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看,這是提拉米蘇、水蜜桃蛋糕、冰淇淋、棒棒糖,這些看起來讓人流口水的糕點,其實都是毛巾。你沒有聽錯,都是毛巾!怎麼可能把用品變禮品?這就是業者的創意。」這是馬英九總統治國週報上的文字,他用一家毛巾工廠的創意商品,闡釋傳統產業如何轉型。
這家連總統也讚歎不已的業者,是來自雲林虎尾的「興隆毛巾」,它代表的,其實是一個瀕臨瓦解的夕陽產業,如何轉型以求生存的典型故事。
過去身為台灣主力創匯產業的紡織業,全盛時期曾創造近30萬個工作機會,但歷經1990年代大陸貨傾銷及2002年台灣加入WTO影響,業者開始大舉外移、倒閉,產業幾乎連根拔起。如今面對ECFA衝擊,不少僅存的業者大概也都在「銼咧等」。
紡織業沒落洪流中,毛巾業更是首當其衝。如1950年代誕生台灣第一家毛巾廠(中大棉織廠)的虎尾,曾是台灣毛巾業大本營,一度聚集超過200間工廠,目前剩下50多家,還在生產的大約只有30家。
找出路 毛巾變成小蛋糕
成立逾30年的興隆,嘗試轉型不過是五年前的事。靈魂人物是民國58年次的第二代林穎穗。身為長子,林穎穗雖然從小就在毛巾堆裡打滾,卻不喜歡總是嘈雜、空氣又差的紡織廠,壓根沒想過接掌家族事業。五專畢業後,他北上混過電視圈、開過飲料店、還在網路業工作超過十年,直到35歲那年,因不想派駐大陸,才決定回老家幫忙。
想不到毛巾業快速沒落,過去生意不算差的興隆,當時庫存幾乎堆到天花板,負債還高達3000萬元。「我希望爸媽趕快減產,但他們顧及員工生計,只能用縮減工時的方法來因應,」林穎穗回想。面對危機,林穎穗苦思如何提升毛巾的產品定位。「我們的東西做得好,卻賣不動,一般人也不在乎毛巾的品質好壞!」他著急地說。
他想起一次家庭聚會上,有人拋出一句,「毛巾軟綿綿的,好像可以做成蛋糕耶!」這句異想天開的玩笑話,卻讓林穎穗找到點子。他發覺歐洲早在1950年代就出現過蛋糕毛巾,日本近幾年也曾經推出甜點毛巾,幫傳統毛巾找到了額外的商機。
嘗試了數十次的包裝工法,林穎穗終於設計出第一款圓形蛋糕狀的造型毛巾,使過去被定位於日用消耗品的毛巾,變成可愛動人的禮品與裝飾品,對消費者提供更多附加價值。
只是產品有了,客戶在哪裡?他先鎖定企業客戶,接企業專屬禮品的代工案。不久,第一家客戶「龍鳳童裝」上門,用蛋糕毛巾做為消費滿額禮,原本第一張訂單只做3000個,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就被搶購一空,後來客戶還立刻緊急追加兩萬個。
成功打響名號後,企業訂單接踵而來,包括眼鏡公司、五星級飯店、金融業者、甚至外商科技公司,都曾委託興隆代工造型毛巾。
闢通路 用觀光工廠打廣告
B2B業務穩定後,林穎穗再發揮自己專長的網路行銷,把造型毛巾透過網路販售,每月都可締造六位數的業績,最熱賣的一款棒棒糖毛巾,還曾締造20多萬支的銷量。他笑說,「曾經有人買回去放桌上,結果隔天找不到,原來被家人放到冰箱去冰起來了。」
目前造型毛巾雖然只占興隆二成~三成的產量,但從獲利與營收比重來看,已逐漸超越傳統毛巾。不過做出可愛造型與找到客戶,只是提升毛巾產品定位的第一步。接下來,興隆還要設法推廣產業文化,讓大眾更認識台灣自製的高品質毛巾,脫離低價泥沼戰。
2007年,興隆加入中華民國觀光工廠促進協會,並投資400萬元,在2008年底蓋出全台第一間毛巾故事館,賦予消費者獨特又新奇的行銷體驗。
如今走進虎尾鎮郊區的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會先看到一排作業中的毛巾生產線,毛巾的八道製造過程一覽無疑。看到打版師傅工作的神情、聽著嘈雜的機具聲、還有來回跳動的飛梭,一部台灣紡織業歷史,正活生生在眼前上演。
接著來到展示中心,你會有置身童話世界「糖果屋」的錯覺,不但可看到各式各樣的冰淇淋、棒棒糖、蛋糕、三明治、水果、可愛動物、甚至有比人還高的三層蛋糕和耶誕樹,只不過,這些統統是用毛巾做出來的,並不能吃。
開幕一年半以來,觀光工廠每月都有1萬~2萬人次的來客,不但是毛巾產業的最佳宣傳館,也成為虎尾一帶知名景點。為紓解假日時的眾多人潮,門外小巷子還特別加裝了一個紅綠燈,以維持車子的出入秩序。
做行銷 異業結盟力量大
五年的變身歷程,雖然已幫興隆擺脫倒閉命運,成為不少同業學習的轉型標竿,但林穎穗也慢慢看到了未來的挑戰。他分析,台灣毛巾內銷市場一年頂多十幾億元,但在大陸貨傾銷下,本土廠商市占率僅剩二成~三成,生存空間很小,「人家的成品價,就比我們的原料價還低,你說怎麼競爭?」
而且,興隆好不容易想出的造型毛巾策略,如今不但許多人模仿,更有人開始用台灣設計、大陸製造的手法大量推出。對此,林穎穗前後申請了將近十項專利,以保護自家智財權。
半年前他成立「穎創設計行銷公司」,打算為造型毛巾開發更多的行銷價值,替產品灌注故事劇情與文化內涵,「我們必須給毛巾更多生命力,讓它活起來。」
去年聖誕節前夕,他推出「塔公公與小迷」的毛巾禮品,透過網路用故事宣傳,「聖誕節快到了,可是聖誕老公公(塔公公)的好朋友麋鹿(小迷)不見了,塔公公準備了禮物,希望小迷趕快回來!」果然推出首週就熱賣上千組,今年春節,他又推出「龍兄虎弟」系列的動物造型毛巾。最近,林穎穗也在和某家通路業洽談,一方面製作企業專屬的情境商品,二方面希望借助連鎖通路擴大銷量。
外在的挑戰已經很艱辛,來自內部的溝通障礙,更是林穎穗最頭痛的地方。當初投入造型毛巾時,他得替許多「阿嬤級」的員工訂出SOP(標準作業流程),以統一製作品質,剛開始大家都很反彈,幸好後來訂單不斷上門,才慢慢化解疑慮。兩代觀念上的歧異與爭執,更讓林穎穗感到無奈。例如觀光工廠所投下的400萬元,幾乎是鬧家庭革命才爭取到的。
不過,正如他所說的,「這是一場革命!」只要敢想像,再危急的夕陽產業,也可以找出轉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