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新青安房貸鬆綁釋放1300億資金!首購族解套,房價會再漲嗎?

廖君雅
user

廖君雅

2025-09-05

瀏覽數 1,550+

行政院宣布鬆綁《銀行法》72-2限制,釋放約1300億元額度,為首購族解套。張智傑攝
行政院宣布鬆綁《銀行法》72-2限制,釋放約1300億元額度,為首購族解套。張智傑攝
00:00
00:00

截至8月,公股銀行已有逾1.2萬件新青安貸款核准卻無法撥款。行政院宣布鬆綁《銀行法》72-2限制,釋放約1300億元額度,為首購族解套。然而,市場卻憂心資金湧入恐再推升房價,考驗政府如何在「助自住」與「防炒作」間拿捏平衡。

近日行政院拍板,自9月1日起,新青安房貸不再納入《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上限。此舉被外界視為「打開房貸水龍頭」,為受限貸款額度的首購族帶來曙光,也希望解決貸款撥不下來的「房貸荒」,卻引發市場對房價再度走高的疑慮。

這項調整,背後並非單純的技術修法,而是一場在「協助自住」與「防堵炒作」之間的艱難取捨。社群平台上掀起熱烈討論,連第一線的銀行放款人員都批評,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房價太高,更憂心若首購族在財力不足的情況勉強上車,加上房市承壓,2026年7月新青安到期後會引發更大的房貸斷頭危機。

政策背景:72-2條的「額度天花板」

首先,為何大家都形容放寬《銀行法》限制是「水龍頭打開了」?那是因為根據素有「不動產放款天條」之稱的《銀行法》第72條之2,明定銀行的住宅與建築放款不得超過存款餘額的30%,以防範房市波動引發金融體系風險。

近年房市火熱,加上新青安貸款推升需求,讓多家公股行庫的放款比率逼近上限。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指出,過去十年不動產貸款成長近85%,高於存款成長的73%,兩者脫鉤,使得銀行額度日益緊繃。

尤其自2023年8月新青安上路以來,雖滿足了自住需求,卻讓公股銀行陷入「有承諾、沒額度」的困境,只好關緊水龍頭。去年申辦件數最高峰一度單月突破8000件,到今年7月僅剩3000多件。根據中央銀行統計,今年7月整體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為11兆3756億元,青安貸款餘額占前開整體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比率約為12%。財政部統計,截至8月22日,公股銀行核准未撥款的案件已達1.3萬件、金額逾1200億元,引發民怨。

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強調,民營銀行額度尚有餘裕,問題集中於公股行庫。若行庫被迫以高利率攬存,將削弱競爭力,進而影響新青安承作。此次排除新青安計入「72-2」,正是為避免資金斷鏈,並釋出約1300億元額度,緩解「房貸荒」。

2023年8月新青安上路以來,雖滿足了自住需求,卻讓公股銀行陷入「有承諾、沒額度」的困境。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2023年8月新青安上路以來,雖滿足了自住需求,卻讓公股銀行陷入「有承諾、沒額度」的困境。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爭議焦點:及時雨還是助燃劑?

消息一出,市場立刻出現兩派論點。

支持者認為,這是對抗「房貸荒」的及時雨,幫到真正有自住需求的人。

台企銀、合庫等公股行庫隨即表態支持,並承諾恢復撥貸量能。財政部也要求優先處理「首購」、「自住」及「已承諾」案件,確保真正有需求的族群順利購屋。合庫表示,將可恢復每月新台幣60-70億元新青安貸款的撥貸量能;臺銀表示「將資源用於自住購屋民眾」;土銀則保守指出:「若央行的不動產集中度管制、金管會對土銀規範未放寬,對土銀來說不會增加新的房貸承作量」。

其實,反對者則擔憂,政策恐淪為炒作助燃劑,尤其新青安只剩一年時限,恐引發資金湧入推升房價,像是營建類股聞訊漲停,更顯示市場看多房市的預期。

不過,主管機關澄清當前環境已不同於去年。彭金隆指出,新青安已回歸自住需求。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補充,申貸件數已由高峰8000多件降至今年7月的3000多件,熱度明顯趨緩;加上「限貸一次」與強化徵授信、貸後管理,炒作空間已縮小。童政彰也表示,「72-2」條原先就已對醫院、廠房、都更危老等公益項目排除,新青安屬於青年自住,符合政策目的,並無不公平之虞。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次放寬僅限新青安,但保險局統計,截至8月底,包括富邦、國泰、新光、中信、南山、凱基等六大壽險公司已承作近3000億元房貸,預計至明年底可再增3300億元,分散銀行壓力。童政彰強調,即便不受「72-2」限制,新青安仍須符合授信「5P原則」,包括借款人背景、資金用途、還款來源、債權保障與未來展望,確保資金流向真正有還款能力的自住族群,避免信用風險。

金管會提醒購屋族還是要注意三大點:

1. 銀行審核嚴格:新青安仍需符合完整徵授信流程。

2. 撥款期程有限:核貸後須配合資金安排,應預留交屋時間。

【遠見 x 未來少年】全家一起培養國際視野>趁週年慶入手加送1期,還送《未來少年》知識庫!

3. 鑑價落差風險:實際貸款金額可能低於成交價,需備妥自備款。

同時,主管機關也強調,將嚴查銀行搭售壽險商品或不當勸誘,維護消費者權益。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遠見資料照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遠見資料照

新青安鬆綁效應:有助首購解套,但難扭轉房市大格局 

房市專家李同榮指出,此舉確實能為首購族燃眉之急帶來解套契機,並短線提振市場信心,但並不足以扭轉房市整體下修趨勢。三大正面效應包括:

(一)恢復市場信心

政策等同於「水庫放水、專管輸送」,解決首購自住族貸不到款的問題。觀望買盤因此湧入,對於過度悲觀的市場情緒有一定安撫效果。

(二)交易量脫離谷底

隨著信心回升,先前被壓抑的需求會逐步進場,交易活動有望較前一季活絡,市場交易量將逐漸脫離低點。

(三)縮短房價下修期:

政策利多能縮小房價下跌幅度與持續時間,但無法改變下修趨勢。營建股短線因利多刺激大漲,主要來自空單回補,並不代表房市已經反轉。

最大隱憂:過度樂觀或炒作

李同榮提醒,政策鬆綁的本意是協助首購族,但若業者過度樂觀、甚至藉機炒作,恐帶來三大負面效果:

(一)供給過剩壓力大:

交屋潮與新建案開工潮將推升供給量,若業者趁機抬價,反而會導致「價高量縮」,房價不上反下。

(二)下修期拉長:

在基本面與技術面疲弱下,若市場逆勢炒作,只會延長房市的調整期,復甦也將延後。

(三)引來政策打壓:

政策面不可能允許房價短期再度上漲,一旦出現炒作跡象,政府勢必介入打壓,業者應審慎看待供需,調整售價以吸引買盤。李同榮最後強調,新青安鬆綁有助於交易量小幅回升,但房市仍處於下修階段,市場應該會經歷一輪「殺價取量」過程,才會逐步走向「量增價穩」,進入真正的止跌復甦。

你可能也喜歡

走鋼索的中產階級
數位專題

走鋼索的中產階級

體感頻撐不起的夢想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