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雲林如何成功防堵非洲豬瘟?7年前就這樣做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10-31

瀏覽數 900+

最早禁止廚餘養豬的縣市,其實是全國養豬第一大縣雲林縣。蘇義傑攝
最早禁止廚餘養豬的縣市,其實是全國養豬第一大縣雲林縣。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非洲豬瘟入侵台灣,其中廚餘系統被認為是最大破口,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等地方縣市決議配合中央政策,接連宣布禁止廚餘養豬。盤點全國22縣市,最早禁止廚餘養豬的縣市,其實是全國養豬第一大縣雲林縣,早在7年前的2018年就下達禁令,但推動過程中,包括廚餘的去化問題、養豬戶與餐廳商家的抗議聲浪,雲林其實全都碰到,當時如何化解,值得提供其他縣市作為借鏡。

10月21日台中傳出首例本土非洲豬瘟疫情,中央嚴陣以待,包括延長全國豬隻禁宰禁運令至15天、禁止廚餘養豬、強化疫調與邊境防疫量能,連網路平台都被列為接下來的防堵重點。特別是廚餘養豬,觀察全球90%以上的非洲豬瘟首例案例,大多是從廚餘感染而來,普遍認為是這次台灣失守的破口,多個縣市因此響應中央,接連宣布禁止廚餘養豬。

6縣市禁廚餘養豬,其中4縣市為養豬大城

盤點全國22縣市,目前共有6個縣市宣布禁止廚餘養豬,從時程來看,分別為:雲林縣(2018/12/25)、花蓮縣(2019/1/10)、台東縣(2019/4/1)、高雄市(2025/10/24)、台南市(2025/10/28)、嘉義縣(2025/10/28)。

根據養豬協會的資料,上述6個縣市中,其中4個縣市為全國前幾大的養豬城市,分別為雲林縣(第一、豬隻數占全國29.23%)、台南市(第四、占全國10.64%)、嘉義縣(第五、占全國6.7%)、高雄市(第六、占全國5.46%);至於包括屏東縣(第二、占全國21.67%)、彰化縣(第三、占全國13.85%)等其餘16個縣市,目前還在觀望。

🐖 6縣市禁止廚餘養豬時程
時間縣市備註
2018/12/25雲林縣全國第一大養豬城市,豬隻數占全國29.23%
2019/1/10花蓮縣
2019/4/1台東縣
2025/10/24高雄市全國第六大養豬城市,豬隻數占全國5.46%
2025/10/28台南市全國第四大養豬城市,豬隻數占全國10.64%
2025/10/28嘉義縣全國第五大養豬城市,豬隻占全國6.7%
備註:屏東縣(全國第二大養豬城市,占全國21.67%)、彰化縣(全國第三大養豬城市,占全國13.85%)等其餘16個縣市,目前觀望中。
資料來源:養豬協會


許多縣市之所以對禁止廚餘養豬仍處觀望態度,原因不難理解,包括未來的廚餘去化問題、豬農成本增加,都是背後阻力。在這樣的狀況下,雲林縣作為全國第一養豬大縣,卻能在7年前就落實禁止廚餘養豬,杜絕非洲豬瘟的可能感染源,其背後的模式值得全國參考。

廚餘分3類,解決20噸廚餘去化缺口

雲林環保局長張喬維接受《遠見》專訪表示,當時台灣也面臨境外非洲豬瘟的威脅,縣長張麗善決議全力推動禁止廚餘養豬,但雲林縣全縣每日的廚餘總量約落在50萬噸,縣內堆肥場每日的處理量能卻只有30萬噸,如果要禁止廚餘養豬,就必須先解決這20萬噸的缺口。

「所以針對廚餘的部分,我們就採分流的方式處理。」雲林將廚餘分成三類:生廚餘(約10噸)、熟廚餘(約20噸)、混合廚餘(約20噸),其中生廚餘大多為果菜殘渣,處理起來相對簡單,直接送到脫水設施去掉60〜70%的水分,剩餘30%左右的殘餘物轉做肥料;熟廚餘則進到化製廠,進行脫水與瀝乾,做成肉骨粉;混合廚餘才送到縣內唯一的堆肥場——南亞堆肥場製作堆肥,解決廚餘去化的缺口。

解決去化端的問題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接收端了。張喬維說,縣府訂定廚餘收費標準,一桶(50公升)150元,並統一由清潔隊向餐廳等單位收取,收到的廚餘就到上述的三個分流進行處理。他坦言,當時確實面臨業者的不同意見,但透過溝通,包括「非洲豬瘟爆發,買不到豬肉難做生意」、「把水分瀝乾後,每天產生的廚餘量相對有限」等軟性訴求奏效,業者改變態度,願意配合縣府政策,整體執行下來,並沒有遇到特別大的反彈。

雲林環保局長張喬維。遠見資料庫

雲林環保局長張喬維。遠見資料庫

訂《遠見》一年,贈知性選書三選二《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工作媽媽學會的事》、《在歲月裡淘金,一閃一閃亮晶晶》

胡蘿蔔、棒子齊出,協助養豬戶轉型

接下來的執行面,張喬維指出,當時縣府棒子跟胡蘿蔔齊出,一方面嚴格禁止廚餘養豬,農政、環保、防疫三個單位聯合稽查,只要發現廚餘養豬就開單懲處;二方面也提供養豬戶轉型誘因,只要願意改用飼料,就給予補貼,穩健推動政策。

政策推動過程中,雲林縣也計畫提升堆肥場量能,透過跟南亞的協商,引入日本的「高速發酵場」技術,該場於2022年完工,大幅增加雲林縣堆肥場的處理量能,由原本的30噸翻倍至60噸,讓雲林有機會將轉型步伐邁至「廢棄物全循環」、「農業資源化」的路上,推動「雲溉肥」。

所謂的「雲溉肥」就是廚餘轉化的有機肥。張喬維解釋,當時雲林推動禁止廚餘養豬政策的另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將現有的化學肥,全部用有機肥做代替,一來顧食安,二來減少化學肥的使用量,以達到減碳目標。目前雲林縣所有的廚餘,已全都運到南亞堆肥場進行處理,截至目前為止,該廠已製成30餘萬包的有機肥,縣府再將這些有機肥用來推動食農教育,且成效顯著,農民使用雲概肥的占比不斷上升,「這些有機肥料,他們都搶著用」。

不只防堵非洲豬瘟,還要推廚餘發綠電

至於下階段的目標,雲林將朝廚餘「轉廢為能」邁進,張喬維說,縣府已在古坑溝子埧工業區規劃一個早期中心,希望接下來這些「有機事業廢棄物」,也能轉為能源使用,若發展順利,也可增加全國的綠電占比,切合國際永續潮流。

他也透露,雲林這整套做法,過去包括行政院、環境部、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等多個縣市都來參訪過,若中央有意將這套做法擴大至全國落實,「技術面應該不是問題」。

雲林透過分流、推動「雲概肥」及配套補助,有效化解廚餘去化挑戰,不僅降低非洲豬瘟風險,也推動農業循環再利用,其做法值得其他縣市借鏡參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