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陷美中AI角力,能靠輝達與台積電突圍?

黃齊元
user

黃齊元

2025-11-04

瀏覽數 100+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受訪時表示,美國必須發展完整技術體系與生態系,吸引AI開發者與全球市場,否則將在競爭中落後。取自X@NVIDIAGTC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受訪時表示,美國必須發展完整技術體系與生態系,吸引AI開發者與全球市場,否則將在競爭中落後。取自X@NVIDIAGTC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AI產業洗牌加劇,輝達台積電在中美科技競爭中舉足輕重,台灣卻陷入產業外移與政治風險雙重夾擊,科技實力恐遭瓜分。從供應鏈重組到地緣政治風險,台灣未來的主導權究竟掌握在誰手中?

今年賴總統的國慶講話,主要為了給美方交代,沒有過激言論,但仍引起中國大陸強烈批評,指責其兜售台獨分裂謬論,顯現「危機製造者」「戰爭製造者」本性。

對於台灣人而言,賴的演講好比是備戰宣言,未來除了大增國防預算以外,還要打造「台灣之盾」,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實力,提升國防工業能量。

台灣之盾變台灣之鈍?

在美國政府國防「非紅供應鏈」政策下,台灣某些產業如無人機的確快速進展,但「台灣之盾」計畫卻令人擔憂。首先,這需要美國提供技術合作;其次,系統整合乃一大挑戰;再者,代價高昂且台灣無規模優勢。政府忘記國艦國造的前車之鑑,想要「國穹國造」,但極可能淪為「台灣之鈍」。

台灣承受的風險,並非只有對岸的軍事攻擊,更急迫的危機,是美國對台灣科技產業的強取豪奪。請問半導體及AI產業大量赴美投資,是掏空台灣,還是企業全球布局及國力的延伸?其實,兩者皆是,必須從地緣政治角度來分析,並考慮短期及長期影響,無法一概而論。

台灣已不適合大規模生產製造,缺電、缺地、缺人,更嚴重的,是政黨鬥爭造成行政效率不彰,地方官員深怕擔當責任。如果連輝達在台建立區域總部都無法搞定,我們有什麼條件阻止整個產業鏈前進美國?

現在,AI產業大爆發,商業模式快速演變,輝達從晶片開發商,進化成基礎建設供應者,打造「AI工廠」,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及整合,當然會影響台灣產業。

未來「主權AI」遍布全球,美國希望扮演主導者角色,台灣供應鏈逐漸融入美國。但美中半導體與AI產業競爭激烈,中國已追上美國。美國不會因為需要台灣而保護台灣,最好的作法是遷移台灣,這就是現在的情況。

閱讀遠見,裝滿靈感出發!訂閱就送Arowana20吋輕掀箱>>

台灣恐變成兩個世界

全球供應鏈正在裂解,走上多元化格局,然而,台灣不解的是,「非紅供應鏈」並不等於美國供應鏈。政府一心一意擁抱美國,認為未來五年看不到任何烏雲;但現實是台灣企業的全球布局充滿挑戰,不管在美國或其他地區營運,皆不容易。

輝達黃仁勳近期受訪時表示,美國必須發展完整技術體系與生態系,吸引AI開發者與全球市場,否則將在競爭中落後。他強調,美國科技體系占全球80%才算贏,若只有20%就算輸了。

黃仁勳深知,未來AI發展不能沒有中國。中國的AI生態系,正以無比的速度,從各個層面成長,並彼此共榮、全面整合。美國絕對沒有壟斷全球AI市場,中美間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

黃仁勳說,中國在晶片、能源、政策、應用與人才五大方面具備優勢。川普政府在前兩項或許還能一搏,但中國大陸在其餘三項完勝。台灣只有在晶片「製造」領域領先,其餘均遙遙落後大陸。更悲哀的是,美國現在積極要把製造搶回去,那台灣還剩下什麼?

台積電市值,現占台股權重四成,有外媒預估,五年後,其市值可能超過輝達。如果這是真的,台灣會成什麼樣?未來,矽盾可能拖垮台灣。30年前台商大筆錢進中國,造成本土產業空洞化;今天隨著產業外移美國,而且只是狂潮開始階段,未來台灣將會變成兩個世界。

台灣面對世界,過去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現在應付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各種危機,匆匆忙忙、連滾帶爬。政府只會睜眼說瞎話,刺激中國、討好美國,大部分老百姓除了哭以外,真能避免「沒出息」的命運嗎?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轉載自聯合報,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