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ESG週報》興達林口相繼故障,供電危機浮現?台電、經濟部揭露能源新布局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陳育晟
user

陳育晟

2025-09-19

瀏覽數 150+

興達林口相繼故障,供電危機浮現?台電、經濟部揭露能源新布局。示意圖。取自台灣電力公司官網
興達林口相繼故障,供電危機浮現?台電、經濟部揭露能源新布局。示意圖。取自台灣電力公司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興達林口相繼故障,供電危機浮現?台電經濟部揭露能源新布局
▋台中大里掩埋場38.5萬噸垃圾堆成山,盧秀燕反駁:6年來未曾爆發「垃圾大戰」
川普制裁失靈?中國力挺俄羅斯,習近平拍板新天然氣管道引爆美

興達林口相繼故障,供電危機浮現?台電、經濟部揭露能源新布局

高雄興達電廠2號機9日發生天然氣外洩爆炸,連帶影響鄰近的新1號機停機檢修,加上林口2號機15日故障,台電面臨210萬瓩發電量減少,相當於9月夜尖峰負載的6%。台電董事長曾文生16日表示,已啟動備用機組調度,確保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維持在6%以上,仍有200萬瓩的備轉能力,足以因應突發狀況。

曾文生坦言,目前供電雖然面臨壓力,但整體仍能維持穩定。不過,他也提醒,這將影響後續機組的大修進度;若興達新1號機能在10月完成安檢並恢復運轉,供電壓力就能明顯減輕。

因興達電廠爆炸事件引發供電疑慮,核能議題再次成為焦點。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重申,政府政策將依循「兩個必須、三個原則」,雖不排斥新技術,但必須符合安全規範。

曾文生則補充,核安會的相關規定並未限制特定機組,因此台電將針對三座核電廠進行盤點,預計於9月底至10月初完成報告。初步評估,核三廠較具條件展開自我安全檢查,並計畫邀請原廠參與,期望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有初步結果。至於核二廠,仍需等候乾貯設施進展,才能進一步確認是否符合安檢標準。

除了核能議題外,政府的能源布局仍以再生能源為核心。龔明鑫表示,今年再生能源占比可望達到15%,明年將持續提升。他指出,將推動光電板汰舊換新,讓同樣面積的發電效率提升一倍,同時重新盤點素地與屋頂型案場,滿足企業對綠電日益增加的需求。

在離岸風電方面,政府將加速已完成選商的3-1與3-2期併網進程,並明確支持深海浮動式風電的發展。能源署官員補充,目前光電效率已由早期約10%提升至23%,未來政策也會搭配誘因,推動案場更新換代。龔明鑫同時預告,9月將公布最新電力供需報告,揭開長期電源開發的整體規劃。

台中大里掩埋場38.5萬噸垃圾堆成山,盧秀燕反駁:6年來未曾爆發「垃圾大戰」

台中大里掩埋場38.5萬噸垃圾堆成山。台中市政府環保局

台中大里掩埋場38.5萬噸垃圾堆成山。台中市政府環保局

日前媒體揭露,台中市大里垃圾掩埋場多年垃圾量堆置量達38.5萬噸,被形容成「垃圾山」,引發市議會高度關切。12日多位市議員前往現場視察,遠望即可看到半山腰裸露的垃圾堆,情況相當明顯。

台中市環保局12日回應,大里掩埋場定位為「暫置場」,主要調度焚化廠歲修期間無法處理的垃圾,目前並未達到滿載。他們強調,垃圾是「有進有出」,至今已有約2萬8,000噸運回焚化廠處理。

不過,文山焚化廠改建工程延宕長達7年,經費估計增加至131億元,加重台中市垃圾處理壓力。環保局指出,全市人口達286萬,垃圾量龐大,因此除了推動焚化廠汰舊換新,也透過廚餘回收、樹枝堆肥與破袋檢查等方式加強減量。

環保局統計顯示,2024年每日垃圾焚化缺口已由去年的234噸降至208噸。另有「垃圾篩分打包」與「固體再生燃料(SRF)」計畫預計年底上路,協助掩埋場垃圾去化,並推動「轉廢為能」。

(只到9/30!)現在訂遠見最優惠,訂兩年雜誌再送你一年!

在環境維護上,環保局表示,暫置垃圾會以焚化底渣再生粒料覆蓋,並噴灑除臭劑、加強覆網,以避免惡臭或垃圾飛散影響周邊環境;同時也與外縣市合作,將部分垃圾運往其他焚化廠處理。

針對外界質疑垃圾山問題長久未處理,民進黨市議員在臨時會上批評市府處理不力,認為大里掩埋場問題並非短期造成。台中市長盧秀燕15日則首次回應,強調自己執政6年來,外界每年都喊「垃圾大戰」,但實際上從未發生。她批評這些言論是在「製造市民恐慌」,並呼籲應適可而止。

川普制裁失靈?中國力挺俄羅斯,習近平拍板新天然氣管道引爆美中新戰場

川普制裁失靈?中國力挺俄羅斯,習近平拍板新天然氣管道引爆美中新戰場。示意圖。來源:AP

川普制裁失靈?中國力挺俄羅斯,習近平拍板新天然氣管道引爆美中新戰場。示意圖。來源:AP

即便美國總統川普在重返白宮的第一天就宣示要結束俄烏戰爭,並透過對俄羅斯能源買家制裁施加壓力,但中國依然不顧川普反對,加碼進口被列入黑名單的俄羅斯天然氣,深化與莫斯科的能源關係,公然挑戰美國的制裁。

《新聞週刊》(Newsweek)查閱公開船舶追蹤數據顯示,9月9日有一艘名為Zarya的受制裁俄羅斯油輪停泊在中國廣西北海港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研判是該油輪從西伯利亞北部的「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Arctic LNG 2)專案運送的第三批貨物。

事實上,早在拜登政府,就把「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列入制裁名單,希望能切斷俄國戰爭資金來源,但俄國和中國的貿易流動創下紀錄,幫助莫斯科經濟能維持運轉,尤其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中國採購正好取代歐洲需求的崩潰。

彭博社指出,中國已將廣西北海港指定為處理「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貨物的主要樞紐,原因在於把這類運輸限制在與國際市場接觸最少的單一港口,可以控管任何報復行動可能對中國天然氣產業所造成的損害。

《新聞週刊》指出,8月底中國才接收第一批「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的貨物。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丁正在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峰會中拍板啟動第二條主要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號」(Power of Siberia 2)建設,進一步擴大俄國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使普丁臉上綻放久違的微笑,儼然得到「期盼已久的勝利」。

挪威智庫北極研究所(Arctic Institute)研究員庫伯爾(Fiona De Cuyper)分析,中國正在試探美國、歐盟的制裁執法力道,並深化中俄的能源相互依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中國將根據國家利益,採取適合自身的能源。美國所掀起的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與施壓解決不了問題,中國將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對此,川普政府所發起的圍堵力道似乎正在加強,繼8月對採購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商品徵收50%關稅後,近期又呼籲歐洲領導人提高對中國、印度的關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