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於拍板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定為20%,雖然低於最初的32%,仍高於日本、南韓的15%,讓台灣機械與工具機產業感到如鯁在喉。這些以外銷為主的中小企業,在90天暫緩期拉貨告一段落後,卻迎來稅率壓頂與台幣急升的雙重壓力。在全球競爭白熱化之際,產業界籲政府拿出籌碼談判、協助現金周轉,更要防堵匯損與內需塌縮,才能保住台灣製造的命脈。
終於!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結果為20%,雖低於4月初的32%,仍高於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的15%,這讓產業界擔憂出口競爭力下滑,尤其是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機械、工具機業,更是憂心忡忡。
拉貨潮短暫提振,產業卻陷進退兩難
機械公會發布聲明指出,機械產業衝擊較預期大,根據美國總統川普對外所說,關稅仍可持續談判與協商,公會建請政府持續溝通,降低稅率,如果無法低於日、韓等國,至少期望與之相同。
機械、工具機產業的憂慮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在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其實出現一波拉貨潮,但各國稅率陸續談定,業界都認為,稅率的不確定因素消除後,當地業者就能想出應對措施,放心接單,台灣卻得等到最後一刻,可說是進退兩難。
工具機公會統計,6月工具機對美出口比率月增44.5%,顯示拉貨潮湧現,可是6月底之後,已經有會員透露,出貨暫緩。
匯率殺手來襲,利潤被吃光
此外,機械公會直言,匯率還是業者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從2021年至今年7月31日的匯率變化,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僅貶值4.6%,日幣貶值幅度卻高達46.2%,韓元也貶值達28.0%,以往台灣設備售價較日本低2~3成的價差完全消失,已對根留台灣並以外銷為主的機械設備出口造成嚴重傷害,更是造成訂單減少的主因。
機械公會分析今年4月1日起到7月31日,新台幣升值幅度竟高達10.5%,而韓元升值5.3%,日圓還逆勢貶值0.7%,新台幣短期大幅升值加上設備接單期較長,台灣機械產業匯損嚴重,而且無法轉嫁,獲利已嚴重縮水。
台幣急升,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機械產業實質衝擊很大,機械公會認為政府可先回到4月初的匯率,讓企業調整、喘息;長期而言,應採防禦性調控,重視與競爭對手國匯率的相對比例。
機械業近期受創嚴重,機械公會也建請政府研擬專案融資方案,協助企業現金流周轉,並希望銀行體系切莫「雨天收傘」,可研擬貸款期限放寬、延遲還款等方式,以減輕企業周轉壓力;更重要的是,政府應擴大內需與協助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鼓勵業者汰舊換新並使用國產設備,給予換購補助,維持產業與供應鏈的營運。
對機械產業而言,20%的關稅只是表面壓力,更深層的風險來自匯率劇烈波動、出口利潤壓縮,以及政府應對不足。面對日本、韓國憑藉匯率、稅率雙優勢,穩固全球地位,台灣若無政策支撐與談判籌碼,恐讓企業陷入接單卻不敢出貨的困局。
政府若想守住台灣製造,誠如機械公會的建言,或許該儘快祭出具體的融資支援與獎勵內需換購政策,並協助企業升級轉型。
畢竟產業直面國際挑戰,此刻最需要的不只是止血,更該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