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天使生活館 在蟲鳴鳥叫中做身心靈SPA

3〉唯一讓貓進場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0-10-19

瀏覽數 23,700+

天使生活館 在蟲鳴鳥叫中做身心靈SPA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遠見花博特刊

大 有 看 頭

● 雨水回收生態池。復育原生國寶級護岸植物水茄苳

● 養生餐。精緻有機的餐飲結合藝術表演

● 室內花煙火。媲美上海世博台灣館的科技天燈

天使生活館小檔案

位 置:新生公園區

主 題:展示與花卉相關的台灣藝術與工藝品

時 間:早上9點到晚上10點

不可不看:室內煙火

小 叮 嚀:每15分鐘開放100人進場

民生服務:有廁所、可以飲食、水生植物區和榕樹下廊道將準備120張坐椅供民眾休憩

就如同好萊塢電影《阿凡達》想傳達的理念,目前全球最關注的議題,莫過於如何在保護自然生態與人類生存中取得平衡。而綠建築,理所當然成為風起雲湧的趨勢。

建築設計

身為一座綠建築型的數位展館,新生三館之一的生活館,擁有自然採光、自然通風、自然能源如太陽能、雨水回收、地冷空調、省水設施等,結合最尖端的節能,以及數位科技,完全展現台灣「綠建築」與「智慧型建築」科技融合的力量。

﹥生態池:原生國寶級植物

對負責設計的九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張清華而言,綠建築結合許多知識及應用,並非純然是建築設計,必須要考慮到環境問題,「最重要的是,在不斷與自然融合的過程裡,要和所有其他的物種敦親睦鄰。」

張清華認為,建築要有生命,必須要有「人」以外的動物成員加入。

而事實上,綠建築的九項評估指標裡,其中一項就是生物多樣性。

只不過,即便新生公園的前身是個大溼地,但因為地處都會區,生物種類本來就不比郊區,再加上又得讓牠們心甘情願棲息在人工建築周遭,難度不可謂不高。

除了茂盛的綠樹之外,張清華帶領的團隊也特別保留了新生公園原有的三個水生植物池,尤以生活館中庭的雨水回收生態池,最值得一提。

從高處俯瞰生活館,橢圓形的建築曲線包圍著生態池,為了讓附近樹叢的昆蟲、小鳥、樹蛙願意棲息其中,張清華在雨水回收池復育了俗稱水茄苳的穗花棋盤腳。

很多人不知道,這種原生國寶級護岸植物,是和環境共生的指標。

張清華說,穗花棋盤腳長出來的花和人一般高,能夠吸引很多鳥類、昆蟲與它共生,「現在的建築師,不只要懂建築工程,連物理、生態,甚至是昆蟲學都要略知一二,」她笑著說,即使是人工建築,依然有自然生命的元素,形成自給自足的生物鏈。

﹥雨林板做主建材

除此之外,張清華也謝絕鋼筋水泥,採用雨林板當作主體建材,「不要讓公園裡的鳥類、昆蟲覺得腳底很燙,」她全心創造一個對公園環境更友善而親切的展館建築。

「施工的時候,除了人之外,所有的動物都被趕走。但是完工之後,很多原來沒有的鳥類都跑來了,」張清華轉述每次巡視工地時,工人興奮告訴她的話。

當然,張清華也沒忘了人與自然的互動。

兩層樓高的生活館,一樓沒有牆,全是以一扇扇擁有玻璃窗的木造門圍起來,只要輕輕一推,像折扇般的木造門,就會讓室內和室外沒有屏障,遊客不用隔著玻璃觀賞駐足在植物上的蜻蜓和蝴蝶,可以直接從人工建築內走進大自然,和鳥類、昆蟲們玩捉迷藏。

「也許建設都是破壞,但只要把過程瞭解得很透徹,就知道怎麼保護環境,」張清華強調。

魅力展演

有趣的是,在建築師與策展者沒有事先談妥的情況下,強調與物種敦親睦鄰的生活館,竟也是花博16座展館中,唯一可以讓貓進入的場館。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唯一讓貓進入的場館

負責布展的天使美術館創辦人賴麗純,生活中離不開藝術和貓,於是把貓跟花結合,成為生活館獨一無二的意象。

「貓是人間的天使,也是大自然中的精靈,」賴麗純在七周年記者會上表示,貓既安靜又優雅,生活館就是以貓咪作為生活大師典範,把貓有深度、有品味的慢活哲學和生活態度,融入藝術與工藝的展示,並探索生命和大自然。

很多人對天使美術館並不熟悉。和大多數經營傳統產業的台商一樣,賴麗純和先生白手起家,拿著皮箱到全世界參展,找機會推銷他們的電子零件和五金系列生意。

直到921大地震前,賴麗純連續三天作了上千人罹難的夢,沒想到電視上出現的畫面,竟和她夢裡如出一轍,那一刻,頂著企業負責人頭銜的她,感受到生命的不堪一擊,以及無法預測,毅然決然放下事業,投入心靈重建的工作。

先是成立天使學園,從事終身學習的推廣工作,七年前,才在偶然的機緣下,憑著一股熱情、拚勁,以及「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信念,在台北精華地段經營起畫廊。

那麼,天使美術館究竟和「花」有什麼關係?怎麼會被台北市政府相中,經營花博生活館呢?

原來賴麗純當初賣出的第一幅畫就是牡丹,沒想到卻被客人退貨,還丟下一句,「妳到底懂不懂牡丹?」這句話激發了她的鬥志,努力到日本實地研究,邀請藝術家和攝影師到日本拍攝牡丹,並連續多年舉辦牡丹花與生活工藝展,成為名副其實的牡丹專家,後來也擴及到其他花卉。

後來台北市產發局長陳雄文在她們的日本合作伙伴引薦下,到天使美術館欣賞牡丹展,才發現台灣早有人致力於花卉的生活工藝,甚至還擁有龐大的生態教育影像資料庫。

「我要把生活館變成行銷台灣最大的櫥窗,」已和台北市政府簽訂,花博結束後九年營運合約的賴麗純說,從空中到海底、從生態到生活、從藝術到創作、從煙火到星空、從貓咪到人的活動,台灣各地的特色,都可以在生活館裡看到。

﹥唯一提供食衣住行育樂展館

身為花博16座展館中唯一一座提供民眾食衣住行育樂的場館,生活館多了一份貼近生活的親切味,像是變魔術般,把花數位化,變成室內煙火,或是把花生活化,成為你我身上的配飾。

「農人種花很辛苦,三、五天就凋謝,唯有藉著創意轉化、創新應用,才能增加花卉的附加價值,並且產業化,」賴麗純將聯合茶花產銷班與有機農業業者,讓台灣農業擁有變成生活的各種可能性。

她表示,扮演生活和藝術橋樑的生活館,準備將台灣在地的原鄉文化與人文特色,透過文化創意設計與包裝,讓台灣品牌走向國際。

30個員工,對一個私人美術館而言,已經綽綽有餘,但再加上跨入經營比天使美術館空間大十倍的生活館,卻顯得人手不足。

也因此,為了服務花博期間湧入的龐大人潮,今年3月,天使美術館便在網路上發起「尋找天使」活動,經過四、五個關卡篩選,挑選出36位18歲到28歲的花天使,他們擁有不同才藝,精通中英日德法客台語,未來將穿梭展館內,負責彈奏古琴、茶藝示範及導覽等服務。

﹥台灣文創藝術家的平台

從中庭的「藝術門廳」開始,生活館就少了其他展館高科技的「炫技感」,而是飄散著濃濃的藝術氣息。

賴麗純找來知名藝術家蔡志榮擔任策展人,邀請國內外藝術家不斷更新裝置藝術。

她希望這個展現層次感的挑高建築空間,能夠成為國際視覺藝術展演的平台。

一踏入館內,映入眼簾的便是賴麗純精心規劃的「生活智慧中心」及「藝術品中心」,做為台灣文創藝術家作品的發聲平台,有仿古的家具,也有花卉工藝的生活擺飾。另外,為了不局限於島內文化,賴麗純也特地闢了「精品意象區」,展示頂級精品及名家設計的家具,好讓台灣文創品牌能夠在這裡與國際交流及接軌。

﹥每週一部新影片

延伸廊道進入巨形「影音劇場」,這個高5公尺、寬20公尺的弧形超大螢幕,將結合媲美好萊塢的影音設備,播放運用動態空拍製作出來,關於台灣多元生態、豐富海洋資源、美麗地景,以及虛擬實境花卉的高畫質影片。

還有一隻擬人的「天使貓」,擁有模仿S.H.E.跳花博舞的絕技,將帶領遊館民眾領略蘭花、木棉花、海芋、芙蓉花等花卉之美,並一窺像是天燈、搶孤、蜂炮等台灣文化的奧妙。

「在花博期間,影音劇場每週將放映一部新片,每部七分鐘,像《百花寶島》就是花的影片,《台灣映象》是講述台灣之美的影片,」賴麗純期待,生活館能成為國際旅人認識台灣的首站。

其實,早在成為花博合作伙伴之前,天使美術館在數位影音內容上,已經累積了將近十年的基礎。「經營花博生活館,就像練功很久的小和尚,突然被叫去打十八銅人,」賴麗純對此很有自信。

﹥3000元的身心靈SPA

對賴麗純來說,文化創意也可以創造出進入生活的一種產業,「就從吃開始,二樓的身心靈SPA區就是一種實踐。」

很多人聽到「身心靈SPA」一詞,還以為進生活館也要帶游泳衣,賴麗純笑著說,不是真的下水泡SPA,而是透過精緻咖啡、茶藝表演,或是邀請名廚親自下廚,結合了藝術表演的元素,讓入館民眾體驗有如SPA般的五感享受。

﹥每月一個主題展

生活館最重要的特色,也就是被賴麗純形容為「超級天使變變變」的主題展。

在花博六個月的展期,生活館每個月都有一個主題,像是開幕的11月,36位甄選出來的花天使,將為台灣品牌代言,定時在中庭花園的水生植物區走秀,被命名為「天使秀生活」;12月適逢跨年,為了響應節能、環保,特別安排引用數位影音模擬的室內花煙火,精采程度媲美上海世博台灣館的科技天燈。

再來,明年1月是和多家企業合作展覽販售,充滿台灣特色的精品福袋;2月遇上元宵節的燈會,生活館也將以101盞彩繪燈籠慶祝台灣百年;3月將和工藝研究所合作,舉辦「心靈酵素」活動,展示100位工藝家的精緻工藝,在生活工藝品上展現花的設計;至於4月的閉幕季,則是藉由和企業、公益團體的義賣活動,協助一些弱勢族群。

也就是說,生活館不能夠只來一次,未來半年的花博展期,每個月來都將有不同的新發現,說不定,還能親眼目睹賴麗純那六隻貓咪的盧山真面目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