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盡是峰迴路轉。誰能知道,一個從小唱戲的頑皮孩子,將來竟成為威震天下的世界武術冠軍?
清晨7點,當許多人還裹在棉被裡跟鬧鐘搏鬥的時候,桃園平鎮的北勢國小活動中心裡,早已充斥著練武的吆喝聲。
「一、二,」近80位小朋友跟隨著年輕教練的口令,整齊劃一地練拳、翻筋斗。
這位帶領武術隊的教練,正是去年在世界運動會上奪下南拳與南棍兩面金牌的武術冠軍、並曾在明華園總團擔任武術教練的彭偉群。
「薪火相傳,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他是我們的驕傲,」創辦並帶領北勢國小武術隊長達26年的賴瑞珠教練稱讚地說。
「在自己的國家比賽,特有自信!這個自信就是一股強大力量,」留著俐落短髮,在學生面前總是板著臉孔、私下卻談笑風生的彭偉群回憶起去年在高雄拿下世運武術冠軍的時刻說,「看到所有觀眾都來為我加油,觀眾帶給我的力量,我要展現給裁判們看,也要告訴世界我們台灣人這股力量有多大。」
學了八年京劇,投向武術懷抱
如果你看過去年的世運比賽畫面,恐怕很難想像,這位拳勁剛猛、威氣震天的武狀元,12年前還只是個蹺課逃學的菜鳥大學生、武術門外漢。
「我以前是學戲的,在復興劇校學了八年的京劇,」彭偉群家中有六個兄弟姊妹,他是最小的,從小學就被送往台北念劇校。當年劇校內學長學弟制很重,對學生的要求也相當嚴格,有時讓他都害怕得想逃離。
「那八年是水深火熱的八年,極度嚴格的環境,」彭偉群笑著說,但這八年也讓他學會吃苦,學會了學戲人該有的精神與堅持,對他後來習武幫助很大。
劇校的八年苦學,讓彭偉群練就堅毅不屈、吃苦耐勞的性格,但卻磨滅不了他從小好動、愛玩的赤子之心。
劇校畢業後,彭偉群進入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就讀,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吃喝玩樂的大學生涯。家計負擔沉重的父親,為了小兒子能進入大學,甚至還悄悄典當金飾湊學費。只是,入學沒多久,彭偉群便逃學了。
「我那時心想,我已經學了八年戲了,難道還要再學四年同樣的東西嗎?」彭偉群彷彿有股大俠般的豪邁,連休學手續都沒辦就「自動休學(不再去上課)」了。 離開校園的彭偉群,回到母校指導學弟妹,同時也前往明華園打工、當臨時演員。 「我從國二起就開始到明華園打工,在那邊賺生活費,我甚至還拍過幾部電影當武行,」彭偉群說。就在此時,幸運之神將生命中的貴人帶到他的身邊——台北體育學院技擊運動學系助理教授、也是知名武術教練張世博。
恩師張世博,慧眼識英雄
「我今天的成就,都要歸功於我的老師(張世博),他是個非常厲害的教練!總是能根據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鼓勵他,」彭偉群每每提到教練,總是充滿感恩地拉高了語氣、放慢了語調地說。
張世博在劇校遇見了彭偉群,建議他到北體繼續升學,並親自傳授一套拳法,讓彭偉群用來應付入學的術科考試。「偉群的反應快,很機靈,是智慧型的人。我給他的建議和方向,他也都能很快就抓住重點,」張世博強調。
彭偉群果然沒辜負張世博的慧眼識英雄,在短短一週內便把拳法學會,並順利通過入學考試。儘管是以吊車尾的第六名考上,但面對個個都曾拿過全國冠軍的其他應試者,彭偉群能脫穎而出,已初顯不凡的武術潛質。
只是,當時沒人想到,這名吊車尾考上的武術門外漢,幾年後居然成為世界武術獎牌的常客。
18歲那年踏進北體校園,是彭偉群正式接觸武術的開始。但他顯然還心不在焉。 當時一心只想當個快樂大學生的他,經常半夜與友人外出喝酒通宵,直到天亮才拖著醉醺醺的身軀回到體育館裡練拳。
張世博對一切都看在眼裡,卻也鮮少苛責,反而用幽默的話語來鼓勵他:「偉群,又喝酒啦?可別打醉拳啊!」 直到某天,彭偉群的醉態讓他的練拳表現完全荒腔走板,張世博首度嚴厲地斥責他說:「你在打什麼啊?下來,別浪費時間!多少人想要在這毯子上練習,你占了他們的位置,卻還在這裡浪費時間!」
張世博並語重心長地告誡彭偉群:「你是劇校出來的,如果你武術學不好,將來只會翻跟斗、只會耍嘴皮子。你現在過的是快樂的大學生活沒錯,但四年結束後,你學會了什麼?只學會翻筋斗賺幾個錢而已嗎?」
教練一席話把彭偉群驚醒了,「聽完老師的話,我整個愣住了。我想了一下我會什麼?我真的什麼都不會耶!」「從那天起,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拿下世界冠軍。」
文化底蘊佳,武術傳承下一代
經過點化,彭偉群脫胎換骨,從早到晚堅持不懈地習武練拳,一天練上八、九個小時更是家常便飯。
不過,彭偉群從來沒讓家裡人知道他轉行習武。直到2005年東亞運,彭偉群首次參加國際賽,終於紙包不住火。「那次我拿了獎牌(銀牌與銅牌),回到家後,家人驚訝地問我:「你怎麼上報紙了?」彭偉群大笑著說,他祕密「棄戲從武」的事情才終於公開。
當年底,他更首度在世界盃武術錦標賽上勇奪世界冠軍。從此,重要的國際賽事便成為彭偉群「穿金戴銀」的場合。
「他已經是我們國內目前最頂尖的武術競賽運動員,是個能進能退的選手,不會患得患失,而且謙虛有禮貌,」張世博分析,彭偉群所以能經常奪下國際獎項,是他能展現武者的形象,這種形象是從內而外表現出來的,要比其他運動還要多一層文化底蘊。「他以前學過戲劇,在這方面他能比其他人更好地表達出一種武術氣質。」
武術界人士都曉得,當年中國大陸由於文化大革命,許多正統武術都流走到海外。後來中共為了把武術納入奧運項目,於是結合武術、體操發展一套所謂「新武術」,成為目前國際賽事中主要的競技標準。只是競技武術看起來很漂亮,但已經失去傳統武術原有的深遠文化與精神內涵,變得很刻板,成為所謂的「樣版武術」。 所幸,張世博在指導學生競技時,始終不忘循循善誘他們進入傳統武術的博大精深文化中,這也是台灣的優勢。
彭偉群最大的願望是把武術傳承給下一代,「我要為這個國家訓練出更多真正的習武者,然後我會帶著這套東西入土到棺材裡。」
台灣之光〉彭偉群
年齡:31歲
職稱:桃園縣北勢國小武術總教練
光榮成就:
● 2009年,世界運動會南拳金牌、南棍金牌
● 2008年,北京奧運武術邀請賽南拳銀牌、南棍銀牌
● 2007年,世界盃武術錦標賽綜合成績第六名(取得北京奧運邀請賽參賽資格)
● 2005年,世界盃武術錦標賽南刀金牌、南拳銀牌、男子對練銅牌
● 2005年,東亞運南刀南棍、對練銀牌、南拳銅牌
勵志格言: 功夫不到終是謎,唯有終身學習,才能增添生命的色彩
彭偉群
想對台灣說的話
武術文化涵蓋了精神與教育,對孩子成長很有幫助。如果不重視,這個文化就會消失。所以要提供更多武術教練的職缺與機會,讓有更多人去完成傳承武術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