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供應鏈熱、傳產冷!台灣亮麗GDP藏隱憂?

劉佩真
user

劉佩真

2025-10-27

瀏覽數 100+

傳統產業必須升級轉型、提升整體競爭力,才有利於台灣整體經濟發展。蘇義傑攝
傳統產業必須升級轉型、提升整體競爭力,才有利於台灣整體經濟發展。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2025年,台灣GDP上修至4.45%,AI供應鏈與半導體產業功不可沒。然而,傳統產業卻景氣反轉,形成經濟榮枯不一、就業與薪資兩極化的M型結構,考驗政府長期產業升級策略與經濟韌性。

主計總處先前上修2025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由原先的3.10%提高至4.45%,其中第一到第四季的水準,分別為5.45%、8.01%、2.97%、1.72%,皆遠高於原先市場預期。但台灣經濟結構中出現一個重要的現象,也就是整體經濟數據表現突出,不過並非所有產業都同步受益。

唯AI獨走,傳統產業面臨衝擊

但亮麗GDP的背後,隱藏著台灣產業的兩樣情。也就是說,雖然AI相關的科技業別接單呈現強勁成長,傳統產業卻面臨營運上的困境,特別是需求端原先則屬疲弱,又加上對等關稅+N的影響,使得台灣廠商輸美的競爭力下滑。甚至,不動產業在2025年處於景氣下修的局面,明顯與2024年價量齊揚的走勢,有相當大的差異。

整體而言,雖然AI相關供應鏈推升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但其行業的從業人數占總數恐不到5%;反觀傳統製造業,雖然占2025年總出口約僅25%,不過就業人數的確有高達200萬人以上,占比也有20%以上。目前,傳統製造業景氣轉差,甚至是面臨行業結構性的改變,其衝擊的情況值得關注。

事實上,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超過4%,很大一部分是由AI供應鏈及半導體產業驅動,呈現獨強的態勢,尤其是台積電等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企業。這些高科技產業因其高附加價值、技術領先,以及在全球數位轉型趨勢下的龐大需求,創造了可觀的營收與獲利,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台灣在全球經濟中,擁有獨特的戰略地位。

而與高科技產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5年以來,許多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特別是來自於全球競爭加劇、成本壓力、產業轉型困難、人才外流等因素。尤其是這些產業的產品,往往技術門檻較低,容易受到來自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國家低價產品的競爭;其次,國內土地、勞工、能源等成本持續上升,壓縮這些企業的利潤空間;再者,產業轉型也相對困難,特別是許多傳統產業缺乏足夠的資金與技術,來進行數位轉型、智慧製造或產品升級,導致競爭力逐漸下滑;最後,由於高科技產業的高薪資吸引大量人才,使得傳統產業更難以留住優秀的員工,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

半導體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上述可知,台灣經濟結構正面臨結構性失衡的情況,此種趨勢將會造成薪資成長的兩極化、就業機會的結構性問題、經濟發展的風險集中等問題。特別是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的從業人員薪資持續上漲,但傳統產業與服務業的薪資成長相對緩慢,甚至停滯,加劇國內階級的貧富差距。

況且,許多高科技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與傳統產業現有的人力無法完全匹配。甚至,過度依賴單一或少數幾個產業,使得台灣經濟對全球半導體景氣的波動,變得非常敏感,也就是一旦半導體產業面臨逆風,整體經濟將承受巨大的衝擊。

一次帶走25吋+20吋行李箱!遠見雙箱豪華方案$3,980帶走,立即訂閱>>

總結來說,台灣亮麗的經濟成長率,是建立在一個強大但相對狹窄的產業基礎上,而忽略許多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的困境。因此,若要實現更健康、更具韌性的經濟成長,如何協助這些產業升級轉型、提升整體競爭力,將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