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08失業海嘯 政府對症下藥?

李誠
user

李誠

2009-01-01

瀏覽數 25,350+

2008失業海嘯 政府對症下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9 / 1月號雜誌 新美國與你

台灣自2008年5月以來,失業率在持續地上升,但是5月~9月份失業率的上升是來自大量畢業生進入勞動市場尋職的結果。自9月份以來,當關廠、歇業所引起裁員的快速上升,才是真正台灣就業市場受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高失業率時代的開始。

面對此波來勢洶洶的失業海嘯,政府當局不敢輕心,立即提出各種因應的方案:諸如發行「消費券」「愛台12項計畫」的加速推行,推動「立即上工」「立即充電」「穩定就業諮詢團」「基本工資調升的凍結」等勞動市場政策,以穩定就業。本次各項勞動市場政策以補貼企業雇用失業員工為主,現有文獻顯示,在各國推行的積極勞動市場政策中,補貼政策最為直接且有效。

但是,儘管如此,現行政策似乎忽略本次失業海嘯主要來自金融業與高科技產業,而這些行業的員工學歷都很高,因此本次失業人口結構與過去傳統的失業人口結構不同,高學歷者占很大的比例。如下表所示,當2002年失業率高達5.17%時,總失業人口中有1∕3只有國中及以下的教育程度,2∕5是高中、高職程度,大學及以上高教育程度者占總失業人口1∕10而已。但是在此波失業海嘯中,大學及以上高學歷者占9月~10月份失業人口的27.1%,較2002年增加了17.18個百分點;相反地,國中及以下低學歷的失業者占總失業人口的20.94%,比2002年少了12.52個百分點。

換言之,2002年失業率高達5.17%時,大學及以上高學歷的失業人口只有5萬1000人,2008年10月失業率在4.37% 時, 大學及以上程度的失業人口已有12萬8000人之多。從高科技產業無薪休假與裁員的嚴重性與普遍性來看,高學歷的失業人口在未來的數個月中必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不幸的是政府對這批龐大且在快速增加中的高學歷失業人口,沒有因應政策。

政府未重視高學歷失業潮

政府沒有針對高學歷失業者提出因應的政策可能原因有二:

1.政府當局可能認為過去的經驗顯示,高學歷員工的就業從來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只有低學歷員工的工作才會隨經濟的盛衰而波動,因此在處理失業問題時不需要為少數的高學歷人士而擔憂。但是此種認知在2008年是錯誤的,因為台灣在走向知識經濟,勞動人口中高學歷者在快速地增加中,而此波失業海嘯的起源更是來自雇有大批高學歷員工的金融業與高科技產業。

2.政府當局可能認為高學歷人士的薪資高,知識水準高,因此他們儲蓄多,投資理財知識佳,在失業期間,他們有較多的資源與知識去因應失業問題,照顧自己,度過難關,因而不需要政府的幫助;相反地,低教育程度的員工,薪資低,儲蓄少,又缺乏理財的知識,因此較無法因應失業問題,需要政府的救助。

高學歷失業潮將釀社會問題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此種認知在工業時代是正確的,但是在今日知識經濟時代,當高學歷的員工占全體就業人口的比例很高時,此種認知是錯誤的,因為大量高學歷員工的失業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其原因是:

1.高學歷員工生產力高,對經濟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大量高學歷員工失業是人力資源的重大浪費,嚴重地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的充分運用。

2.失業的經驗對低教育,低技術員工生產力的影響少,因為他們的工作大都有標準的作業程序,但是對高教育程度員工生產力有重大的負面影響。其原因是高學歷人士大多是知識工作者,他們在工作上沒有標準的作業程序,他們絕大部分是靠自己的判斷去找出問題,然後再想出解決的方法,知識工作者的主管是無法透過監督的方法去管理他們,去提升工作效率;相反地,主管必須使用激勵的方法,使知識工作者自動自發地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簡言之,高工作動機,高工作熱忱,高自動自發性是高學歷者的核心職能,高生產力的源頭。

然而,現有文獻指出,高學歷的員工只要有一次的失業經驗,便會改變他們工作價值觀與人生觀。

他們會從此失去對工作的熱忱,不再積極地、主動地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及追求成就。相反地,他們會開始非常重視工作的穩定度與職場以外的生活與成就。

穩定高學歷者工作政府需有新思惟

簡言之,失業的經驗會改變高學歷員工的人生觀、自尊與工作熱忱,因而摧毀知識工作者的核心職能。如何穩定高學歷員工的工作,使其無後顧之憂,無失業之虞,以維持他們的工作熱忱與知識工作者的核心職能是政府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擬定救助高學歷失業人士的政策時,政府也該注意到就業政策思惟的改變。在過去20年以世界銀行為首的就業政策是強調個人永續就業能力的維護,而非充分就業的保障。亦即政府只需要不斷提升人民的教育水準,在職訓練機會,以維護他們永續就業的能力;保障充分就業不再是政府的責任,在經濟全球化以後政府也沒有此種保障人民充份就業的能力。

此種「永續就業能力維護」理論與政策,在本次金融風暴與失業海嘯中失靈,因為高學歷,高人力資本並不保証人民不會失業,政府此時需有新的思惟與新的就業政策。

(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溫世仁講座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