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本週舉辦2025年度開發者大會,推出AI版App Store、AI助理開發工具,同時端出正式版程式助手Codex,並發布新模型API。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目標,早已不再是打造最強大的 AI 模型,而是試圖從各個角度發力,定義下一代人機互動新入口的同時,也挑戰手握通路的Google、Meta科技巨頭。結合起奧特曼近期和輝達、AMD的結盟操作,到底AI產業下一波戰局如何開展?為何OpenAI這回工具瞄準企業應用?是否將打破近期許多調查呈現,企業導入AI成功機率超低的現象?
「AI已從人們的玩具,轉變為人們日常開發的工具。」
在開發者大會上,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拋出數字,讓聽眾們感受AI的巨大進展。
2023年,OpenAI每週有200萬名活躍的開發者,ChatGPT則擁有1億週活躍用戶(WAU),旗下API每分鐘處理約3億個符元(token)。
將時間快轉至今,開發者人數翻倍至400萬人,ChatGPT的週活躍用戶更是來到8億人,API每分鐘處理的符元數,更是來到60個符元。
奧特曼強調,現在正是成為服務與產品創建者(builder)的最佳時機,「從點子到產品的實現從未如此迅速。」
在ChatGPT裡深度整合軟體,是否影響App Store?
本次大會的主軸,圍繞在四項相互連結的更新。這些新工具與服務,構成了OpenAI 從底層模型到上層應用的完整循環,也代表它想更深入地介入開發者社群。
最受矚目的亮點,是在 ChatGPT內導入原生應用的Apps SDK,讓開發者可以直接介入使用者與AI的對話,渲染出互動式介面、觸發外部動作,並連接自有資料,觸及到8億活躍用戶,在對話場景中推動創新。
當使用者規劃派對時,ChatGPT會建議開啟Spotify建立歌單;當使用者構思產品設計流程時,可以直接在ChatGPT裡調用Figma,將構想轉為圖表。原先使用者需要打開各自獨立的應用程式,現在則進化到在ChatGPT內,便可以即時滿足意圖。
ChatGPT這步棋,要搶蘋果與Google地盤
這一步棋除了讓使用者深度綁定在ChatGPT裡面,也會影響到應用程式商店,也就是Google和蘋果的重要營收來源之一。
先前Google和OpenAI都曾分別預告透過AI完成購物與支付的願景,並發表底層技術協定,如今OpenAI則是將觸角跨至更多層面,擴張對話向外延伸的行動範圍。
另外一項重要更新,則是讓AI Agent願景得以落地的Agent Kit。
它整合了視覺化的Agent Builder、可嵌入的Chat Kit,以及Evals評估系統,讓開發、測試與部署 AI Agent的流程更加容易。
開發者可以一片空白的白板上,利用拖拉節點的方式,設計AI執行任務的邏輯流程,例如先分類用戶意圖,再連接文件搜尋工具,最後加上一道安全防護機制過濾敏感資訊。
在現場示範中,僅花8分鐘,就能建立出一個可運作的活動導覽Agent,這對企業而言意義重大,因為它大幅降低了導入AI的門檻與複雜性。
許多公司雖然想導入AI Agent,但常卡在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才好。Agent Kit 內建的安全防護機制與評估系統,能幫助企業驗證AI的可靠性與風險控管,有望加速AI應用從概念驗證走向實際上線。
同時,OpenAI 也宣布正式推出程式開發輔助工具Codex。其特色在於背後由專為程式碼訓練的 GPT-5 Codex 模型驅動,並推出新的 SDK,讓它不再只是被動的程式碼補全工具,而是能主動執行複雜任務、甚至整合硬體控制的工程Agent。
不過,Codex面臨的競爭極為激烈,微軟、Google、Anthropic和AWS都有各自的程式開發助理與Agent,因此發表Codex時,OpenAI主打合作,因此OpenAI主打深度整合,讓它能與 Slack、Agent Kit 協作,形成一個完整的開發環境。
此外,OpenAI也同步開放了三款新模型的API:為金融、法律等高精準度領域設計的GPT-5 Pro;成本更低、反應更快的語音模型Realtime Mini;以及備受期待、能將文字轉為高品質影片的Sora 2預覽版。
AI 原生入口的長期戰場,能否挑戰Google?
在擁有超過8億週活躍使用者的基礎上,OpenAI正從模型供應商轉變為平台經營者。
模型有多聰明固然重要,但現在AI競爭的關鍵在於,把AI的智慧轉化成能夠讓開發者創造、分發、並從中獲利的完整生態系。OpenAI有望建立一個以對話為核心的新入口,只要說出需求,AI就能主動調用合適的服務完成任務,勝出關鍵在於使用者意圖出現的第一瞬間。
事實上,這也是包含Google在內、面對消費者的軟體巨頭,同樣必須處理的課題。
「Google擁有強大通路優勢,但隨著使用者從搜尋轉向對話,或者直接找上AI Agent,僅是將AI嵌入現有產品是否足夠?Google有辦法重新定義接觸使用者的入口嗎?」《遠見》曾在今年五月的Google I/O現場,向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拋出這個問題。 對照Google與OpenAI,後者要挑戰Google的主導地位是一場長征。
Google擁有預設搜尋引擎的地位,旗下應用程式更是不知凡幾,累積多年的用戶資料也非OpenAI能夠相比。更關鍵的是,用戶多年形成的搜尋與點擊習慣,短期內難以撼動。
然而,OpenAI擁有其獨特的「AI原生」優勢。它沒有歷史包袱,可以完全圍繞對話式體驗來設計產品,其8億用戶正是為AI互動而來,黏性與參與度極高。
反觀Google,雖然能將AI輕易嵌入現有產品,卻也面臨創新者的兩難,過於強大的對話式AI,可能會蠶食搜尋廣告這棵搖錢樹,這或許會使其在顛覆性創新的步伐上有所遲疑。
因此,與其說這是正面衝突,不如說是OpenAI正憑藉其靈活性,在Google的巨大版圖外,尋覓新的突破點,迫使產業重新思考AI時代入口的模樣。
ChatGPT將變成懂賺企業財的助理
對一般用戶而言,短期內最明顯的改變,是ChatGPT將更強大、更實用,不只是聊天伙伴,逐漸轉變成熟悉脈絡、可以按照需求完成任務的超級助理。長期來看,從電商客服到銀行 App,各種應用都會更聰明、更懂你,讓數位體驗全面升級。
綜觀這次的開發者大會,OpenAI想傳達的核心訊息十分明確,真正的競爭不在於技術突破,而在於能否把技術轉化為讓開發者與企業都能參與的生態。
奧特曼把籌碼押在AI Agent與對話將定義軟體未來的信念上,同時不斷尋找新的流量與使用者入口。只是,在沒有清楚護城河的背景之下,對手也能快速跟上,這是OpenAI的隱憂。
由OpenAI發起的平台競賽,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