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拉威爾的知名舞曲《波麗露》正輕快流洩,一群舞者在舞台上不斷舞動、鼓譟,揚起滿天紙花與激昂熱情,把上千名觀眾逗得笑聲、掌聲不斷。
今年元月,年僅27歲的台灣新銳編舞家周書毅,率團登上英國著名舞蹈劇院「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 Theatre)舞台,所創作的《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連演兩天,讓英倫觀眾對於台灣的舞創能量,大大驚豔。
歷史可追朔300多年的沙德勒之井劇院被譽為英國舞蹈聖殿、乃至於現代舞的搖籃。周書毅在2009年時拿到沙德勒之井第一屆全球網路舞蹈比賽首獎,在30多國、170多個參賽單位中脫穎而出,取得唯一獲邀演出的資格。
今年4月,周書毅單槍匹馬到丹麥挑戰第三屆跨界連結編舞大賽(Cross Connection Dance Competition),又從140個參賽者中,以自編自舞的獨舞《從身體出發》拿下季軍。
接著,5月,在德國。身高180公分、有著俊秀臉龐的周書毅僅以單足點地躍起,成為杜賽朵夫國際舞蹈活動手冊封面人物。今年8月,周書毅將獲邀前往表演獨舞作品。 算一算,今年才剛過一半,周書毅已以編舞家、舞蹈者的雙重身分,在國際舞台上大放光采。
已被世界看見的周書毅,是台灣舞蹈界正竄起的一顆閃亮新星,但其實周書毅很早就站在舞台上。 10歲時因為驚豔女同學的舞姿,周書毅向媽媽說要學舞,就這樣從民族舞蹈、芭蕾跳起,一路跳進國中的青春叛逆期。 國一、國二時期曾因被男同學嘲笑「跳舞很娘」,他便賭氣一年不跳舞。
後來是舞蹈社師母的連環call,才喚得他回頭,後來為了考上公立高中、成績不理想的他,拿著簡章報考上竹北高中舞蹈班。
「小時候跳舞用的刀槍棍劍,就是我的玩具,我很喜歡跳舞,但還沒有找到所謂的『熱情』!」凝思時有一種鬱雅氣質的周書毅,是上了高二、接觸創作課後,才發現「原來跳舞是要思考的,而且我自己就可以編舞!」
此後一年,初嘗創作滋味的周書毅,發狂似地編了四支舞,好像話怎麼說也說不完。 周書毅大學同時考上台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但他婉拒了當年北藝大舞蹈系主任、知名舞蹈家羅曼菲的殷勤招呼,毅然選擇了有「創作展」的台藝大。 周書毅笑說,他下課後常留下來練舞、排舞,往往是舞蹈教室最後關燈的人,週末還經常偷偷到學校占用舞蹈教室,讓警衛抓不勝抓。
儘管又窮又傷 還是堅持舞創
2003年,時年20歲、升大二的周書毅入選兩廳院「新點子舞展」,開始了第一次的售票演出,並連續兩年入選該展。
看似順遂的舞蹈之路,其實周書毅一路走來,充滿矛盾與掙扎。
「我很年輕就當老師了,高二就開始教舞,高中三年都在打工,一次兼過三份差,還曾在學校對面賣過珍珠奶茶、雞蛋糕,」因為父母被倒會,周書毅高中起就負責自己的開銷和助學貸款。
經常得20元過一天,周書毅常想這麼窮還堅持跳舞,是不是太自私?而在長期教課、編舞、練舞,過度使用身體的狀況下,周書毅在大三、大四發現椎間盤突出、休息一年,那時他認真考慮要休學。
羅曼菲在周書毅受傷時,曾心疼地帶他去應徵化妝品銷售員,但周書毅終究是屬於舞台的,上沒兩天班就覺悟「不行!我還是想跳舞!」 2005年,周書毅與陳武康等人創立「驫舞劇團」(驫音同飇),一邊復健、一邊編舞,一直到隔年才復出,答應罹癌病危的恩師羅曼菲跳雲門二《春鬥2006》。
2007年,周書毅擔任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他乾脆把房子退了,搬去駐村現場三個月。
從當時他所發表的《看不見的城市──人充滿空氣》舞作中,可以見到舞者來回於走廊、電梯與天台,在空間中不斷重複碰撞、點擊。反映的,似乎正是多年來周書毅在窮困中找可能、從局限中找自由的心境。
這幾年,他不斷遞件參加全球性的舞蹈比賽,除了想為靈感不絕的創作找到舞台,比賽獎金也是很重要的經濟來源。 但也因此,周書毅掙出了國際舞台,今年下半年的國際演出邀約已滿檔,他得連續飛到法國、德國與紐約,再飛回台灣參加藝術季。
「他是我教過的學生當中,對自己的舞蹈方向最清楚的,即使許多舞團搶著要他,他仍堅持獨立編舞之路!」延攬周書毅到台藝大代課的舞蹈系教授楊桂娟直說。
觀照初心,一直舞下去,在貧困中滋養的周書毅,終究要交會出一段段的精采,成為多元創意下的台灣新世代典範。
台灣之光〉周書毅
年齡:27歲
光榮成就:
● 2010年,4月在丹麥獲得第3屆跨界連結編舞大賽第3名。5月德國杜塞朵夫國際舞蹈活動手冊封面人物,8月並受邀演出
● 2001年,英國知名舞蹈劇院「沙德勒之井」第一屆全球網路舞蹈比賽首獎,並登台表演
勵志格言: 這麼窮,真是太酷了!人生真的要很有種,才活得下去,所以我不放過任何機會
周書毅
想對台灣說的話
台灣的舞蹈環境不夠支持這麼多學舞的人,所以想跳舞的人要趕快跟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