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ZTZ-201坦克空投台灣?九三閱兵「殺手鐧」全解析,一文看懂中國軍力升級

「由陸向海」戰略大轉型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5-09-01

瀏覽數 250+

解放軍每一次閱兵,世界皆矚目。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大型閱兵儀式。邱莉燕攝
解放軍每一次閱兵,世界皆矚目。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大型閱兵儀式。邱莉燕攝
00:00
00:00

中國這一場為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的「九三閱兵」,絕對不是走個過場。解放軍十年磨一劍的「殺手鐧」,是能讓航母「頭痛」的高超音速「鷹擊」導彈,是既能空投又可打巷戰的ZTZ-201中型坦克,是天上飛的「忠誠僚機」無人機群,還有水下神出鬼沒的無人潛航器。更關鍵的是「由陸向海」的戰略轉型,以及AI驅動的無人化戰爭,這場閱兵提前曝光了「未來戰場怎麼打?」的劇本。

北京長安大街的深夜時分,一輛輛軍車緩緩駛過,為了迎接「九三閱兵」,大批新型武器正進行最後彩排,在街道上整齊行進。不少軍事迷想辦法「潛伏」在現場,目不轉睛緊盯,並用手機記錄下震撼的每一刻。

因為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中國大陸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這不僅是一場對歷史的緬懷,看在高明的軍事評論員眼裡,更顯示出解放軍這10年來最深刻的軍事變革。

前中華民國空軍少校、知名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指出,研究各電報頻道上已經曝光的閱兵新型武器照片,可以發現中國大陸的軍事戰略,已經從「大陸軍主義」成功轉向「由陸向海」,亦即中國大陸的國防重心已從內陸防禦,轉向爭奪西太平洋的制海權與制空權。

「90%的人看閱兵只是看熱鬧,要從戰略的層次去看,才會知道解放軍要說的是什麼樣的故事。」邱世卿說,此次閱兵的首要觀察點,在於背後宏大的戰略轉型。每一個穿行過長安街、烈日下或突然反光的武器裝備,其實都服務於某些戰略目標。

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大型閱兵儀式中的中國女兵。邱莉燕攝

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大型閱兵儀式中的中國女兵。邱莉燕攝

由陸向海轉型背後,為何需要全新高速打擊武器?

如何從上層結構的戰略往下看?得先回溯至10年前、同樣場合的閱兵。與2015年那場以陸軍重型裝備為主的閱兵不同,當時給世人的認知是,解放軍無論是人員編制、武器發展,皆是為了因應及解決一場可能發生在中國本土或沿海的地面戰爭而做準備,亦即「大陸軍主義」,甚至假定了地面戰爭倘若沒打贏,接下來就展開最後的核威懾手段。

「這等於工具箱裡面的工具,非常不足,」邱世卿指出,儘管國土面積很大,但實際上在戰略上的可操作空間並不大,於是解放軍海軍開始出現「由陸向海」的新作戰概念。而當解放軍完成「由陸向海」的轉變以後,便在印太區域取得跟美國較量的能力,不一定會贏,也不一定會輸,但是最起碼解放軍具備了挑戰美軍在西太平洋這一線部署的能力。

10年後的2025年「九三閱兵」,便是這一重大轉變的標誌性成果。

首先關注解放軍海軍,無疑是日益壯大的航母戰鬥群,投入最大、困難度也最高。隨著遼寧艦、山東艦的成熟運用,以及第三艘大陸國產航母、福建艦即將服役,解放軍首次具備了在遠洋與超級大國海軍進行戰略對話的實力。而支撐這一「海上長城」的,正是此次閱兵中最受矚目的「利劍」——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登場!新一代「航母殺手」的致命速度

在對海打擊武器方陣中,「鷹擊」系列反艦導彈無疑是「流量爆款」。研究世界各國軍武長達30餘年的邱世卿分析,此次閱兵將重點展示「鷹擊-18」「鷹擊-20」「長劍-20」「鷹擊-21」等新型號,以及空射、艦射、潛射等不同發射平台:「其中一款反艦導彈的進氣口特徵,很符合超燃衝壓發動機的特徵。」

鷹擊-21。取自央視

鷹擊-21。取自央視

一旦搭載超燃衝壓發動機,點火也不過600秒,就代表這些導彈普遍具備高超音速(5至10倍音速以上)的飛行能力,終端動能巨大,即使不裝載戰鬥部,也能憑藉超高音速直接貫穿航母甲板,藉此癱瘓對方戰鬥機的起降能力,是一種「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極致體現。

「航母殺手」的出現,正是為了對抗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第七艦隊。即便美軍擁有「神盾」系統和「標準-6」防空導彈,但在面對從近乎垂直角度高速突防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時,連防空飛彈都沒法比這些攻擊航母的導彈飛得快,防禦成功率將大幅降低。

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取自央視

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取自央視

在深海,解放軍也迎來了「無人革命」。受俄烏戰爭中無人艇重創俄黑海艦隊的啟發,解放軍將展示新型無人水下載具。這些完全無人的潛航器,可執行長時間水下偵察、佈雷、甚至對敵方艦艇發動魚雷攻擊。

由於無需考慮人員生理極限,它們可在水下潛伏數月,極大提升了水下作戰的隱蔽性和持續性。在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中,這些「幽靈」將是封鎖台灣港口、威懾外來干預艦隊的關鍵力量。

【遠見 x 未來少年】全家一起培養國際視野>趁週年慶入手加送1期,還送《未來少年》知識庫!

解放軍將展示新型無人水下載具。取自央視

解放軍將展示新型無人水下載具。取自央視

ZTZ-201坦克僅30噸重,機動就是速度

「由陸向海」大變局,但解放軍陸軍並未因此而被邊緣化,而是迎來了深刻的轉型。

此次閱兵的地面裝備方陣,將展示一種全新的作戰理念——靈活、快速、智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型ZTZ-201中型坦克。這款僅重約30噸的坦克,放棄了傳統重型坦克的大口徑火炮,轉而採用無人炮塔設計,大幅降低了車體高度和重量。

ZTZ-201坦克的戰術價值,在於極強的機動性和部署能力。

30噸的重量使其可由一架「運-20」大型運輸機空運兩輛,實現快速全球投送。無論是西藏高原的崎嶇山路,還是台灣都市的密集巷道,ZTZ-201都能靈活穿梭,反觀傳統的99A主戰坦克則可能寸步難行。

新型ZTZ-201中型坦克。軍事迷公開訊息

新型ZTZ-201中型坦克。軍事迷公開訊息

更關鍵的是,它配備了先進的主動防禦系統(APS),能有效攔截反坦克導彈、火箭彈,甚至小型無人機的攻擊,大幅提升在現代戰場上的生存能力。而且這款坦克竟然也運用油電混合動力,啟動快,加速性很好,電機馬達的聲音又小,被譽為「新一代坦克」。

與此同時,解放軍對野戰防空的重視,達到空前的高度。

或許是俄烏戰爭帶來的啟發:俄羅斯用成本只有數萬美元的自殺式無人機,飛到烏克蘭首都基輔,烏克蘭被迫以一枚單價超過100萬美元的愛國者飛彈進行攔截,「拿100多萬去換幾萬塊錢,長期下來,誰也沒辦法打這種仗。」邱世卿說,現代戰場已被無人機徹底改變,為了應對「無人機蜂群」的低成本消耗戰,解放軍開發了「防空3000」的彈炮結合系統。

它配備有大量低成本微型防空導彈,單價僅約1萬人民幣,可一次發射數十枚,形成密集火力網,再輔以機炮進行第二道攔截。以小博大的思路,有效解決了用百萬美元愛國者飛彈「交換」數萬美元無人機的窘境。

軍用無人機。取自央視

軍用無人機。取自央視

無人戰鬥機忠誠僚機:人類駕駛的「空中副手」

再來看解放軍空軍。做為能與美國F-35一較高下的新一代戰機,殲-35會不會登場?亦備受矚目。

而在空中分列式,預期也將出現「忠誠僚機」的無人戰鬥機。

這些無人戰鬥機可與「殲-20」等第五代戰機編隊飛行,由後座武器官遙控,執行前線偵察、電子壓制、甚至自殺式攻擊等高風險任務,讓昂貴的有人戰機留在後方安全區域指揮,或將徹底改變未來的空戰模式。

以往閱兵,解放軍總習慣「藏著掖著」,此次卻一反常態,幾以「史上最大規模」大方亮出幾乎所有現役尖端裝備,外界或有「耀武揚威」的觀感,但專家從地緣政治角度解讀,「九三閱兵」更像是一場「以戰止戈」的精心設計,背後深意在於清晰傳遞實力訊息,避免戰略誤判。

「因為整個世界現在的秩序非常混亂,很多戰爭忽然莫名其妙就爆發,」邱世卿認為,在全球地緣政治動盪不安的背景下,中國大陸希望通過這場盛大的「成果展」,讓所有潛在對手明白,大陸有著應對衝突的決心和強大能力,從而起到強大的威懾作用。

無論如何,當ZTZ-201坦克的履帶駛過長安街,當傳說中的殲-35戰鬥機劃破天際,世人都希望這些大殺器都只是展示,永遠不會有使用的那一天。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