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事,沒有逆風!」台積電、台達電、文藻外語大學齊談永續突圍之道

專題論壇三〉全球永續遇逆風 ESG新挑戰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2025-11-05

瀏覽數 450+

文藻外語大學校長莊慧玲(左起)、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台積電企業永續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共同探討永續浪潮的策略與行動。蘇義傑攝
文藻外語大學校長莊慧玲(左起)、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台積電企業永續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共同探討永續浪潮的策略與行動。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在全球淨零轉型步伐放緩、ESG投資信心動搖的此刻,企業與教育界如何在逆風中找出永續新動能?2025遠見高峰會於11月5日登場,第三場論壇以「全球永續遇逆風 ESG新挑戰」為題,由《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主持,邀請台積電企業永續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與文藻外語大學校長莊慧玲,共同剖析面對永續浪潮的策略與行動。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指出,今年正逢《京都議定書》簽署20週年與《巴黎協定》生效10週年,下週也迎來COP30(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然而國際永續行動卻出現逆風。美國在川普回歸後再度退出《巴黎協定》,也讓全球DEI(多元、平等、共融)政策出現倒退。

相較之下,台灣不但未受阻礙,反而「逆風而行」,在2025年正式開始碳費申報,顯示政府與企業對減碳的決心。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蘇義傑攝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蘇義傑攝

何麗梅:對的事情,沒有逆風 

「對的事情,沒有逆風。」台積電企業永續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以這句話開場,詮釋企業永續的核心信念。她指出,早在2011年,創辦人張忠謀即提出「企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成為全球典範」,這成為台積電永續策略的根基。2015年聯合國公布SDGs(永續發展指標)後,台積電從17項目標中擇定9項重點,聚焦綠色製造、責任供應鏈、多元職場、人才培育與關懷弱勢五大主軸。

台積電ESG治理由董事會主導,設有ESG指導委員會與企業永續部門,確保策略落實與績效追蹤。身為全球第一家承諾「RE100」半導體企業,台積電設定204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2050年達淨零排放,並依SBTi科學基礎減碳路徑推進。

在水資源方面,2024年台積電發布《水宣言》,目標2040年達成「水資源正效益100%」。南科建置再生水廠、每日認購4.5萬立方公尺海淡水;日本熊本推動地下水涵養,復育逾500萬立方公尺水量;美國亞利桑那廠則設再生水系統,並參與河川生態復育。

台積電企業永續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蘇義傑攝

台積電企業永續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蘇義傑攝

此外,台中設立「零廢中心」,整合熱能回收、汙泥與溶劑再利用,每年處理13萬噸廢棄物,並研發碳捕捉技術。在生物多樣性保育上,復育蜜蜂、螢火蟲及瀕危魚種「巴氏銀鮈」,讓「護國神山」成為「護球神山」。

「台積電全球9萬名員工,都要讓ESG成為DNA的一部分。」何麗梅坦言,跨國營運挑戰在於各地法規文化差異,台積電選擇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她強調,「淨零減碳」是共同目標,而對弱勢的關懷則因地制宜:日本員工擔任交通志工、美國支持食物銀行、中國推動技能培訓,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全球深度與彈性。

郭珊珊:暖化是科學,不是政治

「暖化是科學,不是政治。」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強調,面對川普再度退出《巴黎協定》的政治逆風,企業的永續承諾不應隨政局搖擺,因為氣候變遷的威脅不會等待。

閱讀遠見,裝滿靈感出發!訂閱就送Arowana20吋輕掀箱>>

郭珊珊指出,創辦人鄭崇華早在CSR與ESG尚未普及前,即提出「環保、節能、愛地球」理念,成為台達永續藍圖的起點。如今,台達的永續推動聚焦四大方向:能源與氣候教育、低碳住行、人才培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育。

其中,台達長期從事珊瑚復育行動。這項行動源自一名員工在墾丁拍下一張大片珊瑚白化的照片,激起企業內部的自省與行動。即便初期並未獲得主管支持,團隊仍堅持守護海洋,攜手NGO與學界,在基隆廢棄九孔池打造首座裝置藝術「孕生」與珊瑚苗圃。2022年,台達於基隆潮境公園建立首座復育基地;2023年在海科館設立保種中心,保存48種珊瑚,並於墾丁建立耐熱珊瑚苗圃。

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蘇義傑攝

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蘇義傑攝

郭珊珊指出,台達正以科技擴展復育能量。2024年公司派遣志工赴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學習新技術;2025年將於墾丁海生館舉辦「國際珊瑚復育技術交流研討會」,展示亞洲首創可在不同水溫中操作的水下協作型機器手臂,象徵AI技術進入海洋保育新時代。同時,台達導入IUCN STAR方法學,評估墾丁珊瑚礁的生態威脅與復育潛力,讓企業實踐與國際標準接軌。除積極參與COP,台達也參加生物多樣性COP,並與新加坡政府合作推動「十萬株珊瑚復育計畫」,以跨國合作擴大影響力。

郭珊珊回憶,這項行動讓鄭崇華結識珍古德博士。今年6月珍古德訪台,鄭崇華與其一同參觀海科館時,感動地表示:「您為地球做了許多偉大的事,我們會追隨您的腳步繼續努力。」這句話,也成為台達以科技守護自然、實踐永續的最好註解。

莊慧玲:培養有語言、有良知的永續公民

作為本論壇的教育界代表,文藻外語大學校長莊慧玲以「外語+AI+永續」三翼並進的理念,分享文藻外語大學如何在校園落實ESG精神。

莊慧玲指出,文藻由天主教修女於1966年創辦,核心精神是「我願服務」,因此學校將永續視為責任教育的一環,從校務治理、課程設計到社會實踐全面推動。校內設有「環安節能委員會」,落實節能減碳與綠色採購。在課程面,已有逾400門課程融入SDGs目標,並以雙語或全英語授課,讓國際學生也能學習永續議題。

文藻外語大學校長莊慧玲。蘇義傑攝

文藻外語大學校長莊慧玲。蘇義傑攝

「文藻以培育永續人才為核心,將ESG理念融入課程,讓學生進入企業後能即刻實踐。」莊慧玲提到,文藻與台積電合作實習計畫已有成效,30多位學生進入半導體產業學習,逾20人留任。

「我們希望學生不只是學會語言,更能用語言去服務社會、關懷世界。」莊慧玲表示,文藻每年執行多項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包括協助偏鄉教育、長照陪伴與新住民支持,全校超過2000名學生參與志工服務,累計時數逾11萬小時,展現青年行動力。

延伸閱讀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數位專題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無人能置身事外!《遠見》發起「綠色公民大調查」,探究日常生活減塑、減碳行為,反思如何為環境永續共盡心力,展現台灣邁向淨零的決心!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