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簡立人 自得其樂才能幕後工作

48 台灣第一位獲世界劇場設計大賽燈光設計類銀牌獎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0-08-02

瀏覽數 48,150+

簡立人 自得其樂才能幕後工作
 

本文出自 2010 / 8月號雜誌 新台灣之光100

初見被學生們膩稱為「大簡爸爸」的北藝大劇場設計系副教授簡立人,壯碩的體型、厚實的肩膀,以及儒生般的言談舉止,馬上讓人聯想到,傍晚等待孩子歸巢的那一盞燈,昏黃而溫暖。

很多人是因為看了去年9月台北市聽奧開幕典禮才認識簡立人,明白劇場燈光設計也是一種專業。

特別是以燈光投影打出手勢和數字倒數計時開幕,還有現場幾百盞大小燈光隨著現場音樂及表演者的進行,不斷變換著五光十色的璀璨光影,直到今日仍然讓國人驚豔不已。

其實入行30年的簡立人,作品不計其數,像果陀劇場的《開錯門中門》《淡水小鎮》,表演工作坊的《暗戀桃花園》《如夢之夢》《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以及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等。而他的經典代表作《如影隨行》,挑戰在同一個舞台上,藉由燈光表現陰陽兩個空間,更拿下去年世界劇場設計(World Stage Design)大賽燈光設計類銀牌,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台灣人。

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王世信分析,簡立人能獲獎很意外,因為《如影隨行》劇本並非評審所熟悉,但演出時的燈光效果極佳,「完全是在幫導演說故事。」

劇場業界都知道,簡立人操弄光影的能力,無從挑剔,和張贊桃、劉權富並稱為祖師爺聶光炎之後,當代三位最有影響力的劇場燈光設計師。

很難想像,簡立人當初跨入燈光設計領域其實是無心插柳。

考上文化戲劇系影視組後,簡立人一心嚮往導演路,大一、二還看了很多法國新浪潮電影,不過後來卻因為參加青年友好訪問團改變了他的一生。

看著學長拿到公費,隨著青訪團南征北討地出國參觀和演出,大三的簡立人也興致勃勃地報考,好不容易才從幾千人中脫穎而出,負責演出時的技術工作。

正式代表台灣出國演出前,他們必須接受一年的魔鬼集訓,半途退訓的大有人在。就在受訓期間,簡立人被安排跟雲門舞集《薪傳》全省公演,北中南巡迴下來,他逐漸體悟到幕後工作的奧妙,於是轉而投向劇場技術的懷抱。

結束青訪團演出後,還在念大學的簡立人,邀集幾個學長、同學湊了一些錢,成立「幕後劇場」公司,不上課的時間,就在北部承接演出工作,正式跨入燈光設計。

沒想到大學畢業後,簡立人進入藝工隊服兵役,接觸的又是舞台燈光,「我從20幾歲開始,每天就與燈光為伍,」簡立人坐在北藝大辦公室回想。

舞台燈光是一種科技和藝術結合的學問。剛開始,每天接觸新設備的簡立人覺得既好奇又好玩,還有錢賺,到了後來,他睜開眼就準備裝台,收拾完演出的東西倒頭就睡,每天都做同樣事情,讓他覺得好像有點卡住的感覺。 有學長建議他,趁年輕出國念書,好好開拓視野,但簡立人還是猶豫不決,直到聽到前輩周凱過世的惡耗,驚覺要把握當下,他才下定決心出國。

五年的異鄉求學時光,簡立人就像一塊飢渴的海綿,拚命吸收。除了課堂上,他曾跟著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工作,也與現代舞奇才艾文.艾利(Alvin Ailey)的演出共事,還有一年暑假,參加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夏日劇場的演出行程。

「出國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如何針對一個劇本、製作主題,進行深入地探討,」簡立人事後回想。

燈光是帶位員 引導觀眾視線

畢業之後,簡立人不斷打電話透過認識的、不認識的人找劇院工作,但剛好遇上美國經濟蕭條,幾乎都沒下文。 眼看就要彈盡糧絕,從台灣土地長出來的韌性,讓他不輕易放棄,為了維持溫飽,他頂著碩士頭銜,騎腳踏車跟鄰居到處去打零工,替人家修車庫、埋瓦斯管、擦油漆、做木工。

直到後來出現一線生機,他回到台灣中正文化中心擔任技術管理和指導、舞台監督,也代理演出組組長。然而,簡立人還是一心嚮往著創作,於是轉任到北藝大執教鞭,教課之餘,一年也接幾部劇場燈光設計過足癮。

20多年來,燈光配置圖從手繪變成電腦,而簡立人也從實務轉為創作,唯有他對劇場燈光的熱情,始終沒變。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對簡立人而言,燈光,就是他的畫筆。

他拿起珍藏十多年的手繪燈光圖說,畫畫的人從不把白色當作顏色,頂多拿來增加亮度,但劇場如果不漏光,就像一個烏漆嘛黑的盒子,當導演和工作團隊決定呈現什麼給觀眾看,就用光把那部分洩露出去。

簡立人也認為,燈光就像戲院裡的帶位員,大部分的場景都由光來帶動觀眾視線。

就以觀眾席設在劇場中心,表演區順時鐘環繞的《如夢之夢》為例,長達七個半小時的馬拉松演出,場景跨越了100年,簡立人除了用不一樣的燈光顏色,傳達每個時代的氛圍,為了配合《如夢之夢》的特質,用燈光營造出畫面旋轉的感覺。

「觀眾甚至不會感覺到演員在換場,不知不覺中,看戲就好像在作夢一般,」跟他合作十幾年的表演工作坊創意總監賴聲川形容簡立人的工作經常是「艱難而精準」。

他進一步說,燈光設計都是由細節堆砌起來,一場90分鐘的戲,至少有300盞燈,150個畫面變化。但就算再怎麼愛燈光,也應該恰如其分,不能搶了整齣劇的風采,把配角變主角。

燈光是配角 自重就能很享受

賴聲川表示,當觀眾看一齣戲,沒發現燈光,這才是最棒的燈光設計,「也就是說,燈光設計師要收起他們自我表現的心。」 不管是7月底上演的《快樂不用學》、獲獎的《如影隨行》,或者是比劇場規模大上100倍的聽障奧運,都是燈光高度和投影結合的例子,其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燈光要讓,投影才顯得出來。

賴聲川舉例,《快樂不用學》開場時,投影背後出現燈光,觀眾不但看到房子,又看到海,甚至是兩個人在跳舞,技術排演時,賴聲川要簡立人把其中一盞燈拿掉,他二話不說馬上照做,再補了一點光進去,完全就是賴聲川想要的效果,「別的導演和燈光設計必須花半天調整的事,我們20秒就解決了。」

賴聲川說,簡立人很懂他戲裡的大主題,以及細部的呼吸,觀眾不知不覺受到影響而感動,「這就是簡立人的技術所在,」賴聲川盛讚。一路走來,簡立人的劇場燈光設計之路看似順遂,其實最大的阻力來自他的母親。

媽媽看著簡立人早年跟著卡車跑遍全台灣,爬上爬下地做勞力工作,一方面心疼,又怕他危險,嘴巴上沒直說,不只一次拐彎試探他,「你要不要做點別的工作?」 事實上,簡立人也曾經歷過生死一瞬間的驚險。大學時跟著雲門舞集巡迴《薪傳》到屏東,他踩著梯子爬上兩、三層樓高的地方調燈,地上工作人員不知他被繩子絆到,硬把鋼架拉走,他人就掛在半空中,當時他聽到創辦人林懷民急得大喊,「不要慌,我們馬上救你下來!」當下故作鎮定的簡立人,隔天又上燈梯調燈,卻不自覺嚇得冷汗直流。現在他已用不著再上燈梯,「我如果現在想上燈梯,學生還會勸我不要,因為我以前體重只有現在的2∕3,」他大笑。

問長年從事幕後工作,又不能突出自己,必須融在劇裡的簡立人,靠什麼動力堅持下去?他笑笑說,「Enjoy就好,自己覺得很重要也就可以了!」

台灣之光〉簡立人

年齡:49歲

光榮成就:

● 2009年,台北聽障奧運開閉幕典禮燈光設計總監

● 2009年,以燈光設計作品《如影隨行》參加韓國首爾第二屆WSD獲世界劇場設計展獲銀獎

勵志格言: I know all one can know when one knows nothing.

簡立人

想對台灣說的話

為表演藝術作設計這件事重要的是在參與製作過程中的成長和學習,而非演出規模大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