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日》黃仁勳兒來站台!OpenAI合作潛力多大?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5-11-21

瀏覽數 100+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右)、創辦人郭台銘(左)世紀同框。張智傑攝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右)、創辦人郭台銘(左)世紀同框。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第六屆鴻海科技日(HHTD)於11月21日重磅登場,在充滿未來感的藍光籠罩下震撼登場,這不僅是一場產品發表會,更是一場鴻海向世界宣告「重新定義自我」的轉型大秀。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與創辦人郭台銘的世紀同框,OpenAI創辦人奧特曼透過影片宣布與鴻海的強強聯手,輝達、IBM、ABB、Uber、三菱扶桑都派出代表人物,黃仁勳兒子也親自站台。本屆科技日究竟揭露了哪些關鍵布局?以下為您開箱這場年度科技盛宴的重磅亮點。

隨著投影片的倒數歸零,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與創辦人郭台銘驚喜同台,一同為鴻海科技集團的大日子揭開序幕。劉揚偉也深深感謝創辦人郭台銘的過去54年的耕耘,「如果沒有我們的創辦人,鴻海科技集團今天不會有如此成就。」

在開場演講中,劉揚偉多次強調鴻海不只是「組裝代工」,從智慧型手機、AI伺服器機櫃、電動車,這些正是可展現鴻海轉型的三大核心產品。

劉揚偉多次強調鴻海不只是「組裝代工」。張智傑攝

劉揚偉多次強調鴻海不只是「組裝代工」。張智傑攝

透過高度自動化的精密製造系統,鴻海的生產線展現極高的效率與品質,包括一天內可生產100萬台智慧型手機,以及一週內可生產1000台AI機櫃。「每個機架都可搭載超過72個GPU。」劉揚偉幽默補充,「我們的合作伙伴輝達也樂見其成。因為我們使用越多(GPU),他們就有越多生意。」

劉揚偉也預言,電動車產業即將迎來垂直分工的甜蜜點。他認為,1996年鴻海拿到Compaq訂單,這是PC時代的「康柏時刻」(Compaq Moment),電動車也將重演PC代工的歷史,迎來「外包專折點」(Outsourcing Breaking Point)。

鴻海當前轉型的野心,從一步入科技日會場便已深深感受到。在充滿科技感的藍光籠罩下,數台鴻海電動車一字排開,正面是電動公車與Model C,側邊還有房車Model B,迎賓場面壯觀而震撼。

鴻海電動車一字排開,正面是電動公車與Model C,側邊還有房車Model B ,迎賓場面壯觀而震撼。張智傑攝

鴻海電動車一字排開,正面是電動公車與Model C,側邊還有房車Model B ,迎賓場面壯觀而震撼。張智傑攝

「請試著別只看車子的外觀,請去體會裡面其實有非常多的零組件,都是『Foxconn Inside』(鴻海在其中)。」劉揚偉笑著邀請與會來賓,也透過向一句經典行銷術語致敬,揭示今年鴻海科技日的轉型意義,「大家熟悉這個說法嗎?就是那個『某某 Inside』?」

他強調,鴻海的精神不只是「組裝代工」(system assembler),而是一如Intel喊出「Intel Inside」的著名行銷口號般,強調鴻海的品質與精神貫徹其生產的產品,「未來,我們將會用『Foxconn Inside』一詞來稱呼我們的系統。」

OpenAI合作瞄準美國再工業化!強強聯手「共同設計」資料中心

一如劉揚偉於法說中預告,鴻海科技日的大消息之一便是與OpenAI的合作。OpenAI亞太區市場開發與合作伙伴關係負責人Andy Brown特地來到現場,OpenAI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也透過影片線上參加。

他指出,這次的強強聯手,正是緊抓「美國再工業化」的商機,對於接下來與鴻海的合作感到相當興奮,很可惜無法親自參與科技日這個大日子。

奧特曼回憶,就在三年前,2022年11月,ChatGPT橫空出世。「在此之前,AI的應用非常有限。而如今,全球每周有八億人使用我們的工具學習、創作和創造。」他補充,OpenAI將分享對於AI產業帶來的新興硬體需求的洞察,而鴻海將利用這些洞察,「來設計、製造可在美國生產的新設備原型。」

細看雙方合作內容,可分為三大方向。首先,鴻海與OpenAI將將共同設計「未來數世代資料中心硬體」,尤其AI時代軟硬體迭代快速,雙方會透過多專案的模式推動;鴻海與OpenAI也將以「強化美國AI供應鏈」為核心,改善機架架構、擴大當地採購範圍與測試組裝,以加快部署速度。

不僅如此,鴻海也將在美國製造AI資料中心的關鍵設備,包括線纜、網路、冷卻和電力系統,以因應HPC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鴻海與OpenAI的強強聯手,可說是高度呼應了「星際之門」計畫下,美國暴增的資料中心與算力需求,以及隨之而生的新世代AI硬體需求。

鴻海科技日的大消息之一便是與OpenAI的合作。張智傑攝

鴻海科技日的大消息之一便是與OpenAI的合作。張智傑攝

【11/26活動報名】COP30全解析論壇, 8大重磅講者,攜手解析COP關鍵趨勢,思索台灣永續之路>>

聯手輝達、IBM,揭露「AI Factory」未來藍圖

經過兩年醞釀,鴻海與輝達勾勒的「AI工廠」藍圖日漸清晰。在2025年科技日上,人工智慧依舊是熱門關鍵字,更被亞灣超算執行長姚延宗描述為「第二成長曲線」。姚延宗相信,隨著「智慧時代」到來,人工智慧及其產出將重塑人類社會運作方式,而AI基礎建設將是這一切的基礎。算力需求預料將持續成長,也表示AI將成為未來價值最高的產業之一。

日前,鴻海已宣布投資14億美元,在台興建本土最大的先進GPU集群。2026年首期部署27兆瓦電力容量,也是台灣首座GB300的AI資料中心。姚延宗表示,「我們將從台灣出發,建立一套完整的主權AI解決方案,賦能全亞洲的AI生態系發展。」

輝達雲端部門副總裁畢約林(Alexis Bjorlin)在對談中指出,資料中心對GPU需求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的門檻隨之提升。從機櫃重量到液冷技術,部署AI資料中心的難度顯著提升,營運與維護的複雜性更高。對大多數公司來說,租賃算力的投資報酬率更高,也保有更高的彈性。如此也呼應輝達協助台灣逾百萬家中小企業進行AI轉型的目標。

同時,藉由在台灣打造地端運算中心,也能強化「主權AI」的概念,將台灣的領域知識與關鍵技術留在本地,並確保數據安全。

這是輝達從GPU供應商轉型為「AI基礎設施公司」的持續努力,也是鴻海強化AI平台服務商角色的一步。當天同台的IBM,更是在長達一世紀的時間內,不斷轉型、適應新變化的老牌公司。

這是IBM首次獲邀參加鴻海科技日活動,IBM亞太區總經理戴科斯(Hans Dekkers)同樣提到主權、數據安全的議題,但IBM與鴻海在「AI工廠」上的合作,聚焦在軟體層的「企業級AI應用商店」上。企業能像下載app那樣,以場景為導向,選用AI模型與工作流,協助企業掌握AI主權、安全應用AI落地。

鴻海的AI及量子運算負責人趙元瀚直言,將AI工廠帶給所有企業、所有新創、所有開發者,甚至是政府,將是關鍵的下一步。

IBM首次獲邀參加鴻海科技日活動。張智傑攝

IBM首次獲邀參加鴻海科技日活動。張智傑攝

「實體AI」優化智慧製造,黃仁勳兒子特地站台 

鴻海科技日其中一大亮點,自然是機器人與智慧製造,這部分由黃仁勳的兒子黃勝斌親自站台。他點出智慧製造並非單獨取放,而是需要高度精準的控制與安全性。

尤其,訓練一位專業工匠或師傅往往需要高達20年的訓練期,「我們要如何讓機器人獲得長達20年的學習經驗,實際卻只花費幾小時?這正是我們達成規模化的關鍵,我們追求的不是單純運算能力的堆疊,而是機器人能處理的『任務規模』的擴張。」

而這便仰賴大量的Domain Knowledge與大量訓練。不同於ChatGPT擁有全人類網路文本作為訓練養分,實體機器人缺乏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數據。黃勝斌強調,這正是「模擬」(Simulation)技術的殺手級應用之處。透過在物理精確的虛擬環境中進行訓練,開發者能將現實中需耗時數十年的學習過程壓縮至數小時內完成,一舉解決了「速度」與「數據規模」的難題。

黃仁勳的兒子黃勝斌親自站台。張智傑攝

黃仁勳的兒子黃勝斌親自站台。張智傑攝

鴻海數位長史喆指出,鴻海當前的智慧製造分成三個層級。第一級聚焦固定動作,透過VDM 和Microverse開發 AI 路徑規劃,重點在於「速度、精確度和重複性」,確保執行穩定。第二級加入感測與控制,實現基本的靈活性,這大幅提升了線纜組裝等精密製程的效率。

史喆強調,第三級是最令人興奮的場景,整合感知、決策與學習,透過多模態AI讓人形機器人、協作行機器人「可自我適應複雜情境與應用」,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倉儲等。

這場盛會證明了鴻海正透過與IBM、OpenAI 合作,提升軟硬整合,也與輝達緊密聯手,達成虛實融合的智慧製造,構築起深不可測的技術護城河。鴻海正以「AI 工廠」為核心引擎,準備在電動車與AI的賽道上,重演 PC 時代的輝煌歷史。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