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結合GPS定位系統通報站名,消費者利用Google地圖搜尋美食,用平板電腦看雜誌,各式各樣的新型態科技生活也逐一成真。科技發達除了帶動更多不同的產業發展外,也讓數位資訊領域與我們的生活更加結合。
電影、音樂、文學,幾乎所有的領域無一不結合科技專業,以跟上潮流,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風靡,更是科技與資訊深入生活的例證。清大資工系主任金仲達形容:「資訊技術的專業,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做為橋樑,否則資訊傳達不出去也是白搭。」
由此看來,資訊技術可說是以生活實用為本,並擴展生活需要的一項執行工具。若由此方向解讀,或許對資訊學群的研究內容,會有更多不同的領悟。
【教學新發展】
資工系 ﹥軟硬體應用讓研發能力實現夢想
資工系究竟在做些什麼呢?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可能就是刻板印象中的「寫程式」。
但如清大資工系就強調軟硬體並重,系主任金仲達說,「清大資工系很特別,因為我們的師資約有1∕4都是硬體專長,」包括IC設計、嵌入式、系統軟體等較偏向電機領域的專業,都是清大資工的強項之一。
會有這樣的現象,其實也與台灣目前的資工走向有關,金仲達指出,由於資訊學科較強調實務專業,因此台灣強大的半導體與IC產業,對資工課程規劃帶來一定的影響;「矽導計畫」的推行,更將資工領域轉向軟硬體結合的方向開展。
清大資工今年甫成立的「電子資訊組」的課程內容,就著重於電路學和電子學,正好呼應了這樣的潮流。
而清大資工和交大資工因為地緣關係,與新竹科學園區的產業脈動貼近,也因此更容易受到業界影響。
但在業界影響之外,其實軟硬體並重,也是強化程式設計能力的最好方法。
金仲達舉例,「同樣的小遊戲在手機裡和在電腦裡,因為介面的差異,就會導致程式細節的不同,這些都是寫程式時必須考慮的環節。」
金仲達指出,在未來電腦逐漸朝向多核心,載具也將更多變的潮流之下,程式在PC、手機、Mac之間的轉換會變得更加的複雜,如果能夠對硬體有深入的瞭解,對軟體開發能產生更相輔相成的效果。
資訊工程的相關領域相當多元化,以清華大學資工系為例,該系的同學就有包括「IC設計」「嵌入式」「電腦網路」「雲端計算」等四大項不同的專業學程可以供學生選擇。
而如台大資工則重點發展「嵌入式自動化系統」「高效能計算」「生物資訊」與「多媒體與數位內容」四大研究群。
資工系相當強調創意與想法,因為具備研發能力的學生,才是資工系希望培養出的人才。金仲達笑說,學建築的人可能礙於現實局限,不是每個人都能創造出一項屬於自己的作品,但是在資工系,只要你學的夠多,就能將自己的想法化為現實。
「那種化零為整,一點一點將自己的想法實現的成就感,是很難在其他科系體會到的,」金仲達說。
資訊管理系、資訊應用系 ﹥以電腦為本多元應用並培養跨界人才 金仲達簡潔扼要地說明,資訊領域大致可分為系統與應用兩大塊,系統就是主導、影響電腦運算處理的機制,也就是一般資工系鑽研的領域;以電腦相關軟硬體所延伸出的應用就是所謂的「資應」範圍了。
因此,資訊應用的範圍可以說是非常地廣泛,除了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數位生活研發、數位圖書館、多媒體互動等比較生活化的領域之外,電子資訊商務管理、資訊安全等比較屬於技術層面的專業也都囊括在資訊應用的範圍之中。
金仲達說明,清大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無線感測網路節點,雖然名稱聽起來非常技術硬體導向,但是其實也可以算是資訊應用的一種。
相較於資應仍以資訊技術應用為本,資管的課程就較偏重管理和整合面,元智大學資管系主任龐金宗表示,資管領域是跨資訊技術與企業管理知能的學系,因此課程的設計乃是依照基礎課程、計量決策、資訊管理、資訊技術、企業管理等特色領域去進行規劃。
重視企業管理相關領域為資管學系的特色,例如中央大學資管系就相當強調管理應用以及策略規劃。
相較其他學校的資管系,元智資管則較重視資訊技術的基本技術培養。
龐金宗表示,元智的資訊發展歷史相當悠久,全國第一家的資訊學院就在元智大學,因此不像一般資管大多隸屬商學院,是少數設立於資訊學院的資管系,資訊相關的設備和資源幾乎比照工學院。
同時元智資管也推動跨領域學程,培養學生第二專長,如「電子化企業學程」及「電子化供應鏈學程」等。
龐金宗表示,未來所謂的「專家時代」很有可能將逐漸式微,取而代之是「跨界時代」,資管系以培育跨界通才為目標,因此同時具備資訊技術和企業經營理念的專業,對未來就業競爭力的加強非常有幫助。
醫學資訊系 ﹥醫療的研究與應用受重視
目前北醫、陽明、中正大學都設有醫學資訊系,而慈濟大學醫資系是國內唯一附屬於醫學院、以醫學應用為主的資訊科系,結合醫學和資訊的專業,著重臨床資訊、生醫影像這類需求。
慈濟大學醫資系主任鄭仁亮指出,由於可以與醫學系、醫技系、生科系共用教學及使用醫院的資源,因此對於學習上有非常大的幫助。
除了培養醫學專業之外,資訊能力也不能偏廢,鄭仁亮表示,不是每個學生在高中時期就會使用電腦,進入大學前就具備寫程式的基礎,為了維持畢業生的就業率,慈濟醫資對學生的訓練十分紮實,還設有資訊專業的實習課程。「學生的邏輯及動手能力,是我們首要訓練的目標,」鄭仁亮如是說。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醫療保健領域之研究與實際應用都愈被重視。」元智資管系主任龐金宗表示,因為感受到生醫資訊的潮流,因此元智資管系於2002年即成立醫療資訊管理組。就是希望能將醫管領域的重要議題與資訊技術相結合,以發展更創新的研究領域。
由於牽涉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仍以醫護領域為大宗,包含醫學中心、醫院資訊室及醫療資訊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或專案經理都是可能的出路。
數位設計學系 ﹥學習多媒體互動,重硬體及師資
亞洲大學數位傳媒設計系主任蔡明欣開門見山地這樣說:「數位媒體設計可能是近幾年成長最快的科系!」
由於受到如火如荼成長的科技產品影響,包括Wii、3D電影、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出現,都讓科技產業更貼近生活,也讓數位媒體設計的同學在畢業後,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但同時蔡明欣也指出,由於數位媒體相關科系成長太過迅速,有些學校為了招生考量而過於倉促創系,「如果沒有足夠的師資甚至硬體設備支援,學習設計的過程將會加倍辛苦,」蔡明欣如此提醒。
以亞洲大學數媒設計系為例,共有四間電腦教室,基本用於設計的電腦硬體就有200多台,還有用於動畫設計用的動作捕捉器,甚至設有一動漫遊戲研究中心,有這些設備支援,在數位設計的學習上就更能事半功倍。
硬體以外,師資和課程的設計也是一大考驗,數位設計系相較其他科系,講求實務與理論並重,因此大多積極整合業界人才,並與之合作。
世新大學數媒系就曾與西基電腦動畫合作,亞洲大學也於今年邀請皮克斯(Pixar)的資深動畫總監擔任講座教授。
在數位和設計領域深耕多年的亞洲大學,對數位媒體設計自有一番心得,數位媒體設計系就分成「動畫專業選修學程」「多媒體設計專業選修學程」「遊戲設計與企劃專業選修學程」三種不同的領域供學生選擇。
而有七年歷史的世新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則分設「動畫設計組」與「遊戲設計組」。
多媒體牽涉的範圍非常廣泛,包含網站、手機、行動應用等以「互動」為主的介面,都能算是多媒體的範疇。
「所以我們的學生要學的很多,這當然讓他們的未來就業的選擇增加不少。」由於和科技電子緊密相關,因此即使學的是設計,技術方面也不能偏廢,電子計算機概論、電腦遊戲概論、基礎程式設計都是數位傳媒設計的必修科目。
圖書資訊系 ﹥與資訊技術結合,應用面更廣泛
圖書資訊學系過去多著重於圖書館的相關服務,主要以採購、編目、典藏等面向為主。
由文化的面向而言,圖書資訊學系的宗旨即是服務大眾、交流傳遞觀念,而就技術面而言,資訊的傳播與利用、資訊整合和傳達,以及資訊分析與解讀技巧,都是圖資系不可或缺的能力,現今更與資訊技術結合,而有更廣泛的發展。
輔大圖資的學生一直以來都積極參與圖書館服務,已成為輔大圖資的特色之一。
1961年即成立的台大圖資系歷史十分悠久,並且是國內首間具有包含學士,碩、博士,與在職專班的圖資系所。
【畢業後出路】
清大資工系主任金仲達直言,在現在這個年代,「資工系學生幾乎可說沒有就業問題,」主因就在於資工系大學四年的訓練,具有極強的專業與不可替代性。
而資應與設計系強調實務的特性,也讓畢業生就業時較無後顧之憂。
但金仲達也提醒同學,現在的趨勢強調異業結合,並常常需要跨領域的合作,因此團隊合作的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同樣是資訊系統的設計,嵌入式和雲端計算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專業,更別說與文化、藝術領域結合時需要面對的挑戰。
因此,資訊學群的同學們,應該更加重視並加強自身的溝通能力,對未來就業會很有幫助。
此外,受訪的老師們也表示,對資訊學科的同學來說,熱情的特質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動手做』的熱情,」亞洲大學數位傳媒設計系主任蔡明欣這樣形容。
他舉例,以動畫或遊戲設計為例,許多同學因為「愛看」動畫或是「愛玩」遊戲而決定就讀數媒設計,卻沒有考量到研發、設計和作為一個消費者相異的立場,「業界需要的是研發和創意的人才」,蔡明欣說。
慈濟大學醫資系主任鄭仁亮說,「學校應該要在實務應用加入一些比重,」即使是碩士生,畢業後也要從基層工程師做起,因此專業能力的培養還是大學四年中首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