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興市場消費力擡頭 國際車市新歡在亞洲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08-05-01

瀏覽數 18,400+

新興市場消費力擡頭 國際車市新歡在亞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8 / 5月號雜誌 金色俄羅斯

2008年春,位於東京丸之內區的BMW日本總部,突然湧入亞洲各國的50多家媒體。其中,來自中、印兩大新興國家的記者,幾乎占了一半,用發音有些彆扭的「印式英語」,或我們熟悉的中文,踴躍地在會場上提問。

這裡是每年一度的BMW亞洲媒體年會,以往,這個場合都在新加坡舉辦,今年卻首度「西進」到東京,不少人還猜測,明年就要再移往大陸舉辦。

如同龐大的媒體軍團,新興國家的消費力,也正在快速崛起,成為全球車廠的消費新大陸。

過去只在東京、新加坡、香港、台北等先進城市馳騁的高檔車品牌BMW,近年也大量出現在上海、北京、孟買、甚至是越南的胡志明等新興國家城市。

過去在全球車市占比有限的亞洲,這兩年卻成為國際車廠角逐龍頭的關鍵。

以連續三年超前賓士的高級車龍頭BMW為例,2007年旗下三品牌(BMW、Mini、勞斯萊斯)全球銷出的150萬輛汽車中,亞洲各國便貢獻近16萬輛。

新趨勢〉掌握亞洲掌握商機

天庭飽滿的BMW集團董事克勞澤(Stefan Krause),有著一頭俐落金色短髮,負責統籌國際行銷業務的他,今年才45歲,是董事會中最年輕的高層幹部。他在記者會上笑說,「我們提前了一年達成目標。」原本BMW估計,亞洲市場銷量要到2008年才會突破15萬輛。

而且,與BMW整體成長率9.2%相較下,亞洲市場的成長幅度更高達12%,未來潛力十足。

對此,BMW訂出的下一階段亞洲銷售目標,已提高至2012年的20萬輛。若按照目前成長速度,不出兩年便可突破這個目標。不只高級車壇,近年被日本豐田(TOYOTA)緊咬的全球車市龍頭美國通用(GM),去年也是靠亞洲的成長,才保住第一霸主的顏面。

不久前,通用宣布2007年共售出937萬輛,雖然3%的成長幅度只有豐田的一半,但最後卻以3500輛之差險勝豐田。

通用最大的成長來源,便是去年狂賣103萬輛的中國市場,不但比2006年大幅增加近20%,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年銷量破百萬台的外國品牌。

除了中國,通用去年在俄羅斯更賣出逾25萬輛,幾乎是2006年的兩倍。亞洲市場的精采表現,讓通用得以彌補北美市場的連年衰退。甚至有分析師對豐田提出警告,未來得加緊耕耘新興市場,否則即便之後超越通用,全球龍頭的寶座恐怕坐不久。

不過,也有人對通用的銷售數據存有疑慮,因為通用把持股才34%的大陸「上汽通用」,其51.6萬輛的銷量也併入計算,並不符合持股過半才算集團子公司的國際慣例。

說到底,通用的銷量想拚過豐田,不能沒有中國市場的挹注。

新大陸〉亞洲市場大幅成長

不僅銷售潛力驚人,成長快速的亞洲,未來還可能超歐趕美,成為全球最受重要的汽車市場。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如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美國,去年銷量便下滑2.5%(約1614萬輛)。歐洲最大市場德國,銷量也滑落到315萬輛,創下1990年兩德統一後的最差紀錄。而向來是亞洲首善之區的日本,去年銷量創下35年來的新低。

當已開發國家市場步入衰退,才剛起步的亞洲新興國家,便成為國際車廠亟欲開發的新大陸。

以BMW為例,去年亞洲各地只有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三國,由於景氣下滑、政局不穩或分公司重組等因素,出現銷售下滑跡象,其餘各國皆有明顯成長,連近年買氣低迷的台灣,去年都有7.2%的成長幅度。

在日本,雖然BMW銷量微幅減少1.7%,但表現仍較整體市場突出,最後以4萬7000多輛的成績,自1989年後再度稱霸日本高級車市。至於人口眾多的中國和印度,日後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7年中國共生產888萬輛、銷售879萬輛汽車,皆比前年大幅提升逾兩成,儼然成為世界第三大的汽車生產國,及第二大的汽車消費國。如無意外,今年中國便可跨過千萬輛的門檻。

另一汽車市調公司CSM則預估,2013年之前,印度汽車銷量將以每年14.5%的幅度持續狂奔,未來甚至有望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

而財富倍增的俄羅斯,更在去年大肆購買了近150萬輛外國品牌新車,消費力之高令人咋舌。

除了中、印、俄三大經濟體,加上剛開放的越南、東南亞、中東等地,整個亞洲一片欣欣向榮。雄厚的消費潛力,近年不斷吸引各大車廠前往探勘。

如BMW旗下的頂級品牌勞斯萊斯(Rolls-Royce),去年來自中國的訂單,便占了亞洲半數。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英後,全球第三大的勞斯萊斯消費國。

不過,想在新興市場開花結果,國際車廠也克服幾個挑戰。

新挑戰〉在地生產及特色化

首先,是必須開發適合當地的特色車款,而非一味地用相同車型傾銷各地。

如BMW去年在中國成長42%的最大武器,便是前年底引進的五系列長軸車,去年便熱賣1萬7000多輛,佔中國銷量逾1∕3。

而跳躍式成長的印度與印尼,去年也有將近八成銷量,來自當地生產組裝的三系列和五系列。

其次,車廠也得提高在地化生產的腳步。BMW近年不斷在亞洲擴產。去年便大舉在中國增加20個經銷點,並啟用兩個零件配送中心。今年還計畫提升瀋陽廠45%的產能,讓中國年產能達4萬4000輛。

至於去年進入的印度市場,BMW也一口氣在九個城市建立經銷點。另外,BMW今年也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印尼等地,都有投資、拓點計畫。

克勞澤分析,「我們不是先投入,再等著需求出現;而是先確定有需求才進行投資。」他又補充道,「不過,亞洲市場成長這麼快,未來我們是否得再提升產能,現在也很難說。」

連一向審慎的BMW,也準備在亞洲發展,這塊新大陸,的確已成為車廠的兵家必爭之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