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林政鞍 追根究柢方有過人發現

91 螢光金奈米團簇研究獲美國青年研究學者獎

呂愛麗
user

呂愛麗

2010-08-04

瀏覽數 35,150+

林政鞍 追根究柢方有過人發現
 

本文出自 2010 / 8月號雜誌 新台灣之光100

我要利用50年的時間,將這裡打造成全世界最棒的醫工科系!」現年34歲的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林政鞍接受全球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專訪時,發下如此豪語。

林政鞍以「螢光金奈米團簇」研究,於今年1月在美國獲得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的「青年研究學者獎」,不僅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此項國際殊榮的本土青年科學家,獨步全球的技術更引起《自然》期刊的關注,特地越洋電話專訪林政鞍。

「這是全世界第一次有人採用蝕刻技術生產螢光金粒子,」林政鞍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張恒雄教授如此肯定愛徒的研究貢獻。 蝕刻技術過去主要應用在半導體,林政鞍不但是全世界第一個將它應用在生物醫學工程。而且採用蝕刻技術生產螢光金粒子,不但可量產,生產出來的螢光金粒子穩定性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無害,未來將可廣泛應用到生物光電及生物醫學,特別是在幹細胞治療與癌症細胞。

雖年過30,但樣子看起來仍不脫稚氣的林政鞍在中原大學「奈米生物工程中心」接受訪問。待人客客氣氣,訪談時始終掛滿笑容的林政鞍,卻不是一般人想像的書呆子,在校成績也不是名列前茅。

因為是早產兒,自小體弱多病,林政鞍三歲那年,被燒開水灼傷、上國小遇到車禍,後來還因為中耳炎,到處求醫,成長過程可謂多災多難。

不過,對物理感興趣的他,高中的休閒讀物是《牛頓》雜誌,「曾經幻想自己得諾貝爾獎,」說完隨即靦腆大笑,試圖掩飾尷尬,林政鞍申請大學填物理系,爸爸卻因為他從小體弱,希望他念醫學。

為了對父母有交代,林政鞍在最後一項志願填上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看到醫學兩個字,似乎沾上邊,也算有交待,」林政鞍抓了抓頭,不好意思地這麼說。

誤打誤撞,沒考上物理系的他到了中原醫工系,開啟林政鞍在這個領域的摸索階段。一開始,林政鞍並沒有投入太多心力的課業上,反而不斷往社團跑。

林政鞍說,大一的成績總平均還有80幾分,到了大三,掉到70分左右。不過,再怎麼瘋社團,他還是堅持要去上課,遲到了也硬著頭皮走進教室,謹守學生的本分。

讓林政鞍著迷的就是中原大學的合唱團。他當上團長後,更是每天往宿舍跑,希望拉攏更多學弟妹參加合唱團,讓一度頻臨解散的社團,起死回生,聲勢更壯大。

在合唱團,林政鞍結識了當時正在念碩士的李冠瑢學長,成為他走上研究這條路的啟蒙之一。 目前是台南大學材料科學系助理教授,李冠瑢回憶說,林政鞍做事的衝勁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讓他印象深刻,「當時覺得如果他願意到實驗室幫忙,應該是很好的助理。」

進實驗室,激發潛能和創意

在學長的不斷邀約下,林政鞍進入實驗室當專題生,從此激發了他在研究上的潛能和創意。 問李冠瑢怎麼看出林政鞍的潛能,他笑說,當時實驗室正在設計一項可垂直打到需要刺激的細胞培養皿的超音波探頭。「一般人選用現代儀器設計,他卻用了雷射光筆、鏡子、一條線及一個法碼之類的設備,就設計出一個精準的儀器,非常有創意!」方法雖然費時花力氣,卻讓李冠瑢發現,這個小學弟或許在學術研究上,將有一番作為,於是鼓勵他考研究所。

林政鞍執著和追根究柢的精神,也是促成他後來在進行「螢光金奈米團簇」研究能有所突破的關鍵。

開始這項研究,林政鞍已經是博士班最後一年。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有一天,他一如以往的在實驗室合成金粒子。「在過程中,原本金黃色的粒子突然在我眼前消失不見了!」按照一般人反應,可能以為過程出錯,只好從頭再來,林政鞍卻堅持要找出原因。

固執的結果,讓林政鞍意外發現,原來金粒子縮小到2奈米以下就會發出螢光,「金粒子不是不見了,而是太微小,轉換成螢光粒子,」林政鞍立刻打電話給他的指導教授張恒雄,告訴他這振奮人心的發現。

不過,當張恒雄和林政鞍告訴德國生物奈米專家巴拉克教授(Wolfgang Parak)有關新的發現,巴拉克半信半疑。「後來證實,這是可行的,」張恒雄信心滿滿地表示,這項技術目前已經在美國申請專利,等待審核。

一路從大學到博士班都在台灣完成,林政鞍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土博士。2002年跟老師去加拿大參與生物力學研討會,念到博士班才第一次出國的林政鞍說,「面對海關人員一度緊張害怕英語講得不夠好。」不過,那一次也讓他大開了眼界。

獲得國際獎項後,林政鞍依然每天12個小時待在學校做研究,腳踏實地過每一天。

張恒雄欣慰地說,他的研究室和實驗終於找到繼承人,可以安心退休去了!

台灣之光〉林政鞍

年齡:34歲

職稱: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專任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奈米醫學診斷及治療、微奈米生醫技術整合、微奈米細胞生物力學

光榮成就:

● 以「螢光金奈米團簇」研究,獲得2010年國際光學工程學會「青年研究學者獎」,全球知名科學期刊《自然》越洋專訪,撰文報導

勵志格言: 有用的人,是在各個領域都很努力把事情做好

林政鞍

想對台灣說的話

在台灣,大家都很希望研究能很快看到結果。我們應該更重視質,以便產生更大影響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