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讓台灣站上世界舞台,但少子化、地緣政治與產業變遷,使人才缺口日益擴大。所幸,半導體學院為台灣持續培育「造山者」,守住產業動能,並維持全球的領先地位。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1976年,一群年僅20、30歲的年輕工程師,在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的殷切期盼下,肩負國家未來產業的重擔,啟程飛往美國。作為半導體火種部隊,他們去學習當時最先進的積體電路技術。這一趟,背後是台灣工業轉型的壓力與全民期待。沒有退路,只能前進。
半個世紀後,今年5月,隨著《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紀錄片上映,民眾再度凝視這條締造台灣半導體奇蹟的產業道路。護國神山的背後,不只靠政府的策略投資,更多的,是一代代才氣縱橫且全力以赴的工程師,他們在實驗室裡與時間賽跑,更在產線上與全球巨頭競速。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