如Apple定義產品的能力。但是,他很有信心,在台灣廠商已幾乎掌握所有相機製造的能耐下,只要願意積極學習,成功的台灣自有品牌,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