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讀本郝書| 從突圍思考到專準人生 郝旭烈郝哥@基隆塔

AI摘要吸走流量!Google挨告有沒有道理?

張瑞雄
user

張瑞雄

2025-09-18

瀏覽數 50+

Google被控在未經同意下,使用新聞內容也不付費,掀起AI時代內容掠奪與平台壟斷的對抗。Photo by Shutter Speed on Unsplash
Google被控在未經同意下,使用新聞內容也不付費,掀起AI時代內容掠奪與平台壟斷的對抗。Photo by Shutter Speed on Unsplash
00:00
00:00

編按:「AI摘要」引燃訴訟風暴!擁有《滾石》《綜藝》《告示牌》等媒體的出版商,控告Google在未經同意下,使用其新聞內容,也不付費。這場訴訟,掀起AI時代內容掠奪與平台壟斷的激烈對抗。

當資訊的門戶,從書報雜誌轉移到搜尋引擎和社群媒體,內容的價值也悄然轉變。傳統媒體依賴點閱和廣告營收,數位平台則仰賴演算法與使用者行為。兩者原本各有分工,卻因人工智慧的崛起走向模糊。Google最新的AI Overviews功能,將搜尋結果濃縮成一段段AI撰寫的摘要,初衷或許是為了提升使用體驗,但在內容提供者眼中,這是赤裸裸的「挪用」。當《滾石》(Rolling Stone)、《綜藝》(Variety)、《告示牌》(Billboard)等傳統媒體背後的出版巨擘,對Google提起訴訟,這場關於內容價值再分配的戰火,也正式點燃。

傳統內容產業對科技巨頭反擊

這並不是AI第一次引發著作權爭議,從新聞到小說、從科學論文到藝術創作,愈來愈多作者、機構發現,自己的作品無聲無息地被吸入大型語言模型的胃口。與過去不同的是,AI摘要不是單純的搜尋結果列出,而是由系統重新組合敘述,使得使用者甚至不需要點進原文。對媒體而言,這不僅意味著流量的流失,更可能動搖其商業模式的根本,因為廣告與訂閱都依賴於使用者對原始內容的接觸與互動。

Google的立場,則建立在一種科技中立與服務導向的觀點,他們認為AI Overviews能導引更多樣化的流量,也非蓄意侵權,而是資料的整合與應用。在Google眼中,網路的本質就是資訊分享,而非封閉的內容圍牆。其實,這個觀點反映平台企業,長期以來對「公共領域」的詮釋,凡是可被爬取的,就可被運用。只是這樣的詮釋,在AI強大重組與模仿能力下,開始動搖原有的倫理與法律邊界。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訴訟不僅是單一出版商的孤立行動,而是象徵傳統內容產業對科技巨頭的反擊。從新聞業到教育平台,愈來愈多企業感受到平台化的吸力,他們辛苦生產的內容,最終價值卻往往集中於擁有流量與演算法的中介手中。這種「價值轉移」現象,若無制度介入,終將導致內容生產端的萎縮,形成一種內容匱乏的資訊生態。

除了經濟層面,這場爭議也牽涉到知識產權的再定義。AI模型的訓練若來自網路資料,那麼,哪些資料該被視為「公共資源」?哪些又是需要授權的專屬創作?過去,數位化的浪潮,已經讓許多內容模糊了原創與轉載的界線,而AI的出現,更進一步讓這些問題變得迫切且普遍。當一段AI摘要語句,幾乎全然來自原始報導的語氣與邏輯時,我們是否應該要求其標示出處?是否應由平台支付一定的「內容使用費」?

國際間已有相關的討論與行動,例如,歐盟的《數位市場法》試圖要求大型平台對新聞內容付費,加拿大也通過法律要求Google與Meta與新聞業者簽訂合約。在這樣的趨勢下,若美國法院也認可內容平台的訴求,將可能徹底改變AI應用,在搜尋與摘要功能上的操作方式,也為全球平台內容共享的規範樹立先例。

但話說回來,科技的進展不會等待法律的慢速更新。AI生成的內容只會愈來愈多,使用者也愈來愈習慣「免點擊」的資訊獲取方式。如果內容生產者只能仰賴訴訟維權,那麼,未來會出現更多「創作即被吸收」的焦慮感,甚至讓內容產業走向防禦性封閉與授權制度的緊縮,不利於整體資訊流通。在這種兩難中,更迫切的是,建立起一套兼顧技術創新與內容公平的規範機制,而非讓市場主導一切。

AI需要被重新賦予定義與保障

這場Google與出版商的法律之爭,不只是流量與權利的交鋒,更深層觸及資訊時代中「誰能說故事,誰掌握詮釋」的核心問題。在AI逐步接管語言與敘述的時代,內容創作者的地位與價值,需要被重新賦予定義與保障。

【倒數2週】訂遠見年度最優惠(2年送1年、1年送半年)只到9/30>>

我們無法阻止AI生成的腳步,但我們可以思考,如何讓生成建立在正當的來源、合理的補償、明確標示與尊重創作的前提上。否則,即使AI能為人類總結一切,也終將在沒有內容可供重組的未來,陷入空轉與虛無。人類文明的故事從來不只是技術演進,更關乎語言的倫理與知識尊嚴。這場訴訟,只是序曲。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揚資訊數位轉型大使)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