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郝龍斌在這次選戰中以55.65%的高得票率連任,且因投票率增加,甚至比四年前增加了10萬多票。
這對於選前身陷花博弊案泥淖、民調成績一直不理想的郝團隊來說,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
郝龍斌出身軍人世家,為前參謀總長、行政院長郝柏村之子,擔任過立法委員,民進黨執政初期接下過環保署長一職。任內推動限用塑膠袋政策等外界不看好、反彈聲浪高的政策,但在郝龍斌堅持下,這些高難度政策竟也平順上路,在台灣環保史上影響致深,「魄力」「強悍」也理所當然成為他的形象。
因政治理念不合,辭去環保署長一職後,郝龍斌回歸民間,到紅十字總會擔任祕書長一職「養望」,後來果然在沒有任何政治頭銜的情況下,從黨內初選一路贏到大選,政治生命韌性總比外界看好度堅強很多。
12月寒冬,《遠見》特別前進台北市政府專訪郝龍斌。市府團隊運作依舊,經過一天密集的公務行程,郝龍斌在傍晚時分已難掩疲倦;然而講起自己過去的政績受到市民肯定,以及台北市未來的展望和挑戰,他馬上精神大振,眼睛熠熠發光。
此刻,應該是郝龍斌從政以來最意氣風發的時期了。
不畏重劃 喊出雙北市新軸心
「不管台灣地方行政區如何重劃,台北市要做台灣城市領頭羊的角色是確定的;而且,在元月ECFA實施之後,我們還要持續布局亞太交通經貿樞紐的地位!」郝龍斌愈講愈激動,一再強調,過去四年他一直說台北市正在改變,很多人都聽不進去,現在事實證明,「市民真的看到我們變好了。」
新北市的升格,更讓郝龍斌視為都會發展利多。
因為新北市升格後,統籌分配款有望提高,他和同為國民黨籍的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在選戰時提出的「黃金雙子城,淡水河曼哈頓」願景可望成真。
在郝龍斌的願景中,雙北市的合作將從捷運、都市規劃、河川整治等多面向緊密結合,他甚至豪氣地主張,未來基隆、桃園都應該納入台北市的腹地範圍,以具有空港、海港、捷運的多元交通系統,構築一個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都會!
郝龍斌眼中的台北市發展未來將會是如何?以下為《遠見》專訪內容:
連任挑戰 提升國際競爭力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新五都之中只有台北市是不變的,能否請你談談面對台灣地方自治新格局,你的願景和規劃?
郝龍斌答(以下簡稱答):台北市有兩個角色,第一是首都,經濟、文化、工商硬體和軟體建設絕對都比其他都市好。第二,台北市也是台灣城市的代表,其他國家想到台灣,第一個城市絕對是台北。
因為這兩個角色,台北市的城市競爭對象在國際,而不是台灣其他城市。事實上台北一直在扮演帶領台灣城市往前邁進的角色,例如老舊都市更新、1999市民熱線、垃圾費隨袋徵收、騎樓整平整等,都是台北市先做,中央再推、再學。
台北最主要的挑戰是國際化,所以我們當然支持ECFA、支持松山機場變成直航機場。而且台北市要辦更多大型活動,從聽奧、花博、到2011年國際設計大展,甚至積極爭取亞運,我們要以大型活動來提升城市品質,做好國際行銷。
還有,松山機場的國際直航也將從上海虹橋、東京羽田,擴展到首爾金浦、香港赤鱲角,成為亞太經貿和交通的樞紐。
為什麼敢這樣講?我現在已經看到景氣循環的趨勢,世界上只有一個區域未來還會一路朝好的方向走,就是在東南亞、日本、韓國、台灣、大陸。今天國際企業在選擇設立營運總部、經貿中心、研發中心時,在台灣與大陸之間,會優先選擇法律透明、政治穩定的台灣,像YAHOO!、惠普(HP)都已經把營運研發放在台灣了。
ECFA簽署後,這些發生非常快!原來倫敦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報告評估台北只排在第23名,但是兩岸ECFA一簽定,馬上就跳到20名內。現在,大陸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都已經到台北來了。
樂觀升格 腹地廣及北基桃
問:選舉時你和朱立倫市長共同提出「黃金雙子城」計畫,未來如何落實合作?
答:我常強調,大台北都會區不只包括台北市和新北市,也應該有基隆,更長遠來看,桃園也應該納進來,現在捷運系統已由台北捷運公司統籌規劃,希望能把空港、海港串連在一起。
台北市和新北市絕對要團結合作。淡水河是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界線河川,現在反而變成都會核心河川,成為最精華的地區。透過聯合整治,淡水河已經是30年來最好的狀況。
未來沿岸的老舊區域也將透過都市更新計畫帶給整個城市新風貌。大家常說「軸線翻轉」,我相信這是唯一軸線翻轉的方式。
問:和新北市的合作,會因為它的升格而有變化?
答:最主要的變化是新北市的中央補助款變多了,建設相對就會好。過去在北市和北縣時,因為我們資源較多,當我們幫助台北縣,相對也是在幫我們自己解決問題,例如北縣的捷運就是北市捷運局在幫助設計規劃,有時甚至在經費上因為北縣有困難,很多錢我們就都不算了,我想幾億是有的。現在新北市錢多了,合作相信會更好,未來合作案會有100多項。
新北市的發展對台北市絕對有關鍵性影響,最簡單的例子,每天從新北市到台北市上班的人差不多有100萬,若雙北市交通建設好,台北市的交通會改善、甚至污染問題也會改善。
現在兩市行政位階一樣,而且中央也是國民黨執政,會跟雙北市通盤檢討,例如中央就要成立淡水河河川管理局,撥500億來打造曼哈頓台北黃金雙子星城。
問:但是未來統籌分配款是變成五個直轄市要來分大餅,另外還有17縣也很擔心財政會遭到排擠,台北市會擔心嗎?
答:中央有做出保證,五都相關的統籌分配款只會多不會少,台北市會維持過去的底限。而且,我覺得地方不能只靠中央給錢,要自己想辦法賺錢、找錢、省錢,以台北市為例,過去四年債務減少277億,相關建設卻一項也不少。
我就任後的一大原則,就是雖然要生財,但我們不賣土地,所有台北市公有土地只租不賣,我們收了不少租金,最近的例子像敦化派出所,我們就採聯合開發,不只收權利金,未來還有租金。
另外,過去大家的觀念是財政局專門收錢,但我用了兩個非常好的財政局長——林建元和邱大展,都不是財稅出身,而是土地開發出身,能減少227億元債務,我們主要是賺錢來的,不是省錢來的。
洗頭理論 活化老舊公館商圈
問:都市更新和商圈活化,你要怎麼做?
答:以公館商圈為例,未來發展是會從寶藏巖開始,一路沿著河岸連到自來水園區、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三軍總醫院,整個做起來。因為這邊是台大、師大、腳踏車使用最多的地區,未來四年腳踏車專用道的建設重點就在這裡。
我一直相信「洗頭理論」,我把你頭弄濕,你就非理髮不可。整治淡水河和公館商圈都是這樣,我都是先把一隻腳踩進門,然後你就非得讓我進去不可,當整個老舊商圈已經在做局部整建,就會逐步擴大到整個區域。
我預計,四年後這一大塊公館商圈會活起來,而且還會持續復活,即使這樣的改變四年內無法完成,但我們把它規劃好,讓後面的人比較好做一些。
而客家文化園區在明年中、下半年就完工。現在走進去看已經不一樣了,非常漂亮,就像小花博。寶藏巖則可以當作文化創意產業的據點。
抵制房價 規劃青年質感國宅
問:台北市房價直直漲,雖然有房子的人覺得更有錢了,但無殼蝸牛會都覺得一輩子都買不起,貧富懸殊的問題你怎麼解決?
答:房價無法由地方政府控制,房價的調控絕對是在中央,因為關鍵在房貸利率,如果利率愈高,投資的誘因相對降低,房價就會降。最近中央主張把空屋減少、把供需關係調整好,就是在打炒作。
台北市該做的事就是比照先進國家,蓋房子出租給民眾。現在「社會住宅」這名稱被污名化了,我改稱做「公營出租國宅」,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都可以住進出租國宅。長遠的目標是出租國宅要占台北市房屋的5%,未來四年準備要建5000多戶。
我稱這是「小帝寶」,現在科技新貴、一般雙薪家庭,加起來月收入10萬、15萬的,還是買不起房子。如果我建20坪左右,在帝寶隔壁、房屋品質很好,絕對是綠建築,又給你合理租金,你就會去住。進住的人不會把內衣褲隨便掛,他只是比帝寶的住戶沒那麼有錢,但教育水準、生活水準甚至是一樣的,而且年紀輕很多的,住下後也不會影響附近環境。
另一部分要改善供需關係,透過都市更新,讓四成到五成的房子、沒有電梯的,透過容積獎勵有都更誘因。我希望在未來四年,只要有1∕3的四到五層、30到50年的房子都更,台北市都市景觀、供需關係就改變了。
問:但從經驗看來,現在的小型都更案只會讓周邊房價更高,怎麼辦?
答:供需關係改變以後就不會了。短期內,台北的房價改變不了,但是4、5層房子增加到17、20層,房屋量就增加了。房子變多,再透過中央對於第2、3棟房子的利率有通盤改變,減少投資房子的誘因,長期來看就可以真正改善房價問題。
不過,我必須強調,如果十年能做到就不錯了。
所以我們馬上要做,下個市議會會期我們就要提出「都市更新公司」的優先議案,用公營的都更公司來協助民眾做都更規劃設計,住戶把權益講清楚,再跟建商談、或由台北市政府接手。
我已經在12行政區開過20多場公聽會和說明會,每場都來500到700人,民眾都很支持,議員也都在現場,我有信心下會期會通過。
而且,我們還會強力執行公權力,依照都更的規定,如果90%住戶同意,10%反對,我們就可以執行公權力。
當然,公權力執行要合理,政府不能去亂拆別人的房子。
自許樞紐 延續既有經貿願景
問:2011年ECFA要正式啟動,又是你第二任任期,有哪些重要政策實施?
答:金融海嘯前,內科南軟進駐企業2700家,員工7.2萬人,營運總金額2.5兆,金融海嘯那一年,進駐廠商有3000家,雇用人口增到9萬人,只有營運總金額小減到2.2兆。可以看出衝擊不大。
今年我們有把握營運總金額到3兆元。這就是台北的潛力。
因應ECFA,要把台北市變成金融和交通樞紐,經貿、產業、高科技都會蓬勃發展。
而且台灣的營業稅降到17%,也是東南亞最低。
我根本不需要去預測未來ECFA可以帶來什麼顯著的變化,因為已經在發生。
台北市 小檔案
◎ 面積:271平方公里
◎ 人口:約260萬人
◎ 特色:首都,五都中唯一行政層級、面積、人口不變
◎ 新當選市長:郝龍斌,59歲
◎ 市長學歷: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美國麻州州立大學食品科技博士
◎ 市長資歷:立法委員、環保署長、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總幹事、台北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