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網路時代所賜,大量上市櫃財報資訊充分被揭露,讀者只要上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就可以查詢到上市公司的各種交易資訊,如果想查看上櫃、興櫃企業的交易資訊,也可以到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的網站搜尋。至於各種營運的財務資訊,可以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
目前1260家上市櫃公司中,被「公開資訊觀測站」列為警示股的有55家,這些企業都出現部分財報的異常狀況,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標的。
搞清楚〉停止交易、變更交易、停止買賣
但是令人訝異的是,儘管台灣號稱有800多萬股民,但是為數眾多的投資者均未善用公開資訊觀測站,甚至不清楚在各項專區中有一個財務重點專區,會隨時公布被處以「變更交易方法、停止買賣或列為管理股票」的警示企業。
停止買賣是代表該企業暫時無法在股市交易,一旦解除警示訊號,就可以恢復交易;變更交易就是一般所謂的全額交割,是採取預交現金、現貨交割的方式,企業只要符合標準,馬上恢復正常交易。
而管理股票就是被交易所與櫃買中心終止交易的企業,這些下市下櫃的公開發行公司可以向櫃檯買賣中心申請列為「管理股票」,比照全額交割股,採預收現款、現貨交割的方式。
上述三種形式當中,最嚴重的是管理股票,其次是停止交易、變更交易。
截至2月23日為止,上市櫃企業中,共有2家上市公司、7家上櫃公司被處以停止買賣,有22家上市公司、24家上櫃公司被變更交易方法,打入全額交割股。另外,還有6家申請成為管理股票,分別是建台、鼎大、和立聯合、碼斯特、得捷、飛雅。
很重要〉以九項指標篩選各股
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每年6月初、10月初都會依據上市櫃公司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年報(含第一季季報)、半年報資料,依照九項指標予以檢視,每一項紅色標記都有其警示意義,值得每位投資者參考。
為了快速反應上市櫃企業的營運狀況,以保障投資人權益,交易所也已經向金管會建議增列第三季季報的檢視,如果通過,9月初也會更新警示企業名單。
證券分析師郭海培認為,這9項指標涵蓋面很廣,包括營運績效、財務結構與董監事持股比例等,研究員、分析師都很重視這9項指標,投資人也可以將此做為篩選投資個股的標準,「只要是紅色標示企業都會被我拒絕往來,根本不會列入投資參考標的。」
不錯過〉財務重點專區即時更新
財務重點專區都會定期根據上市櫃最新財報資訊更新名單。但遇有特殊狀況,也會臨時增列或刪減名單。
例如,皇田在2008年12月5日發布重大訊息,該公司的財務部副理未經授權就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產生巨幅虧損,超過實收資本額,由於皇田增加銀行借款予以因應,卻導致負債比率高達72%,對財務產生重大影響。這時,主管機關就會立即將皇田列入警示股名單。
豐聲科技去年第1季合併及母公司財報的負債比大於60%,且合併流動比率小於1,隨即被處以變更交易方式。近日,茂德出現「有短期償債能力疑慮且營運無顯著改善」情事,馬上被打入全額交割股。
雖然交易所與櫃買中心強調,財務重點專區僅提供財務業務資訊平台供投資人查詢參考,投資人進行投資前仍應詳閱公開資訊觀測站相關財務業務資訊。而且所揭示結果與各上市櫃公司的營運績效及財務風險無絕對必然關係,投資者必須自行衡量資訊價值。
降風險〉緊盯財報,不碰紅色企業
「但是這項名單還是具有參考價值,只要符合一項紅色標記,最好都不要碰,」德信證券投信總經理儲祥生說,雖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些企業也不見得就會下市下櫃,還是有機會好轉,不過寧可不要冒風險。
時節將進入財報發布的旺季,《投資情報》周刊執行長楊兆景建議,4月底前,上市櫃公司2008年的年報與2009年第一季季報就要陸續出籠,投資人最好能在4月時,根據警示股的9項指標,逐一檢驗手中持股,並隨時注意觀測站每月的財務資訊,才能讓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總之,當你看不懂時,就不要投資,」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認為,1200多家上市櫃企業範圍廣雜,只要鎖定瞭解的產業與企業就好,不要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