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創高後持續震盪,統一投信總經理董永寬表示,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擔心,漲多回檔對市場來說是健康的,整體趨勢仍是長多。台股近期雖面臨高檔獲利了結,但獲利了結後往往買不回來,AI在資本市場上沒有泡沫化,因為許多大型企業現在才開始投入AI 。
統一投信推出第二檔主動ETF—統一全球創新主動式ETF(00988A),鎖定三大類型創新機會:顛覆式創新、擴展式創新、漸進式創新;布局六大投資主軸,涵蓋AI基建供應鏈、金融創新、硬實力、資源、軟實力與消費創新。將於10/15~10/17募集,發行價10元。
關稅與通膨對市場衝擊不再強烈
近年來,金融市場關注的關鍵字多半是「關稅」與「通膨」。然而,統一全球創新主動式ETF基金經理人陳意婷直言,這兩大因素的影響已逐漸鈍化,對市場的衝擊不再如過去般強烈。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更具決定性的觀察重點:就業市場的發展,以及AI產業的基本面。
陳意婷說,之前市場對關稅議題高度敏感,但隨著經驗累積與全球產業鏈調整,市場反應已漸趨平淡,即使近期仍偶有台美關稅話題浮現,其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已大幅下降。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通膨議題上,市場普遍認為通膨高峰已過,雖然經濟數據顯示美國景氣有降溫跡象,企業信貸與家戶資產負債表依舊健康,顯示長期投資動能仍在。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美光等記憶體大廠的庫存普遍維持低檔,反映科技產業的週期性降溫並非結構性衰退,加上美國家庭資產在疫情後大幅提升,企業與家戶整體財務狀況穩健,市場有足夠的支撐力度。陳意婷認為,美國經濟雖在2025年呈現短期放緩,但2026年有望回歸正常的成長軌道。
未來貨幣政策調整將更重視「就業」
陳意婷也提到,美國聯準會已明確表示,未來貨幣政策調整,將更重視就業而非通膨。近期美國就業數據出現趨緩,除了景氣循環影響,更反映兩大結構性問題:一是移民減少,川普上任後,新移民數量下降,對中低階服務業造成明顯衝擊。
二是AI取代效應,AI技術快速滲透,首先衝擊的反而是資訊工程與程式設計領域。隨著AI代理進一步發展,部分例行性甚至創意性工作可能被替代。這些結構性挑戰,使得就業市場的疲弱不僅僅是短期景氣問題,而是長期趨勢,但聯準會仍握有降息這個政策工具,以支撐就業需求。
至於許多人擔心AI是否正在形成泡沫,陳意婷認為,目前甚至還談不上泡沫。許多人將AI企業本益比與2000年網路泡沫相比,但忽略了2008年後各國央行已掌握更多貨幣與財政工具,金融市場結構與過去完全不同。此外,在資本支出方面,主流雲端服務商的AI支出預估仍將維持3成以上增長,遠高於一般產業水準。主權AI建設也是一個關鍵,不只美國,包括歐洲、日本、韓國、台灣、印度與中東,都積極投入主權AI建設,皆推升全球AI產能需求。
此外,AI專利申請數量自2025年起呈現爆發性成長,顯示產業仍處於快速擴張期。從企業佈局來看,AI產業競爭已從「搶GPU、搶電力」進入「搶人才」的新階段。陳意婷指出,今年市場可能仍會因降息預期的落差而出現盤勢震盪,但這些震盪往往是好的進場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