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語電影圈裡,一年一度的金馬獎是最受期待的舞台,而能獲得最佳劇情的作品,也是該年度的最大贏家,在這些得獎的電影當中,你看過幾部呢?
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年度最受矚目的大獎、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榮耀的最佳劇情片,相信是所有電影人最夢寐以求的榮耀——該獎通常是典禮當晚最後頒發的一個獎項,被廣泛認為是典禮上最有聲望的榮譽,也是年度代表作。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在1962年首次頒發,1980年以前,金馬獎還沒有入圍機制,都是直接頒發得獎者。直到1981年後,才有入圍影片的競賽模式,持續至今。
要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本身就不易,能得獎更是無比的光榮,它代表著當年度的指標,一個無論在任何層面都有著極高電影價值的肯定。
如果你偶爾不知道該看什麼電影,那看這份片單準沒錯。
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去10年獲獎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那些擁有極高影響力的完美作品:
2025/第62屆金馬獎:《大濛》

金馬導演陳玉勳繼2020年《消失的情人節》後,再度編導第6部劇情長片《大濛》,與億萬監製葉如芬、李烈黃金鐵三角第4度強強聯手,打造催淚動人的跨時代史詩巨作。
《大濛》由方郁婷、柯煒林、曾敬驊、9m88主演,陳以文、蔡昌憲、胡智強、陳俊成、劉冠廷共同演出,故事帶著觀眾重返民國40年代動盪的台灣,感受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下,為生存奮鬥的勇氣與情感。
《大濛》這部電影,充滿了陳玉勳最擅長的幽默筆觸,笑點滿滿、節奏輕快,卻又能在不經意的時刻刺入心底,在某些深刻瞬間讓人痛哭流涕。
方郁婷與柯煒林兩位主角的演出更是本片的靈魂,他們以自然、透澈的表演形塑出兩個令人深深愛上的角色,使觀眾看見那個時代的小人物,如何在困境中相互依靠、勇敢前行。
2024/第61屆金馬獎:《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描述,2020年初,一個電影拍攝團隊在武漢附近重聚,準備繼續拍攝一部10年前未完成的影片,但是隨著各地進入封城狀態,全劇組不得不共同面對意想不到的挑戰。
婁燁用獨特的視角,將中國當時在面對疫情的封鎖、隔離、控管、防疫,拍出超乎想像的深刻反思,身歷其境的感受,彷彿將觀眾再度帶回那段因為疫情而恍如隔世的世界裡,瀰漫出無盡的嘆息。
最厲害的是,觀眾其實很難分辨究竟哪個畫面是疫情當下的,還是為了這部電影而後來拍攝的,正是在這樣讓人難以捉摸的真真假假裡,更顯這部偽紀錄片的銳利鋒芒,還有它第一視角的彌足珍貴。
2023/第60屆金馬獎:《石門》

《石門》由黃驥、大塚龍治執導,姚紅貴主演,以小成本的方式,在各種層面上拍出中國社會底層的女性悲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件事情也並非總能是心中所願,這些挫折偶爾可大可小,有時無傷大雅又不足掛齒,但當其牽涉到整個生命歷程和一輩子難以擺脫的宿命時,背後所能造成的衝擊,遠比想像中巨大。
《石門》是部非常震撼的作品,它沒有大成本的大場面,取而代之的是溫暖卻細膩的鏡頭,一點一滴描述這個家庭的深刻寫照,整體故事緩慢、節奏平和,在大量長鏡頭鋪陳的設定裡,彷彿你我就是個身歷其境的旁觀者,看似事不關己,實際上又為女主角的際遇憂心。
在那完美營造的劇本架構裡,《石門》猖狂出一位現代年輕女性面對人生驟變的茫然,她也許平凡、看似普通,男友更總是嫌她不夠積極進取,但肩負著這個小生命的出現,她的覺悟也在這十個月間起了變化,十分引人入勝。
2022/第59屆金馬獎:《一家子兒咕咕叫》

《一家子兒咕咕叫》講述一個以賽鴿維生卻苦苦掙扎的家庭,面臨著兒子失蹤、經濟壓力和女兒的青春躁動,全家人的不安逐漸壓垮彼此身心,而一名流浪少年的加入,為他們全家人的生活帶來改變。
本片由詹京霖執導,游安順、楊麗音、胡智強、李夢苡樺等人主演,導演透過全片探討許多生死議題,以賽鴿維繫一家子靈魂的根本,卻牽涉許許多多難以化解的心結。
在電影中,游安順飾演的養鴿師阿欽與楊麗音飾演的阿敏,兩夫妻貌合神離,兒子的失蹤、賽鴿的失利讓整個家逐漸崩塌,李夢苡樺飾演的女兒青春躁動,整個家庭的氛圍讓她想離家尋求自由,胡智強所扮演的流浪少年小虎因擄鴿事跡敗露意外闖進這家人的生活。
2021/第58屆金馬獎:《瀑布》

鍾孟宏在《瀑布》突破以往男性視角、暴力美學,第一次從女性觀點出發,電影《瀑布》集合兩大演技派女神賈靜雯和王淨共同演出,電影從預告公布開始就充滿了神秘詭譎的氣氛,令人驚艷。
《瀑布》描述,賈靜雯與王淨在疫情未知的狀況下,因隔離讓生活陷入恐懼拉扯,驚悚氣氛,和她們倆充滿無辜與懷疑耐人尋味的眼神,都可看出兩人即將在這部電影中展現演技的爆發力,共同撞擊出驚人的火花。
鍾孟宏表示,《瀑布》的故事靈感來自友人發生的真實故事,他回憶某一晚和朋友聊天聊了3個多小時,她說著自己和女兒許多生命特別的遭遇,也引發了他很多想像,他創作中的大改變,也像瀑布般襲來,推著他跟著改變。疫情之後,大家面對如何下去的人生課題,他相信這部電影會給大家很多的感觸。
2020/第57屆金馬獎:《消失的情人節》

《消失的情人節》由陳玉勳執導、編劇,過去曾完成《健忘村》、《總舖師》、《熱帶魚》等精彩作品的他,這回的電影是他醞釀20年的劇本,奇幻的劇情令人驚豔。慢半拍的劉冠廷配上凡事都要比別人急躁的李霈瑜,在莫名其妙消失的那一天裡,發生了難以忘懷的感動。
《消失的情人節》描述,公車司機阿泰,是一個動作慢吞吞、連手錶的時間、地震的感應都比別人慢的奇葩。而郵局櫃員楊曉淇和阿泰完全相反,是個凡事搶拍的超級急性子,唯獨感情生活毫無進展,年近30還是母胎單身。
情人節前夕,楊曉淇被陽光的劉老師搭訕,終於情竇初開的曉淇和他天雷勾動地火;想不到一覺醒來,劉老師再無音訊、而且情人節居然已經過了?毫無記憶的楊曉淇,開始了一趟尋找真相的奇幻旅程。
2019/第56屆金馬獎:《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是一個以家庭為核心的作品,特別是描繪在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家庭中,一個努力在社會上喘一口氣的惋惜,它沒有過多的雕梁畫棟,反而以最樸實、溫暖、深刻的鏡頭呈現。
鍾孟宏不僅把觀眾整個拉到故事中,還以親自執筆的完美劇本、一貫驚艷的攝影手法,勾勒引人入勝的澎湃。
故事描述,平凡的一家人阿文和琴姐育有兩個兒子,叛逆的小兒子阿和與好友菜頭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卻帶著身孕來家裡。
琴姐不顧阿文反對,將小玉留下來照顧。此時,被砍傷者家屬也來找阿文求取鉅額賠償,阿文受不了總是帶來麻煩的小兒子,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身上,卻不知道溫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8/第55屆金馬獎:《大象席地而坐》

每個人都夢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去往滿洲里,那裡有一隻大象,席地而坐。
4小時的片長、4個毫無目的的人生,面對根本沒有希望的未來,他們抑鬱、惆悵,在許許多多追尋生活的茫然間,迎面而來的卻是無盡痛苦──也許《大象席地而坐》乍看之下令人摸不著頭緒,但那把人生比喻為荒原的震撼、象徵光芒的大象,導演胡波都用一種餘韻無窮的想像,激起醍醐灌頂的醒悟。
可惜的是,這麼一位充滿豪氣地才子、對理想充滿抱負的導演胡波,卻在2017年10月12日於住處上吊自殺,逝世時年僅29歲。據悉,原本他最追求的4小時片長不斷被製作方要求刪減,認為不合市場商業利益,但他認為唯有這樣才能訴說電影真正的意涵,在孕育的作品無法以完美姿態呈現的壓力下,他最終決定以死明志,令人感慨。
《大象席地而坐》描述,中學男孩韋布為了保護好友,爭執時不慎讓校園惡霸失足摔落樓梯昏迷不醒,孤立無援下,只好離家出走。同時,女同學黃玲與學校老師過從甚密的影片被惡意公開,母親的冷漠和外界的糟蹋,讓她也待不下去。
為朋友出頭的少年、為弟弟報仇的哥哥、身陷醜聞的女孩、老無所終的男子,四個人,一連串的麻煩,演變成無路可逃的困境,而這些故事竟都發生在漫長狼狽的一天裡。
然而傳說中,滿州里那頭整天坐著的大象,似乎成了他們唯一的救贖。
2017/第54屆金馬獎:《血觀音》

《血觀音》由楊雅喆編劇、執導,惠英紅、吳可熙、文淇領銜主演,是部充滿懸疑的犯罪電影。
劇中可說是臺灣時事元素大集合,如泰緬孤軍、馬王政爭、劉邦友血案、江南案、林宅血案、八德鄉滅門血案、湯英伸案、鄭太吉案、伍澤元案、高玉樹之子冥婚案、新瑞都案等事件都影射在內。
《血觀音》描述,1990年代的台灣,「棠府古董店」老闆娘棠夫人,為了政府的都市計畫案「彌陀計畫」向各方人士穿針引線,棠夫人獻了一尊名貴的觀音菩薩佛像,給國會龍頭「王院長」夫人,正值棠夫人盛讚佛像多麼珍貴稀有時,佛像的手卻意外斷裂。
大家深宅三個女人,千手染血的觀音,骨與血,治與亂,情慾與權力層層密謀穿織。
2016/第53屆金馬獎:《八月》

《八月》是張大磊的導演處女作,電影由孔維一、張晨、郭燕芸主演,電影聚焦在一個內蒙古小城1990年代的家庭,及國企經歷市場化改革的大潮下,採取黑白色調拍攝,故事藉由一個小男孩的眼睛觀看大人世界的一切,紀錄工業化經濟巨變的現代社會環境變遷。
導演張大磊表示,在2008年8月回到姥姥家度過了一段時光,那時他就想拍一部關於家庭生活題材的電影,這個時間點也成了電影片名《八月》的由來。
他2012年完成劇本,故事具有一些半自傳的性質。採用黑白影像是因為他認為黑白最貼合90年代的質感。所有演員都是導演的朋友,這些非職業演員,也完成了導演所想要的「完全沒有表演痕跡的一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