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官員及領袖類 簡又新

台灣環境英雄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0-01-01

瀏覽數 30,900+

官員及領袖類 簡又新
 

本文出自 2010 / 1月號雜誌 第283期遠見雜誌

已經卸下公職五年的國內第一任環保署長、前外交部長簡又新,似乎比當官時還要忙碌。

接受採訪完後幾天,身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的他,將帶領八位學生青年大使,和比人還高的台灣黑熊布偶,飛往丹麥參與哥本哈根會議,展現台灣共同捍衛地球的決心。

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之餘,簡又新還得應付已持續一年十個月、每星期一次的不支薪環保廣播錄製,以及莫拉克颱風後接踵而來的演講邀約。

簡又新感慨地表示,他致力宣導氣候變遷議題超過一年,關注的人始終有限,直到莫拉克颱風襲台,台灣人才感受到因極端氣候而受災的困境,有了警覺。

像這樣把環境意識灌進民眾腦袋的辛苦工作,簡又新早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做。

1987年,時任立法委員的簡又新,銜命成立環保署。當時台灣的環境又髒又亂,幾乎呈現失控的狀態。簡又新記得,他和當時擔任研考會主委的馬英九視察淡水河,河上漂的全是死豬、死鴨,還有大小便,一行人全穿上長袖,深怕皮膚被水噴到會發癢難耐。

空氣品質也沒好到哪裡去。當時台北五條捷運線同時施工,走到哪都是塵土飛揚,只要外出一天,白襯衫就會蒙上一層灰。除此之外,各縣市間晚上還會上演垃圾大戰,在月黑風高的半夜,滿載著垃圾到其他村里偷偷傾倒。

回到辦公室,他又得面對不完備法規,以及付之闕如的環保制度,等於統統必須從頭制定。

人才也是個問題。剛成立的環保署,缺乏相關人才,只好舉行環保甲等考試,導致發生科長必須代理副處長、卻做處長工作的窘境。

不得不派人稽查及取締時,簡又新又發現,環保署沒有腳,也就是說,當時全台灣只有北高兩市有環保局,還有一個省政府環保處,實在力有未逮。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裡外夾擊的不只這樣。當時的環保民智未開,不明白環保工作很難立竿見影,以至於民眾既期待環保署解決汙染問題,又怪他們速度太慢,甚至連他的長官行政院長俞國華,都因為不瞭解,而對環保署的成效有微詞。

簡又新形容,扛下這個重擔,等於是在房子大火時,一邊救火,一邊原地重蓋新房。環保署的員工私下表示,翻開環保法規,絕大部分都是簡又新時代制定且延用至今,等於是幫台灣環保打地基。

無形之中,他也培育許多優秀的環保人才,「目前很多縣市的環保局長、副局長,包括現任的環保署長沈世宏,都是他帶出來的黃埔一期,」一位環保署員工說。

防汙到減碳 使命感不退休

不過,簡又新的最大貢獻,還是在於把環保的意識植入人心。

簡又新猶記,剛上任不久,就有很多學校的校長和老師紛紛登門拜訪,請他解說「什麼是環保?」他這才驚覺,就算派再多人去撿垃圾,也不如讓民眾形成共識,不再亂丟垃圾來得有效。

於是他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抽空撰寫一本書《意識.共識興環保》,交待了環保的來龍去脈。他也創政務官之先,每星期上電台一次,藉由日常小故事宣導環保。。

連簡又新也沒想到,一個意外的官職,竟讓他一輩子跟環保脫不了關係。儘管後來又擔任交通部長、外交部長,過去四年的環保署長經歷,已經培養出他愛護環境的使命感。

2004年卸下公職後,簡又新在企業界朋友熱心協助之下,簡又新籌組了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再次投入他熱愛的環境領域。只是這一次不是抗汙染,而是聚焦在因應全球暖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