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川普逼談石破茂,日本大出血16兆元!台灣也躲不掉了?

石破茂給了川普最想要的「兩樣東西」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07-24

瀏覽數 6,100+

日本首相石破茂。取自X@Kantei_Saigai
日本首相石破茂。取自X@Kantei_Saigai
00:00
00:00

7月23日(台灣時間),美國總統川普同時搞定日本印尼菲律賓三國的關稅。令他笑開懷的是拿捏了日本,首相石破茂同意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12兆元),還開放汽車、農業等市場,被川普視為「以投資與開放市場換取關稅」的最佳示範,緊接著就是劍指台灣了。如果台灣比照日本拿出16兆現金,又開放農業、汽車等市場,換到15%的關稅,後果會如何?

川普於7月7日開始分批寄出關稅通知書後,短短兩週內,已搞定他最想要完成的示範對象「日本」。外界原預判日本首相石破茂很硬頸,會堅守防線,豈料,當美國卡住日本的喉嚨「汽車產業」時,他也不得不埋單了。

汽車工業對日本至關重要,占出口總額約二成,且大部分銷往美國(2024年408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954億元)。最終,石破茂給了川普最想要的兩樣東西:「投資」與「市場」,才將25%的關稅降為15%。

日本同意成立類似「主權財富基金」的大型投資計畫,共計投入美國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12兆元)。此舉,可望為美國當地帶來數十萬個工作機會。

根據白宮發言人李威特表示,5500億美元會專門用於支持美國內部重要的戰略產業項目,例如半導體、關鍵礦產、基礎建設、能源、液化天然氣管線等項目;目前還有很多協議正在洽談中。

另外,美國所發布的協議清單則顯示,日本還要對美採購數十億美元,包括100架波音飛機、80億美元的農產品及軍事裝備,甚至還要提高進口美國大米總量的七成五。

美國總統川普。取自X@WhiteHouse

美國總統川普。取自X@WhiteHouse

5500億美元相當日本三年對外投資總金額

石破茂將白花花的銀子送給川普還不夠,還得開放受到高度保護的市場,包括汽車、SUV(休旅車)、卡車、農產品與大米等。但這些市場並非全部零關稅,除維持既有約77萬公噸大米的免關稅進口配額外,其餘還要進一步細談。

表面上,日本看似贏了,至少關稅從25%降至15%,日經指數連續兩天飆漲,汽車等個股也演出慶祝行情,但實際上,可能輸了裡子。

目前,日本國內正反兩方意見並陳,甚至有專家直指石破茂簽了不平等關稅條約,恐再次帶給日本失落的30年(指1990年代到2020年代初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俗稱失落的30年)。

任誰也想不到,21世紀的今天,世界上會出現脅迫式的關稅合約。日本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就算了,荒謬至極的是,美國可分配到90%的投資利益,出錢的日本只能拿到10%。川普甚至大言不慚,「投資都是我指示的」,意即資金如何運用,唯有他說了算。這不是不平等條約,什麼才是?雖然投資金額未明訂何時完成,但以川普的性格,鐵定會催促快一點兌現。

5500億美元到底是什麼概念?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為1821億美元,其中,投資美國的部分是635億美元,5500億美元相當日本三年的對外總投資金額、也是日本國家總預算(2025年總預算115.5兆日圓,約7908億美元)的七成。

各國每年的預算都不會大幅變化,日本如要撥出額外經費投資美國,一定會排擠到其餘支出。對川普來說,這可不是他要考量的問題。

遠見39週年|訂兩年再亞諾納25吋質感行李箱(價值$4,490)

打從他啟動「對等關稅協商」後,除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匯存底的中國大陸外,日本堪稱是美國最想完成的示範國家。因為日本既富有又對美國貿易順差,是全球第二大外匯存底國家(約1.27兆美元),也是亞洲第二大經濟體,2024年GDP高達4.02兆美元。

日本堪稱是美國最想完成貿易談判的示範國家。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日本堪稱是美國最想完成貿易談判的示範國家。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川普要韓國成立4000億美元「製造業合作強化基金」

如果川普能讓日本成為「以投資與開放市場換取關稅」的案例,就可作為其他重要國家地區,如歐盟、台灣、韓國、印度的示範教材。換言之,美日關稅協議不僅是兩國問題,更是美國全球貿易布局與談判策略的基石所在。

現在,既有日本的「珠玉在前」,川普便無須擔心其他國家不點頭了。多家外國媒體的報導也一致認為,美歐談判可能會趨向類似美日的協議內容,但歐盟得付出代價,才有機會將30%的關稅降至15%,目前雙方仍在拉鋸中。

再來,就是川普最在意的亞洲國家了,不僅很多都是貿易順差國,還相對有錢,如印度(外匯存底約6880億美元)、台灣(約5930億美元)與韓國(約4100億美元)。

全球外匯存底前十大國家地區

1. 中國:3.28兆美元
2. 日本:1.3兆美元
3. 瑞士:9430億美元
4. 印度:6880億美元
5. 俄羅斯:6780億美元
6. 臺灣:5930億美元
7. 沙烏地阿拉伯:4540億美元
8. 香港:4130億美元
9. 韓國:4100億美元
10. 德國:4000億美元

※ 資料來源:2025年5月底各國官方外匯存底統計數據
※ 註: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西方對其實施經濟制裁,凍結約一半海外的外匯資產,名義上外匯存底規模很大,實際可動用部分被大幅限制。

果然,繼日本之後,川普如法炮製,要韓國設立4000億美元的「製造業合作強化基金」,並擴大買美國的大米、鬆綁30個月齡以上美牛的進口限制。逼使韓國以「投資美國」「開放內需市場」,換取較低關稅。

奈何韓國的底子沒日本雄厚,4000億美元可是2025年國家總預算(677.4兆韓元,約4960億美元)的81%,執行度頗為艱難。更何況大米與美牛均是韓國政府難以退讓的「紅線」,這也導致美韓談判停滯不前。

4000億美元相當台灣四年的總預算,政府承受得住嗎?

即便是美國的重要戰略伙伴「印度」,川普也不手軟。目前雙方的關稅談判仍存在重大分歧,尤其是農產品以及乳製品,短期內想完成協議頗為困難。

看看與美國關係友好的日本、韓國、印度,他們的待遇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高外匯存底、高貿易順差的台灣。

假設美國要求台灣和韓國一樣,成立4000億美元的「合作基金」,以2025年台灣歲出總預算2兆9249億元(約999.6億美元)換算,4000億美元可是四年的總預算,政府承受得住嗎?

美國祭出「對等關稅」至今三個多月,川普慣用「個個擊破」的方式,誘使各國就範,日本堪稱重要經濟體中,第一張倒下的骨牌,恐引發連鎖效應。當石破茂同意以新台幣16兆換15%的關稅,台灣是否也躲不掉了?一定要用「投資美國」與「開放市場」,才能取得低關稅?

一旦台灣步上日本的後塵,對經濟、產業的衝擊恐超乎想像,最終全民都得共同面對與承擔。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