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自卑的人,才需要傷害他人

洪蘭
user

洪蘭

2011-01-07

瀏覽數 102,300+

自卑的人,才需要傷害他人
 

本文出自 2011 / 1月號雜誌 抓對財金大勢

最近連續發生校園霸凌事件,手段之殘忍令人震驚,孟子所謂人皆有的惻隱之心,在這些孩子身上竟然都沒有了。

在政府亡羊補牢之餘,我們真正該追究的應該是為什麼這些孩子會以虐待人為樂,對於別人的痛苦完全無動於衷,並且心中充滿了恨?

我們的教育一直是威權制,常不給孩子申訴機會,動不動就罵孩子是豬、打他耳光,用各種方式踐踏孩子的自尊心。

我們不瞭解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是不會去尊重他人的,自尊心是孩子最珍貴的資產,不可隨意剝奪。研究發現愈自卑的人愈自大,自卑人總覺得別人看不起他,他就欺侮別人來滿足自己受傷的心。

其實自信來自同儕對你長期的肯定,要有真正拿得出來的能力才會有自信心。成就感不是禮物,別人不能送給你,必須自己實實在在去「賺」來(earn it)才行,每天對著鏡子大叫三聲「我最棒、我最好」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不能建立自信。

因材施教 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

最近隨著嚴長壽總裁的公益平台基金會去了一趟宜蘭的不老部落,深感到那個部落的人充滿了快樂和自信,跟其他部落的人不一樣。

細究起來,因為他們一切自給自足,不仰賴別人:薰室中掛滿了溪中抓來的苦花魚;穀倉中堆滿了收成的小米;田地裡長著有機青菜,山路上,公雞昂首大步而行。他們砍竹子做牆,鋪茅草做頂,樓梯是一根斜放的樹幹,上面用斧頭砍出腳踏的地方,一切取之自然。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我們看到放種子的倉庫是蓋在一棵樹的旁邊,因為種子怕潮,所以必須架高,那棵樹幹便砍成樓梯狀,成為最天然的梯子。這種跟自然共生的生活形態是在別的地方沒有看到的。

幫我們解說的是一位泰雅族青年,澳洲留學回來後,回到山上來尋找他生存的價值。他說當第一次用手工方式擠出古法釀的小米酒時,部落老人眼淚都掉下來了,因為太久沒有喝到這種酒了(他們一開始時用酒渣去餵雞,結果雞都醉倒在路旁),他們的茅草屋是由矮而高傾斜的,因為山風大,勁風會把屋頂掀起,只有順著風向,由低到高順勢而為,才會長久。他們遷到這400公尺高的台地時,先看當地有什麼植物,知道哪些植物是適合這塊土地的,再去種植它,他說植物一定要適性栽培才會有收成。我聽了很感慨,為什麼父母反而不能看到這一點,一定要逆勢操作,用補習、考試去扼殺孩子原來的天性呢?

我原很好奇,為何出國留了學還會回到山地來生活?但是看到青翠欲滴的高山,雨後山嵐處處,很像陶淵明的武陵源,就覺得不必問了。

還有什麼比在大自然中共生共存、自給自足、與世無爭更讓人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呢?

如果能夠讓孩子順性發展,找到他天賦的能力,從心靈上去成長他,讓他從自己身上找到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時,說不定霸凌會少一點。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本專欄由洪蘭和黃達夫共同主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