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三代潛龍現形

文現深
user

文現深

1989-06-15

瀏覽數 50,950+

三代潛龍現形
 

本文出自 1989 / 7月號雜誌 三軍戒備.檢閱海軍──首度深入軍事重地

大家可能以為,台灣不會造潛水艇。

也有人說(包括世界最權威的英國詹氏海軍年鑑),美國人十多年前賣給中華民國的兩艘潛艇「海獅」、「海豹」,海軍稱三百噸以上的潛艇為「潛艦」),魚雷管全被封死,是毫無作戰能力的紙老虎。

部分立委常說,普通人也相信,近三年從荷蘭運回來的潛艇(「海龍」、「海虎」),只是普通貨色而已。

台灣會造潛水艇

但是,他們都錯了。

台灣不但會造潛水艇,而且三十六年前就會了。

那一年,在義大利技師協助下,祕密在淡水基地製造了兩艘,並命名為「海蛟」、「海龍」(此「海龍」不是後來的「海龍」)。

參觀過海軍官校的人,都看過老海龍的「大模型」;在警備森嚴、位置隱祕的海軍水星營區,也有很少很少的人看過草坪上的海蛟「大模型」。經過實地查訪,才明白所謂「模型」,實際上全是「真刀直槍」的中華民國第一代潛水艇。

如果看不到它的潛望鏡,很難相信這是一條潛艇,倒像是一塊圓鼓鼓的大黑鐵(巴基斯坦仍在用這部「黑鐵」)。潛艇外面有些鐵鉤、鐵櫃,身邊的軍官說,這是作戰時用來掛水雷用的。

經過艇頂窄窄的人員通通進入潛艇(大胖子絕對進不去),一點都不像電影中潛艇內部的樣子,倒像是個擁擠的機房。當年在冷戰時代出勤時,鐵皮地板上緊捱著睡十四個官兵,就再沒有多餘的空間了,地方實在小得很。

「海蛟」是「潛爆艇」,可是它的武器不是用發射的,完全依賴人工掛放。執勤的爆破隊蛙人,必須大膽地游出潛艇,從「鐵櫃」裡拿出海灘球大小的水雷或炸藥,再游到敵軍目標,放好炸彈,再游回來。

「這裡是訓練膽識的地方,它最大的貢獻是訓練了海軍潛艇艦隊的種子人才。」潛艇艦隊的艦隊長李少將拍拍「海蛟」說。

睡鐵皮的時代

李少將回顧那個時代,睡鐵皮(沒有床)、吃乾糧(艇中沒有廚房)、穿汗衫短褲依然揮汗如雨(身邊是熱燙燙的引擎,密閉的空間沒有空調)、噪音、尿味……。

如今他站在世界先進的新荷蘭潛艇內,周圍閃閃亮亮的電子儀器、精心控制的艙溫、潔白的床單。

步出水星營區,進入外界傳言頻繁的第三代潛艇--「海虎號」,彷彿進入了奇幻的電子世界。

憑這艘潛艇,海軍艦隊的作戰範圍從台灣近海向北擴展到海參崴,南至印度洋,以至中國大陸所有沿海港口和海運船道,盡落入國軍攻擊半徑之內。

老一代的潛艇,每次只能和一個對手作戰。「海龍」和「海虎」卻能同時控制五個魚雷,和五個強敵纏鬥。

「海龍」和「海虎」另一個特長,能在電腦中把武器和偵測系統合成一體,相當於人的耳目和拳頭連成一氣地配合,水乳交融;不像很多潛艇(包括中共所有潛艇),耳目是耳目,拳頭是拳頭,彼此配合會有「時差」。「這是世界最先進的系統。」艦隊長說得胸有成竹。

反潛飛機抓不著「龍」

潛艇最大的一個惡敵是反潛飛機。荷蘭人為考驗「海龍」的機敏,曾在丹麥東北的大西洋公約國潛艇操演區中,出動了三架世界最先進的獵戶星座反潛艇飛機「抓龍」,結果均無功而退。這種能耐配上它萬浬的遠洋作戰功能,意味「海龍」、「海虎」有把握滲透大陸最森嚴的軍港。

海軍一位高級將領首次透露,「海虎」創造一項新紀錄 在水底下環繞台灣航行三十天,一次也沒浮出水面。等潛艇回到軍港,艇身上已長滿青苔,根據外國資料,「海虎」能進入超過二百公尺以上的深海層;越洋作戰,可持續六十天。

「海龍」、「海虎」是荷蘭旗魚級潛艇的改良型。如果把潛艇吊出水面,又可以發現工程師另一項聰明選擇:全艇造型像一滴眼淚,這個美國研究出來的設計,被公認在航行中阻力最少,而為各國沿用。

像這樣具有世界級威力的潛艇,卻是海軍許多人用淚水和委屈換來的。

中華民國外交的孤立招致採購武器的種種困難。有時一樣新武器快弄到,卻因曝光過早,而在中共的激烈抗議下功敗垂成。

向荷蘭採購潛艇的「劍龍計畫」怕重蹈覆轍,民國七十年與荷蘭RSV公司簽約時就約法三章,嚴密封鎖消息。恰巧,七十年代正是台灣政治逐漸開放、百家爭鳴、批判盛行的時代。於是,流言紛紛出現。

流言滿天

報紙說,製造「海龍」潛艇的造船廠火災,潛艇同時被燒毀。事實是有船塢失火,但不是造「海龍」、「海虎」的那一個。

民意代表說:三百億台幣的劍龍計畫,造出來的潛艇設計錯誤,要加鉛塊才能下潛。事實是,潛艇此時已在北歐深海裡進行各種測試和演習。 身在海外參與造艦的軍官回憶,當時不止很多老百姓聽信流言,甚至高級長官,也打越洋電話詢問:「如此大事,為何不報?」

受的委屈多,所以當潛艦抵達國門的那天,好幾位參與其事的海軍軍官都流下眼淚。而潛艦交易過程中的各種風風雨雨,引起意料中的中共強烈抗議,在斷交的恐嚇下,荷蘭國會否決了繼續出售「海龍」級潛艦給中華民國的要求。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曾經,政府跑遍自由世界軍火市場,都買不到潛艦用魚雷。因為劍龍專案的成功,終於在前年獲得了大批魚雷。「海龍」、「海虎」的魚雷管直徑二十一吋,恰好也正是第二代「海獅」、「海豹」的魚雷管尺寸。

民國六十二年,美國賣給台灣兩艘一九四六年就下水服役的「古比級」柴電動力潛水艦,命名為「海獅」與「海豹」。十六年來,權威的英國詹氏海軍年艦每年都說,這兩艘潛艦的十個魚雷管都是封死的。

嚇阻力量

保養良好的「海獅」、「海豹」,戰力當然不如「海龍」、「海虎」,但也不能低估它。「海豹」艦長劉海池就說:「有潛艇,就有嚇阻力。說不定今天在長江口,明天就在青島外海(中共海軍總部)。」

在潛艇服役跟在水面上服役的艦隊官兵相比,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潛艇空間狹小擁擠,一出港,官兵就得在「暗無天日、晝夜不分」的狀況下過日子。飲食、盥洗都被嚴格限制,身心的壓力相當沈重。

面對這種「天性」,先進國家無不儘量改善艇內生活環境,以維持官兵身心平衡。這些國家的經驗已經說明,隨著科技的進步,潛艇的機器、動力、糧食,早已大大提升了出海作戰的時間極限,但有一個永遠衝不破的上限,「就是人類的體能。」艦隊長說,在外國,潛艇出海不能超過七十天身心耐力的限度,在台灣,可忍受的極限屬於機密。

荷蘭咖啡待客

除了硬梆梆的外表、陰森森的武器和比較刻板的生活,潛艇也有它輕鬆逗笑的一面。

在潛艇內,洗手盆是可以摺疊的;臥鋪最少有三層;官兵最多三天洗一次澡。而荷蘭來的潛艦,連廚具、刀叉、盤子,都一併配備,艦上還以荷蘭咖啡待客;至於「海虎」的浴室為何不裝電燈,艦上官兵似乎都說不出答案來。

也許在洗滌中,完全的黑暗,才能使人忘記身在潛水艦的壓力,享受短短的自我。

訪「海虎」艦長王樂天

在蘇州與上海度過的童年中,大運河與黃浦江激發了我從小就有的兩個顯望:坐一次豪華的郵輪,參觀一艘潛水艇。

五月初在左營的海軍基地,一個願望已經實現。

斜風細雨中,不僅參觀了老式的義大利潛艇,舊式的美國潛艇,並參觀了最新式的荷蘭製造的潛艇--「海虎號」。

在潛艇上,艦長以荷蘭帶回來的咖啡待客,艦隊長李少將細述海軍的史實及當前的防衛任務。

神出鬼沒的「海虎」

這艘從一九八八年六月編入海軍戰鬥行列的「海虎」潛艇,與早半年回來的另一體荷蘭潛艇「海龍號」,髮成了海軍防衛系統的兩支尖兵。兩艘得來不易的「龍」與「虎」,在台灣海峽中神出鬼沒,默默執勤。

從細長標鐵的潛艇甲板,英下布滿現代電訊設備及精密武器的潛艇內,宛如置身於一個迷你的科幻世界。不久前,「海虎號」剛創造了三十天的潛航紀錄。如果潛航到青島,三十天中可以往返三次。三十天不見天日的操練,返回基地時,受到了葉昌桐總司令與官兵眷屬的熱烈歡迎。

除了被潛艇本身吸引住,我也被這位四十一歲身材修長,充滿了堅毅神情的上校艦長王樂天吸引住。邊喝濃郁芬芳的荷蘭咖啡,邊吃點心,在艇上有一個難得的機會與他暢談。

民國三十八年,這個未滿月的嬰孩,隨同家人從連雲港搬到了台南縣的中寮村。父親在鹽廠工作,只有十多戶外省家庭,他從小台語比國語講得多。

在海邊長大,早就嚮往遼闊的海洋世界;他在高一就決定以進海軍官校為第一志願。

當年高中的校長施金池(現為教育部次長)對他們的教誨--「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不怕苦,不怕難」,更加強了他做軍人的意念。

五十五年保送進海軍官校,他回想當年:「我們那批進軍校的學生都有強烈的愛國心。服從、忍耐,貫徹到底。」

畢業爾年後,經過嚴格的甄選,在六十一年派到武昌艇隊中的舊式潛艇上擔任中尉,那種舊式的潛艇一共只有四位官兵,帶給他一段「辛苦,緊張,但有成就感」的經歷。次年去美國接受嚴格的潛艇訓練時,他剛結婚四個月。

理所當然要吃苦

「在海軍服務,一定要有賢慧的妻子,才無後顧之憂,」他笑著說:「我管艇上這個家,她管那個家。」她的妻子也來自海軍家庭,他們有一個男孩讀國二,一個女孩唸小學二年級。

王上校住在自己十年前買的一幢二十三坪的房子,還擁有一輛二手貨的汽車。他說:「當軍人不是來享受,吃苦是理所當然,每月四萬元左右的待遇,使我有房子,有汽車,我已經非當滿意了!」

七十四年擔任美國潛艇「海豹號」艦長;今年一月調任「海虎號」艦長。這是對他領導能力的肯定與責任的加重。

談及三十天潛航中,怎麼能使八十位官兵在暗無天日的狹窄空間中,沒有爭吵,順利地完成各種操練,王艦長說「「這就要靠平時培養官兵們同舟共濟的精神。」

「同舟共濟」的精神正是當前這個島上所最缺乏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