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培養全球化人才 校園國際化再升級

台灣高教新趨勢4∕多元文化交流

黃浩榮
user

黃浩榮

2011-05-05

瀏覽數 23,600+

培養全球化人才 校園國際化再升級
 

本文出自2011大學入學指南

去年3月,馬英九總統抵達位於南太平洋的友邦索羅門群島進行外交訪問,一名年輕的當地男子特別跑到馬總統面前敬禮,並告訴總統他是嘉義大學畢業的校友。

「感謝台灣給我留學的機會!」男子開心地說,馬總統與隨行官員也笑得燦爛。台灣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帶來的外交軟實力成果,意外在此刻綻放。

突破!外籍生高達2萬多人

事實上國際化早已是過去多年來台灣各大學積極努力的目標。公私立大學無不積極招攬國際生(含短期交換生與長期學位生)來台求學,因為這是一舉數得的好投資。

一來可以增加學校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二來,有助於學校發展為國際化校園,讓本地生即便不出國,也能體驗跨國文化的多元與差異;三來,可以舒緩國內少子化造成的新生人數不足問題;最後,還可以增加擴大台灣的海外人脈。

「研究發現,海外留學生多數會對求學國保持比較友善的態度,」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王如哲指出。翻開教育部的統計,大專院校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在民國90學年度僅有6380人;94學年度首度突破萬人,而最新的99學年度,外籍生總人數已高達2萬1356人。幾乎每五年便有一次大突破。

擁有國外交換生的經驗 無價!

當然,國際化不是只有吸引外國人才前來,更包括派送人才出國學習。特別是在今天高度全球化的21世紀,企業的市場往往涵蓋多個國家,所以未來所需的人才不僅要有跨國就業的能力,還得具備跨國管理的能力。

「現在的優異人才,不僅要有國際視野,還要具備管理多元文化的能力,」政治大學國際合作事務處處長陳樹衡強調。

「今天我們要人才訓練在地化,就業市場全球化,」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處長莊坤良強調,學生一定要盡量去學習外語、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生活等特性,才能讓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更突出、就業市場更寬廣。

因此,各校不僅紛紛投入國際化行列,甚至更將國際化的力度再進一步升級。 例如,你可能還不知道,向來以商科、傳播聞名的銘傳大學,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美國大學」。

歷經五年的努力,銘傳大學終於在去年9月通過評鑑,正式成為美國認證的大學。不但是台灣第一所,也是亞洲第一所。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我們現在等於是發出兩個學位,一個是台灣的大學學位,一個是美國學位,」銘傳大學校長李銓表示,目前仍有不少國家不承認台灣的大學文憑,但銘傳已經成為美國大學,學位獲得國際承認;同時如果學生在國內唸到一半想改往國外唸書,在銘傳所修的學分到國外仍然獲得認可。

此外,如果美國的學生想到台灣唸書,也可以拿聯邦政府的獎學金到銘傳使用。

「這將有助於提升我們人才的國際競爭力,」李銓說。

又如淡江大學幾乎是國內最早推出「大三學生出國一年」交換學習的學校。學生可以自費前往全球53所姊妹校做為期一年的交換學生,提升外語能力以及學習跨文化的生活體驗。

「今年有超過450個大三學生出國交換,我們很鼓勵學生出國,沒有名額限制,」校長張家宜說。

義守大學剛成立的國際學院,現在也規定學生必須在大三那年出國,前往歐美、紐澳或亞洲其他以英語授課的學校交換一年。

師大的華語學習環境國際聞名

當台灣學生積極想走出國外、加強英語能力,但同時,台灣所保存、擁有的正體中文與傳統中華文化卻反而年年吸引大批國際生來台唸書。部分學校便掌握這個趨勢,加強推動校園的國際化。師範大學堪稱這方面的翹楚典範。

「別人都是英文系最國際化,我們的國文系反而才是最國際化的,」師大校長張國恩笑著說,師大目前有約6000名外籍生,已有50多年歷史的師大華語中心在國際上非常出名,因此吸引各國學生來台學中文。

包括前日本總理橋本龍太郎、前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等知名國際政要,年輕時都曾是師大學生。

另外,部分學校不僅校園走向國際化,更進一步將國際化推向校園周邊的社區環境。

例如,中山大學與校外的周邊社區合作,由學生進行志工服務,為觀光客眾多的哈瑪星、旗津地區店家提供「菜單英語化」「招牌英語化」等服務,希望打造一個對外國人友善的國際化社區環境,也藉此吸引更多的外籍教師與學生前來。

無庸置疑的是,不管是校園內外擁有國際化的環境,或是出國交換學生的經驗,都是學生畢業後能走向全世界的最佳利器,而擁有地球村的條件是每所大學所致力的方向之一,也是學生培養全球競爭力的關注焦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