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張俊宏/台灣本是世界島

李慧菊
user

李慧菊

1989-04-15

瀏覽數 12,100+

張俊宏/台灣本是世界島
 

本文出自 1989 / 5月號雜誌 台灣出擊!偉大的、神祕的總統府

未來的太平洋世紀,日本已跑在前面,韓國也起跑,我們則置身事外。但我相信台灣在未來是會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甚至超過雄心勃勃的韓國,和資金雄厚的日本。我們有些條件,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但要尋找台灣的發展策略,必須先瞭解現狀的一些惡性循環。第一,中國大陸這麼大,共產黨的領導不去搞大的事業,卻把矛頭對著台灣,這是他們失去信心的表現。其次,國民黨一方面壟斷台灣的資源,「反攻大陸又無望」,卻把矛頭對準反對派。反對黨則在國民黨壓力下,有些人不對外發展,反而把矛頭對準自己人,於是有內鬥等問題。

稍把箭頭撥一下

現在是調整矛頭方向的時候了,不妨試試看,民進黨調整箭頭對外,撞擊國民黨,使它恢復生機,再由國民黨撞擊大陸,中國人愛面子,大陸學學美、日都不行,學同是中國人的台灣,就沒有面子問題。如此改變內鬥的循環,再由中國撞擊亞洲,創造「太平洋世紀」,最大的意義則是展開一個新的生命--對外發展,前面就有一個無窮大的空間。

早在日本想發動大東亞共榮圈的時候,台灣是日本人眼裡的核心。大家不要低估那一班帝國主義者的智慧,他們發現了台灣豐富的無形資源。

用英文跟他們拚

把歷史和地理一起考慮,歷史上,台灣有中國的血統、淵源;地理上,放眼北方,是亞洲最大的腹地;放眼南方,掌握經濟的全是華人。日本人受了語言、文化上的障礙,無法獨力併吞這些資源,要借助台灣這座橋樑。

台灣過去四百年累積下來的負債,今天已經變成資產。從荷蘭人、西班牙人、滿清、日本人到國民黨帶來的文化,以及戰後的西方文化,四百年來,學別人的文化、語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我們學會了,而變成龐大的資產,我們懂美國話,美國人卻不懂我們的話。

有些地方我用國語演講,別人批評我,但我認為語言是工具,不必當成尊嚴的象徵。中國人在美國就得用英文跟美國人拚,不是用閩南語拚。但為什麼這一點會使台灣變成二十「世紀太平洋的主人?

太平洋中間幾個大國--美國、日本、蘇聯、中國,這些國家想要馳騁於亞洲,需要一個媒介,那個媒介比台灣更適合呢?因此,將來我們會成為文化的詮釋者、經濟的中介者,以及政治的協調者的角色。太平洋的大國想縱橫亞洲,必須先看好台灣。

楊國樞先生在「大學」雜誌時代說過,回顧歷史軌跡是令人失望的,中國的南方民族不斷在北方人侵入下,從黃河流域一直往南遷移,到長江、珠江,如今跑到美國去了。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往上,往上

但易經說得對,物極必反,現在已經在回升了。美國的地氣從東岸移到西岸,亞洲的地氣也從南方升起,整個大陸最繁榮的是東南沿海,長江流域次之;但比東南沿海更繁榮的是香港、台灣。

地理上,台灣正好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和最大海洋之間的臨界點上,腹地寬廣。台灣更是大陸民族裡最先接受西洋文化洗禮的,是大陸民族最先變成海洋民族的一批人,吸納龐大的海洋文化的靈氣,未來是無可限量的。

這是我一再強調「世界島」的基本理念。有人主張台灣只適合往東、往南,不適合往北、往西發展。二十年前我談海洋文化時,也是這種看法;但我最後說,等台灣吸足海洋靈氣,只要心胸放大、眼光放遠,是東南西北都可以走的。

我有一次演講,一個牧師對我說,東南西北都對,但你忽略了一個方向--往上。往上,更是一個無盡的空間。這指的不是往太空發展,而是靈性。今天台灣的物質已十分發達,我們必須更進一步提升精神、靈性的層次。

靈魂工程

這是一種意識的力量,我認為這就是台灣意識;爭民主、自由的意識。日本人、德國人過去成功了,但它毀在軍國主義上;猶太人也成功了,他們只占美國人口五%,卻控制他們的經濟與文化。

現在我們兩千萬人口,剛好占十億人口的五%,憑什麼同樣的五%,不能掌握中國,扭轉整個亞洲?這個關鍵在,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台灣意識,卻沒有完成靈魂工程的第二階段,就是整合,不論內部意見多麼紛爭,但對外是一致的,我們現在還沒做到這一點。

如果能完成的話,彼此團結,我相信這是突破時代的起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