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南寧,別有一種朦朧美。這座人口近700萬的廣西省會,擔任大陸東協的省會城市,正從南方崛起。
南寧在2007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生活步調十分悠閒,街上的車子很少按喇叭,也不爭道。
平直寬闊的民族大道,是南寧市區內最直最長最寬闊的道路,不僅氣派,還擁有多層次、立體化的綠化帶,種了9萬多棵樹。由於形象獨特,被譽為「廣西第一景觀大道」,是這座廣西首府城市迅速騰飛的象徵。 不過,儘管這條路是雙向六車道,上下班時還是會堵車。一提到堵車,許多南寧人不禁皺起眉頭,早兩年,堵車在南寧還是新鮮事,現在卻已經成為常態。
在交通高峰期,南寧市主要幹道上汽車的平均時速只有29.61公里,比電動單車快不了多少。
根據當地媒體《南國早報》報導,2009年,南寧汽車保有輛是60萬輛,到了2010年11月,數據達到69萬輛,增長速度驚人。目前,南寧市新入戶的車輛數量,還以每天300多輛的速度增加。
經濟活動強,餐飲、住宿成長最快
這種情況,其實也多多少少反映了南寧人消費力增長、經濟活動力變強的情況。
根據南寧市社科院的最新統計,2010年,南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50億人民幣(下同),比2009年增長20%。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萬1000元,比全大陸平均標準9500元還高。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2010年,南寧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萬8000元,人均GDP大約3800美元,在大陸各大省會裡,算是中間偏低。
賺得不是太多,卻買得多,說明了南寧人對於花錢的態度。
「餐飲業和住宿業發展迅猛,是南寧市消費品市場中發展最快的,」南寧市社科院副院長韋繼更說,這兩個行業,在2009年對南寧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貢獻率,高達14.17%。
「奢侈品的銷售成長非常快,平均年成長率有70%到80%,」南寧市商務局副局長熊瑞陽也指出,像LV在2010年開的第一家店,意味著對南寧的消費水平作出了充分肯定。
來到南寧的高檔百貨公司夢之島,可以找到琉璃工房和台商女鞋品牌「JC Collezione」「Miss Sixty」,售價均屬於中高檔。
「買得起5000元台幣的鞋子的南寧有錢人,不在少數,」麥斯鞋業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元亨說:「有些南寧人,還滿喜歡我們一些很誇張的樣式呢。」
走在街道上觀察一般民眾的消費情形,南寧經典小吃「老友粉」一碗6元人民幣,起源於台灣的珍珠奶茶,竟很受當地人歡迎,一杯大約4.5元到6元人民幣不等。
當地最大的連鎖茶飲店「菜查茉」,居然就是台灣人開的,店門口常常看到排隊的人龍。
「南寧人隨和、老實、好客,所以對於飲食口味並不挑剔,台灣人來這裡發展特色餐飲,很有機會,」張元亨說。
從LV剛剛開業,到珍珠奶茶的客流量,可以得知南寧零售業的特色之一:消費品的需求潛力大。
消費力正要起來,競爭又不是太激烈,像南寧這樣的三線城市,成了精明的服務業台商最新的投資熱土。
「未來台商連鎖加盟業者的決戰點,在三線城市,」發跡於上海、目前正積極往三線城市拓點的仙蹤林董事長吳伯超說,三線城市的進入門檻較低,又能迅速複製,擴大店數規模,提升市占率。
「現在的三線城市,就像20年前的上海一樣,四處是機會,又容許你有犯錯的權利,」吳伯超說。
房產開發多,服務業比重高於工業
南寧還有一個奇特現象,它是大陸省會中,少有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工業的城市。
之前的中越戰爭,延緩了廣西的發展,連帶使南寧落後大陸最發達的地區有20年之久,沒有任何工業,也沒有更多的基礎設施。 官方說法,南寧2010年服務業比重是51.7%,民間企業卻認為超過80%。
「80%的服務業比重,主要來自房地產開發,這是南寧有錢人的來源之一,」一位派駐南寧的台灣經理人說:「2003年前,南寧的房價在3000人民幣以下,2010年升到7000元,造就了一批『田僑仔』。」
服務業發達,應酬談生意的地方也跟著發展了起來。皇家一號夜總會,在兩年前投資3000萬人民幣,現在卻已從「當時廣西最高檔的娛樂場所」,淪為「裝潢過時」的私人招待所。
最新竄起的極端奢華娛樂場所,是「環球一號」,耗資6000萬人民幣,光是一部進口高級音響的價格,就可以買一部VOLVO。進到裡面,每個人的最低消費是1萬8000元人民幣。
服務業在南寧,確實大有可為。由於南寧被聯合國授予最佳人居獎,這就注定它不能有重工業和污染企業,服務業自然成為南寧未來計畫的重點。
「南寧又叫綠城,現在正致力發展水城,」南寧市發改委副主任曾慶鑽說。 十二五規劃期間,南寧將會利用現有的邕江和18條內河,以及整治內湖,打造出「中國大陸的威尼斯」,屆時擴大的水面,將達到全市面積的12%。
「一旦環境打造好了,服務業便會被帶動,」曾慶鑽說,連通的河和湖,會變成非常好的休閒娛樂場所,甚至可以划著船,由邕江接到珠江,一路到香港。
另外,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固定在南寧舉辦,隨之興盛起來的會展、現代物流、信息等產業,也將愈來愈活躍。 生意人人會做,賺錢重在眼光。南寧,三線城市,是錯過就令人扼腕的決戰點。
專訪南寧市副市長 李志勇
南寧以服務業為導向,扮GDP上升引擎
負責國際經濟合作事務的南寧市副市長李志勇,特別接受《遠見》專訪,暢談服務業對南寧的重要性及投資建議,以下是精采摘要:
服務業在南寧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2010年,服務業產值超過GDP的半壁江山,近十年來,服務業的發展迅速,增長的速度還比GDP的增速快上5%~8%。
1∕3的新增就業就在服務業,財政收入上,服務業也占到60%。拉動GDP的引擎,則靠消費來支撐。服務業在南寧,進入了健康快速的發展時期。台商來南寧發展,現在是很好的機會。 我建議台商來南寧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比如物流、會展、金融和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
還有目前沒有太多台商參與的行業,像是仲介服務業、會計、法律、資產評估、營銷策劃及廣告業等,會有比較大的空間,這一部分也是台灣人力資源的強項。
南寧也需要優化生活的傳統服務業,譬如特色餐飲、文化產業和土特產等,在南寧,能上檔次的台灣美食餐飲不多。
我們正在興建完美的大型商圈,像五象新區,也在打造相對集中的美食街區。
我幾乎聽到每一個人,對台灣美食都是讚美的聲音。只是它的價格比較高,如果採用當地的資源,加上台灣的管理和技術,成本會將低很大一截,再把售價降低,廣大的民眾會更容易接受。
南寧是廣西首府,是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區位優勢獨特,觸角還能延伸到東南亞。服務業的腹地很大,不必局限於南寧一個城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